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因族印第安人的生活
關於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已有人寫過不少故事,其中有些真實,有些無稽,許多大事渲染,有些則全屬虛構。人們心目中的典型印第安人是一位青年戰士,上身赤裸,跨著駿馬,頭上插著羽毛,渾身塗上油彩。他們以往誠然是這樣的。但是大部份的人都知道自從白人出現以來,印第安人的生活已經歷一場極大的改變。可能你也想知道今日的印第安人在特居地區裡過著怎樣的生活。
讓我們探訪一下美國蒙大拿州東南部的北方奇因族印第安人的特居地吧。此地的幅員達444,000畝,美國政府將這塊地皮撥出作為這族的產業。族人約有3,000名,大部份均永久在這裡居住。你一眼就可以看出何以他們將此地視為樂土。此地的美景堪稱偉大創造主的傑作。看看那崇山峻嶺滿佈著蒼鬱的松柏!眺望一下那激湍的清流和綠草如茵的翠谷——這正是牧放牛羊的理想地點。
你應該在春天到這裡觀光。此時整塊特居地中到處百花盛開,千紅萬紫。盛夏時際則林間果實纍纍,掛滿梅子和野櫻桃等莓類。獸蹄鳥跡處處可見——包括鹿,兔子、豪豬、野貓、花栗鼠等。你甚至可能看見一個場撥鼠的村落。
印第安人的家庭
既是你的嚮導,我應該告訴你何以我這樣熟悉奇因族的印第安人。事實上,我是在特居地中三個居留地之一,一個稱為跛鹿的小市鎮上出生的。我的父母並不屬於北奇因族的世系,因此我不是道地的奇因人。但我是歸化的族人之一。
在我童年的時候,大多數的印第安人都住在一至兩個房間的小屋裡,小屋通常用塗上泥的木條築成。主要的傢俬僅包括幾張床,一張桌子,幾張椅和一只生鐵鑊,一個燒柴的爐而已。我在十個兒女中居第二,可能你覺得只有兩個房間的屋子對我們實在擠逼不堪。不錯,當天氣惡劣我們不能出外時的確很擠。可是我們的祖先一向過慣戶外生活,用慣獸皮的圓錐形帳篷作為居所;所以對我們來說房子並不如你所想像的那麼擠逼。
我們的區域在1940年代才開始使用電力;唯一的食水供應是一個裝有手泵的公用井,我們每日須要用桶打幾次水。我們也要斫柴負回家中作為煮食的燃料。
我們女孩子須要幫助母親料理家事,並且要學習照料嬰兒和管理幼童。這樣行無疑使我們一家人保持團結。我們的遊戲地方是長滿樹木的小山和離家不遠的溪流。我們時常帶著娃娃和臨時玩具到樹林中一塊小小的空地上玩砌屋遊戲。有時我們在山上步行之際看見有響尾蛇伺伏;我們會很機警地遠遠避開。
住在特居地內的人要找職業並不容易,可是我父親看來卻能夠總是保持忙碌。他時常駕著小型貨車,帶著鍊鋸進入林中斫柴。售賣這種日用必需品永不會有豐富的收入,可是我們卻長年穿得暖,吃得飽。
雖然汽車久已大行其道,在我幼年的日子我們卻時常看到一隊馬拖著一架平頂蓬車,車裡載著整家的人,還有幾隻狗緊隨在後。那時的年輕女子喜歡披著五顏六色的毛氈和穿著鹿皮鞋子。現在只有老人才穿那種東西了。至於釘珠的鹿皮外衣,插羽毛和繫鈴子一類的打扮,現時僅在特別場合舉行印第安人舞蹈時才會看到。
糧食不成問題
既然印第安人可以在特居地內打獵,所以至今主要的食物還是鹿肉。保存鹿肉仍舊用古老方法。婦女們先將肉切成薄片,用鹽水洗淨,掛在竿上晾乾。這樣可以保存幾個月,或立刻食用亦可。鹿肉通常是和馬鈴薯及蔬菜或通心粉同煮。另外一種醃製乾肉的方法是將其搗成碎片,和以搗碎的野櫻桃乾,豬油和糖。這種菜式稱為「菴」。
製麵包有兩種主要方式。最受歡迎的是「煎麵包」,方法是先將麵團滾成一捲,再切開一片片用豬油來煎。煎好時鬆起作金黃色,非常可口。另一種被人稱為「鬼麵包,」製法是先將麵團捏成圓扁形,放入爐裡烘。此名的由來是早期的遊牧生涯中,印第安人須要迅速而靜悄地遷移,這種麵包的製法方便,可以靜悄得如同「鬼魅」一般。雖然人們對植物的知識已逐漸減退,許多有價值的根莖和草藥仍被人採作食用。
教育
北奇因族人有自己獨立的語言。這種語言很難學,甚少外人能完全通曉。但它很美妙,一句單語就能表達詩情畫意。可是自跛鹿城設有公立學校以來,我們都要學英文。我父母是羅馬天主教徒,因此在我上學後的第二年便送我到二十哩外的天主教學校就讀。每星期日我們一群奇因族孩子要回到學校裡,住到下星期五下午為止。一年有九個月繼續如此行。
寄宿生的生活是忙碌的。可是我想起家來就覺很得寂寞。每日忙著的都是反覆誦念禱文、參加教堂的禮拜、做功課、遊戲、烹飪、洗濯、默念禱告等。我的八年學校生活中有六年是這樣消磨的。
基督教國的許多教會都派有代表常駐在特居地。我們甚至有土著美國人教會,其中的份子將嚼食使人發生幻覺的仙人掌看作儀式的一部份。舊式的印第安宗教依然有人信奉。甜藥的故事仍然有人傳說;據傳奇所說,諸神藉此將這族的人組織起來及將其他禮物賜給他們。一切跡象顯示,這裡的屬靈氣氛正如世界各地一般受到嚴重的打擊。
如畫的遺民
這裡的地名和人名時常頗富於描述性。不錯,許多家庭都以祖先的全名作為姓氏。因此有時你會聽到一些美麗如畫的名字如黃袍,沙鷗,出洞之熊,林中獨立,孤熊和火鴉等。
太陽舞依然是每年舉行的古老慶典之一。每年夏天我都坐在屋外,觀看一些較年長的印第安男人在對面的空地上用特選的竹竿支架起圓形的太陽舞帳蓬。太陽舞包括許多儀式。除了一個之外,參加者都是男人;他們都披著從腰垂到腳跟的美麗披風。他們在胸部和面部塗上油彩,頸上繫著一個柳木笛子,其上插著一條鷹羽。
跳舞的人在帳蓬裡團團站著,鼓聲間歇地敲響,他們也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板有眼地搖上搖下,在適當的時間吹起笛子。帳蓬的邊沿是捲起的,旁觀者可以一覽無遺。男人在這三天要禁食,當其時女人有特別的歌曲可唱。這種太陽舞吸引了別處的奇因族和其他種族的印第安人前來;在舉行期間參觀者暫住在臨時所搭的帳蓬裡。
近代的發展
當然,進步是必有的。在現代的新家庭中,差不多每間屋都有自來水和電力及其他許多供應——這些乃是外表的現象。追求高薪的職業和物質的享受已成司空見慣。此地也和世界各處一樣產生了許多難題,而見家庭的關係每況愈下。
雖然我在許多年前離開特居地之後便沒有再遷回去住,我仍然不時舊地重遊。為什麼呢?因為我現在正與一群幫助我遵行上帝旨意而獲得真正喜樂的人交往——耶和華見證人。將來自上帝之道的安慰訊息帶給這些善良的印第安人是何等樂事!北奇因族的人天性熱情和體貼。他們大多數均深信聖經含有真正來自上帝的訊息,並且有許多人熱切地聆聽這項訊息;無疑他們當中會有更多的人樂於讚美真正的上帝耶和華和遵行他的旨意。——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