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聲音表現些什麼?
藉著你的儀表,你會給人留下某些印象,認為你是那一種人。當然,這些印象是僅憑所見而形成的。可是人們也會憑著所聽見的事來判斷你。事實上,你的聲音更能將你的性格透露出來。聲音能傳達許多種印象,無論是真實的或錯誤的。不錯,你所發出的聲音能對自己或別人產生有益或有害的效果。
你曾發現過有人對一件事情的說法或口吻如何,能使你對他所說的發生好感或反感嗎?他的聲調若是溫和、友善、仁慈、愉快,豈不比冷酷、嚴厲或尖銳的聲音更能打動人嗎?不錯,由於我們都會受情緒所影響,而說話的聲調卻可以傳達好意或惡意的情緒。例如四十多年前,美國羅斯福總統的爐邊談話以真摯、友善、富於同情和堅決的聲調發表出來,結果使許多聽眾感到莫大的鼓舞。
這並不是說如何講法比講些什麼更為重要。絕不然!聆聽以冷冰冰或不悅耳的聲音講出真理比甜言蜜語的假話好得多。可是真理以仁慈、和靄、得人好感的聲調說出來無疑比嚴厲、令人不快的聲音講出更為有效。
奇妙的樂器
有人認為世上沒有一種樂器能與人所發出的高低抑揚的聲調相比。祇有人才能夠運用聲音來說話。正如進化學家渥登在他所著的《人猿以上》一書中承認說:「一切大猩猩都有發音肌肉的裝備,牠們本應能有清楚的言語,倘若牠們具有必要的智力的話。……因此管嘴並不能阻止擁有者說話,反之與管嘴相連的頭腦才使說話成為不可能。」誠然,鸚鵡能覆述聽到的聲音,可是牠們的雀鳥頭腦對所說的話根本無法理解。說話是用來表達思想的。若沒有思想就不能說出有意思的話來。
人類不但具有說話能力,而且差不多每個人都可以改善聲音的質素。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正如有人說得不錯:「你不能用解剖學的方法說出這是首席女歌星還是聲音沙啞的女人的聲帶。」以及「野蠻人的發音器官和熟練的歌手或演說家的發音器官很少或全無可知的分別。」
因此,不論你的聲音如何,你都能夠改善其質素,盡量使你的聲音聽起來悅耳和有效;這樣行無疑對你大有益處。
你的聲音聽來是怎樣的呢?相信你也很難下斷語。何以故呢?因為偏袒自己是一種自然傾向,所以你很容易以為自己的聲音實在不錯。同時,別人說話時你僅聽到從空氣傳來的音波。可是你自己說話時,所聽到的除了音波之外還有聲音通過頭骨時所造成的震動。這使你自己聽起來比實際的聲音更為響亮。難怪多數人從高度傳真的錄音機初次聽到自己聲音時都有點失望。因此你必需多次聆聽自己的聲音,領會到在別人聽來你的聲音實際是怎樣的,然後才能作出客觀的評價。
生理的因素
有幾種基本因素可以決定你的聲音表現如何。其中之一是你運用發聲器官的方法。
且以姿勢而論。良好而正直的姿勢是發出好聲音的要素。為什麼呢?因為聲音要倚靠呼吸,而均勻的呼吸必須要有良好的姿勢才行。
正確的呼吸是橫隔膜式的呼吸。許多人慣於僅用上部的肺呼吸,可是若要有宏亮而持久不倦的聲音便必需習慣採用橫隔膜式的呼吸,包括運用兩肺的較低和較大部份去呼吸。大多數音量不足的人都是由於呼吸方法不當之故。
正確地運用你的聲音也需要放鬆發聲器官、喉嚨、兩顎及全身。何以要如此呢?因為身體一部份緊張會使其餘的部份也緊張。在緊張時聲音便會變得刺耳或尖銳——這都不是悅耳的質素。或者僅是使你的聲調過高,以致失去一部份力量或效果。你若努力放鬆則聲音便會隨之而放寬。
許多人講話時字音或發音不清。這也許是由於口腔結構有缺點之故。在另一方面,這些缺點也許僅由於講話方式過於隨便或拖泥帶水之故。留意一下每個字的發音便可以使字眼清晰。有些人字音不清是因為說得太快,這樣的態度與神經質的性格有關。講話時故意放慢一點便可以有所改善,結果會使聲音更加宏亮、悅耳和抑揚有致。
心理的因素
當然,支配聲音質素的生理原因僅代表一方面而已。另一方面若非更重要的話,也有同等的重要,那便是心理和性格的因素。這些因素與說話時的精神、情緒和宗教方面有關。
事實上,訓練聲音的教科書許多時強調訓練聲音必須與訓練或改良性格相輔而行。當然,改善性格比改善聲音困難得多,但有一件無法忽視的事實便是改良聲音在若干方面有賴於改良性格。
因此你若是個外向、自信、樂觀、友善的人,你的聲音便會反映出這些可喜的品質。在另一方面,你若是個怯懦、憂鬱、冷淡,或是傲慢、暴躁、尖刻、嚴厲或喜怒無常的人,則你的聲音便會將這種性格表現出來。正如它會在你體弱或生病時透露你身體的情況一般。你若不想自己的聲音使人留下這種不良印象,就必須從性格上除去這些品質而代之以樂觀、同情、機警和自信的品格。你會發現到,隨著你努力表現這些改良的品質,別人也會發生類似的反應而幫助你繼續改善。
運用原則
留意你的聲音表現可以幫助你與一切接觸到的人保持更好的關係。甚至聖經的教訓也暗示聲音質素的重要。例如,使徒保羅勸諭作妻子的要對丈夫「深深敬重」。除非妻子的語調表示深切的敬意,否則她所說的任何尊敬的話都變成虛假了。——以弗所書5:33。
同樣地,關於兒女對父母的態度,上帝的道吩咐兒女們說:「要孝敬父母」。真正的孝敬可以用適當的語調和尊重的詞語表達出來。——以弗所書6:2;希伯來書12:9。
在與別人的一切交往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聲音能正確地表達我們的思想和心意。當你向身居要職的人說話時,你的聲音有表示尊重他們地位的敬意嗎?你對僱主說話時的聲音反映出什麼呢?這要視乎你的思想和心意如何而定。同樣地當你與基督徒組織中的監督談話時,你若真的對他們感覺尊敬,你的聲音便會將這種態度表現出來。——帖撒羅尼迦前書5:12,13;希伯來書13:17。
更重要的是,那些在講壇上公開宣揚上帝之道的人應該留意自己的聲音表現。公眾演講的講員若是個語調柔和的人,若遇到需要大力表達或表示義憤的講題便需要留意加強語氣。在另一方面,聲若洪鐘的講者在討論關於禱告、仁慈、溫和、溫柔等題目時,就應留意用較柔和的語調。當然,這些原則也適用於從講壇朗誦聖經方面;正如『音樂』必須與曲詞相配一般。
毫無疑問地,我們的聲音可以變化多端。每逢我們說話,我們均有訊息要傳給別人。要留意你的聲調與所講的訊息相稱。這樣你便能以最佳的方法讚美造物主,以最佳的表達方法和別人交通,而運用這個奇妙的樂器,你的聲音,也會為你帶來莫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