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0 8/8 16-19頁
  • 巴塔哥尼亞的駱駝群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巴塔哥尼亞的駱駝群
  • 警醒!1970
  • 小標題
  • 在巴塔哥尼亞如魚得水
  • 奇怪的動物
  • 獵捕駱馬——提奧利克人的方法
  • 仍然流行
警醒!1970
《警》70 8/8 16-19頁

巴塔哥尼亞的駱馬群

《儆醒!》雜誌駐智利通訊員報導

車子緩慢地在石路上轉過一個灣角繞著安迪斯山南部的湖畔而行。車上的一個小孩子突然興奮地用手指著車外喊道,「駱馬!」每個人都向他所指的地方望去。他們伸長了頸極目而望,在山腰的樹林附近看到一小隊橙色的東西排成一行。在乘客接著所作的興高彩烈的談笑中,有人提高聲音說:

「駱馬是什麼?我看不見有什麼東西!」

每個人都望著小尊尼。「對了,」蘇珊說,「我們忘記了這位從北方來的客人。他從未見過駱馬。好,問問祖父吧,尊尼。他知道駱馬的一切。他以前曾經獵過駱馬。」

「不錯」,比利插嘴說,「爺爺,請也告訴我們印第安人怎樣獵駱馬吧。」

高年的祖父笑起來,說:「等一會。到時我自然會告訴你們。尊尼可能喜歡先行近將駱馬看清楚一點。」

「他怎麼辦得到呢?」蘇珊問。「我們永遠不能捉到一雙。你自己說過即騎著快馬也無法捉到哩。」

「不錯,蘇珊,但我並不是指養馴的而言。現在,恰巧在下一個農場裡就有一隻被人養作寵物的駱馬。農場的主人是我的朋友,我相信他一定會很喜歡讓我們去參觀一下。你們想去嗎?」

「好呀。我們去吧,」三位少年齊聲說。

在巴塔哥尼亞如魚得水

車子繼續前行時,尊尼開始更留意觀看那陌生的鄉村景色。綿羊在金黃色的廣大牧地上吃草,牧地四處長著低矮而被風吹歪的樹木。長滿蘆葦的水塘中有小鴨和野雁游來游去。在較早的時候他曾看見一些黑頸白身的美麗天鵝。很像鸚鵡的綠色鳥兒在路旁的林中飛翔,在路上他甚至看到有粉紅色的火鶴出現。在未到這裡——智利的最南端——之前,他以為這裡是個朔風怒吼的冰天雪地。這是多麼意外!

現在祖父將車子駛入一條長長的小路裡,向農場主人的家駛去。

「這便是你獵駱馬的地方嗎?」尊尼問。

「不,」祖父答道。「那是在阿根庭的里約聖太克勞斯附近。駱馬在巴塔哥尼亞到處都有。在地理上說來,巴塔哥尼亞是南美洲北起阿根庭的里約尼哥路,南至麥哲倫海峽的一片廣大地區。安迪斯山之西屬於智利,有許多湖泊和多石的港灣。安迪斯山之東的地區屬於阿根庭,有大片被深谷割裂的高原和綿亙的平原;有些地方是只有叢林和荊棘生長的瘠土,有些則是僅有黏土和碎石的不毛之地。可是駱馬在這種貧瘠的地土上卻如魚得水一般。我們來到這家了,站在籬笆旁的便是駱馬先生。」

奇怪的動物

祖父將車門關好時,三個孩子已經穿過籬笆去結識這位新朋友了。「看,他並不怕我們,」比利叫著。

「不,」祖父從後面行上來回答,」他是很馴的。但是野生的則通常不讓人行近牠們。可是有時他們也會讓人步行或騎馬走近,以好奇的眼光注視著來者,然後才急忙跑開。我聽說天氣嚴寒時一個人可以在牠們中間行走也不被牠們察覺。自然,幼駱馬若離開父母則較易接近。有人曾見過他們與一隊騎馬的人一起疾馳。」

在聆聽老人談話之際,尊尼極力記著駱馬的形狀以便回家後告訴他妹妹。他留意到駱馬並不是真正橙紅色的。反之牠的毛其實是蜜棕色,腿部裡邊有白毛經肚腹直伸展到喉部。他背上和兩旁的毛鬈得像綿羊,但頸和腿的毛則更茂密。他有一條很有趣的扇形尾巴,在跳躍時直豎起來。他的耳朵豎起,並有一對美麗的棕色大眼睛。「你的確和我以前所見的一切動物都不同!」尊尼自言自語地說。

「不錯,」祖父笑看。「曾有一個人形容駱馬說,『你是隻奇怪的動物。你有馬的嘶聲、羊的鬈毛、駱駝的頸、鹿的腿。』」

「我認為這個描述很貼切,」孩子笑說。「他的確有一條長頸。」

「不錯,」祖父同意說,「這條長頸使牠們視野很廣。牠站在峰頂上可以眺望周圍的地方。由於這原故,加上牠跑得極快,更使人難於捕捉他。即使牠讓騎馬的人行近,牠只要跳躍幾下就連快馬也追不上了。」

這時農場的主人甘美斯先生已和他們一起。「對了,」他補充說,「甚至幼小的駱馬也能和長大的跑得一樣快。看見一群駱馬從山上跑下是個罕見的景象。他們每次前腳踏地時都將頭一直俯到地上!」

蘇珊突然大叫一聲,他們回頭一看,見她仆倒在地上。「他推我,」她指著駱馬急叫。

「哈!哈!」祖父大笑。「蘇珊,你得留意。這正是牠們的拿手好戲之一。」

「是呀,」甘美斯先生補充說,「這個東西曾經不止一次將我碰倒。小心!他又來了。」

他看來選中比利作為目標。因為他慢慢向比利跑來,然後仰起頭來用胸向比利的肩頭撞去。可是比利只是大笑而企圖保持身體平衡。「他想和我們打架嗎?」比利問。

「噢,不,我以為他只是跟你玩玩吧了,」甘美斯先生回答。「雖然雄駱馬打起架來也像這樣用胸部彼此互撞。但牠們同時會用前蹄猛踢和咬住敵人的頸。雖然牠們的頸皮相當厚,多數老駱馬的頸部卻都戰痕纍纍。哦,趁我現在記得,我最好警告你提防駱馬先生的另一種習慣。牠像駱駝一樣會向人吐口水。我可以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他是個極好的射手!」

「天啊,希望牠不要將我們當作目標才好,」蘇珊說,「可是,爺爺,你答應過告訴我們怎樣獵駱馬的。」

「對了,」尊尼同意說。「倘若牠們真的跑得這樣快,你以前又怎能走近他們呢?」

「孩子們,最好先讓我在這塊石上坐下來舒服一點,然後我將一切告訴你們。」

獵捕駱馬——提奧利克人的方法

歇了一會,祖父繼續說,「像獵別的走獸一樣,獵駱馬有時可用來福槍,可是大多數獵者都喜歡用『球索』的古法。」

「那是什麼?」尊尼問。

「我知道,」比利答道。「這是印第安人所用的東西。爺爺,對嗎?」

「不錯,比利說得對。尊尼,多年前有許多『提奧利克』人住在巴塔哥尼亞,他們不耕不種,只靠狩獵為生。他們是游牧民族,隨著駱馬群到處遷徙。他們是極好的騎士,可是,正如我在先前說,快馬也追不上駱馬的速度。他們也用獵狗追蹤,可是捕獵的成功主要是靠運用球索的技術。這種工具用三條長皮帶組成,皮帶的一端繫在一起,另一端則每條皮帶的末梢均繫著一個用獸皮蓋面的球——裡面包著光滑的圓石或一團金屬不等。獵人手上拿住一球,將其他兩球在頭頂上繞圈子急轉,然後向奔逃著的獵物頸上擲去。當然,駱馬會跳起來將頭後仰以圖掙脫皮帶,但牠的腿卻同時被其他的皮帶纏在。於是獵人就可以很容易地行近了。」

「可是我仍然不明白他們怎能走近到可以拋出球索的程度,」尊尼插咀說。

「提奧利克人並非單獨出獵而是成群結隊地如此行。他們兩馬並行,分隊向各方前進而形成一個大環,並在行過的路上點起信號火。駱馬見到火和騎士便自然朝相反的方向奔逃。環愈縮愈小,於是騎士便可以很輕易地向其頸上拋出環索了。一位騎士留在後邊殺獸,其他的又出馬再獵。有時他們在遷徙帳蓬時也用此法狩獵。婦人和孩子緩緩前進,押住後陣;男子們則行在前面,組成半月形的陣勢而將許多哩內的各種走獸一網打盡。」

「他們必定吃了許多駱馬肉了!」蘇珊驚嘆說。

「並不如你所想像那麼多。雖然他們也吃駱馬的肉,可是他們卻更喜歡吃鴕鳥肉,因為後者比較肥甘。他們將駱馬充作別的用途。他們的帳蓬是用壯駱馬的皮製成;幼獸或胎獸的皮可作袍服。厚而韌的頸皮可以用來造套索、皮帶、韁轡等。背上的筋可製成線。有一種樂器是用駱馬的腿骨造成。鬈毛是床墊的夾心佳品;若在駱馬胃裡發現有一塊像小石的東西,則他們會將其視極有價值的藥品。」

仍然流行

「可是我知道提奧利克人已經不存在了,」尊尼插咀說。「為什麼其他的人要獵駱馬呢?」

「因為駱馬的皮仍然有價值。在巴塔哥尼亞嚴寒的晚上,穿駱馬袍是保暖的好方法,無論在戶外或戶內莫不皆然。此外,這種袍子非常美麗,許多主婦均喜歡將一塊光亮柔軟的駱馬皮蓋在床上。既然僅是新生的駱馬的皮才可以作此等用途,有些人只獵取出生四,五天的駱馬。那時牠們剛好生出鬈毛。」

「你以前是否也像印第安人一樣採用圍捕的方法呢?」尊尼問。

「不。我通常單獨打獵,所以我自然試圖不讓牠們發覺而行得愈近愈好。除非十分寒冷,他們總是留在高原上。可是他們慣於在一處地方下糞,然後在附近的窪穴上打滾;所以你若一發現某些地方有此跡象,便可以知道駱馬群必在不遠。通常若在突起的山石上發見一隻獸在望哨,便幾乎可以確定隨他之後必有一小隊配偶和幼兒。牠一發見有人追蹤就會立即嘶鳴使其他的駱馬提高警覺。牠若發足狂奔,其他的也必追隨,而通常是向高地跑去。若有落後的,牠便會去推牠們或向之吐唾液。」

「牠們若開始逃跑,你又怎能捉著牠們呢?」蘇珊問。

「牠們通常在被人追趕時會跑一大圈,最後跑回起點去。獵人發現用攔截方法勝於追趕。雖然如此,一隻精力充沛的快馬仍是必需的。我通常用七隻馬——一日用一隻。」

「牠們不僅跑得快,」甘美斯先生補充說,「而且在被追趕時會非常巧妙地保護幼小。牠們會忽然集合起來跑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又各散東西;但分散之後一隻小獸也不見了!在一齊走的時候,牠們已在掩護之下將小獸藏起來了,或藏在草叢中,或藏在巖穴或就近的樹叢裡!許多時獵人被其所愚以致空手而回。」

「現在還有許多駱馬留存嗎?」比利問。

「在一世紀之前,據報有時可以見到百隻以上聚在一起;自此以後牠們的數目已大為減少。牠們不僅為人所殺,而且死於山豹、疾病和嚴寒的也不少。現時智利政府已明令禁止人獵駱馬,使其不致於絕跡。

「孩子們,若要在入黑之前回到家裡,現在就非起程不可了。和甘美斯先生道別吧。」

孩子們依依不捨地離開甘美斯先生和他的趣怪寵物。車子駛出小路之際,三個孩子不禁回頭凝望著他們的新朋友——巴塔哥尼亞的駱馬先生。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