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的行動
哺乳動物,從土豚到斑馬,移動時的步法的確使人驚異。牠們有些用腿跳躍,用爪緊抓或攀沿,經過崎嶇的地面時用蹄或不會滑的腳跟行走,或僅是用爪踏步。每種動物的步法都與其特別的環境相配。大多數的哺乳動物(意即用母乳哺育幼兒的動物)都是陸上動物。
可是你有特別留意到牠們的行動嗎?牠們都用腿向後抵住地面,而牠們前進的力量剛好與向後推的力量相等。藉著運用這種集中在四肢的力量,哺乳動物的步法顯得非常優美。我們對這些動物研究愈深,就愈能欣賞牠們的個別天賦。讓我們對其中幾種觀察一下,特別留意牠們行動的器官——腳和腿。
你若到動物園參觀一次,哺乳動物的種類繁多無疑使你有目不暇給之感。可是除了顏色和大小,頭的形狀等之外,你有留意到牠們的腳嗎?也許腳最適當的代表便是蹄。馬的蹄是完整的,豬的蹄是分裂的,駱駝的蹄則只有一部份。我們試選擇其中一種,看看牠們的腳對於牠們的環境和活動有什麼價值。
「沙漠之舟」
駱駝是一種結實耐勞的動物,可以抵受極端艱苦的環境。可以殺死大多數動物的酷熱、嚴寒和饑渴,對駱駝並無很大影響。牠體內含有額外的食物和水的供應,使牠能以始終如一的步伐跋涉不停,由清早到黃昏,既不加速也不落後。牠可以長時背負500磅的重量行走,直至實際力竭而死。一種動物若能忍耐如此長期的艱辛,就必須有非常獨特的腳和腿才行。
與其說駱駝行路,不如說駱駝踏步。牠身體一邊的前腿和後腿一齊向前踏進。這種步法所產生的搖幌作用也許就是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這隻「搖幌之舟」的腳有兩隻腳趾,被那像墊子般大而厚的腳掌和像趾甲的蹄保護著。牠那又厚又韌的腳掌足以在沙和石上產生阻力。腿關節和胸部的大塊胼胝使駱駝的這些部份不致在跪下或躺下時被擦傷。
既然有這些設備去渡過沙漠,駝駱在許多世紀以來被視為極有價值的負重工具就不足為奇了。
力可拔山的厚皮動物
陸上哺乳動物中最龐大的是象。這種厚皮動物雖然樣子可怕,卻只以吃植物為生。象喜歡成群出動,以大約每小時七哩的速度蹣跚而行;遇到意外時可以走快兩倍,攻擊的時候甚至會快三倍。一隻憤怒的象可以衝到五十碼外,豎起耳朵作出恐嚇的樣子,而且以一種特別的姿勢將腳向前和向外踢出。
這種動物的笨重身體由粗壯的腿所支持;象腿看來很笨鈍和累贅,可是若要支持那七噸重的龐大身軀就非有此種型式的腿不可。由於身軀龐大,象是無法跳躍的,即使牠一步可以跨越六呎半的距離,牠卻無法躍過七呎的濠溝。它的腳掌有一層柔軟而富於彈性的角質層蓋著,好像一層起縐的樹膠,使象在踏步時不致滑倒。粗短的腳趾僅有寬闊的趾甲露出來而已。
既然非洲象有十三呎高,我們可能想像牠的行動相當笨拙。可是儘管身軀笨重,牠卻可以像任何其他野獸一樣靜靜地穿越森林。象在移動時毫無聲息,而且擅於隱慝的藝術。牠甚至在崎嶇的地面上行走時也步伐穩重,這必須歸功於牠的腳和腿。
爪和掌
貓類,從虎斑貓以至老虎,在日常生活上表現出使人驚異的不同脾氣。在休息之際,牠們悠然發出低吟,看來和平舒暢之至。可是當攻擊或獵食之際,牠們卻會突然爆發行動。在肉食動物的世界中,貓具有最鋒利的爪。這種宰割的工具可以伸縮自如,所以不致與硬地相觸而磨鈍。既有這種特別的安全設備,一隻大貓,甚至老虎或獅子,可以用有肉趾的掌靜靜地移動,時常後腳踏著前腳的足跡而不動聲色地前進。
請看看獅子。它的肉趾掌可以用作潛行,更不用說在舌尖達不到的地方掃亮皮毛。它的後腿可以平伸而便利於各種行動;甚至在用肚腹貼地潛行時可以用後腿撐著前進;牠在空中起伏跳躍時速度可達每小時三十哩。牠的前掌非常有力——將爪縮入時可以一下便將人打暈;爪伸出來時則足以將強韌的食物撕成碎片。
懶洋洋的樹獺
行動最奇怪的哺乳動物之一可算是熱帶美洲的小小長毛動物——樹獺。早期西班牙的探險家稱之為『小裝甲東西』,可是牠的現代名字起源於拉丁文『塔比特斯』,意即「慢腳」。用這個名字來形容三趾的樹獺實在最好不過!
沒有其他熱血動物像樹獺那麼厭惡移動。它行動緩慢到以致有些看來像青苔的綠藻長在牠的毛上,使它在樹頂作蝸牛式的移動時加上一層偽裝。其行動的緩慢之處使人想起慢動作的攝影術來。
動物學家將樹獺列入與食蟻獸和犰狳同類,可是樹獺看起來更像猴與熊所生的異種。它的四隻掌每隻都有三個長長而有鉤,像針般鋒利的爪。雖然樹獺的腿和臂的肌肉特別發達,牠卻無法在地上行動,甚至不能支持本身的體重。為了解決此項難題,這種行動遲緩的動物生來便要在樹頂過活——過著倒懸的生活。牠的利爪用來攀沿,牠的一切行動都是倒掛著,頭向下面。你現在便明白何以牠臂部和腿部的肌肉如此發達了吧?
樹獺可以將頸團團轉,直至旁觀者以為牠的頸一定會折斷了,可是卻不然,因為牠的頭是非常富於伸縮性的。頸骨的雙重關節使牠成為一個十足的賣藝者。用一隻後腳掛在樹上,樹獺可以將身體作360度的旋轉。事實上,這便是它防備意外的方法,在這種情形之下它可以用雙掌攻擊敵人,而且出手非常準確。可是睡眠比爪的力量更大,牠旋即恢復牠那十五至十八小時的打盹了。
特別善跳者
現在我們又看看哺乳類中有袋動物的家族;牠們大小不一,由跳鼠之小到牠那達二百磅重的最大戚族。牠們的屬類稱為「麥哥羅柏斯」,意即『大腳』。不錯,這種巨大的有袋哺乳動物便是我們接著要討論的。
十八世紀的探險家科克船長曾問一個澳洲土人這種巨型的跳躍動物叫什麼名字。他回答說『不知道』,但在科克聽起來卻與『袋鼠』的英文發音相像,於是由此而得名。科克發現這種動物在廣大的平原上跳來跳去而沒有確定的居處。牠們最大的有七呎高。牠們跳躍的姿態使船長覺得很滑稽,但當他看見有些袋鼠一跳竟達三十呎之遙時,他的驚異可想而知!
袋鼠那有力而長的後肢便是使其善於跳躍的祕密所在,而圓錐形的尾則可用作平衡擺或方向舵,在全速奔跑跳躍時可以隨時轉變方向。牠那屈著的腿可以忽然伸出,使沉重的身軀向前向上騰起。
因此,你看到牠們——駱駝、象、貓、樹獺和袋鼠等——都各適其適地生活著。偉大的設計者,創造萬物的上帝,在他一切工作中所表現的精密設計和週到體貼,無疑值得我們欽佩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