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的樹樁收穫時節
《儆醒!》雜誌駐尼加拉瓜通訊員報導
樹樁收穫?我曾聽聞過多種產品的收穫如花生,珍珠甚至森林,但從未聽過樹樁收穫。你怎樣「收穫」樹樁呢?
木材公司將木材採伐完畢之後,一度高聳的松林只剩下一片充滿鋸屑的殘跡,包括許多裸露的低短樹樁。可是,裸露和低矮並不意味到沒有價值!這些樹樁是尼加拉瓜多種大工業的主幹,例如製造松香、松節油、苦艾萜和松油等。
在抵達工廠時,我發現何以當地人稱之為樹樁工廠的明顯理由。在那裡有數畝的地方,周圍散布著大約15,000噸的樹樁。
樹樁收穫的準備功夫在木材工人伐完樹木之後開始。從那時起,必須有足夠時間使其發生化學反應。外層的樹皮必須枯朽脫落,原料卻留在樹樁其餘部分的纖維中。這種化學和乾燥作用在北方的氣候需要十至十五年之久,但在熱帶僅需七至十年便夠了。於是樹樁便可供收穫了。先用拖拉機將樹樁曳出地面。貨車載滿樹樁便運入廠內。
樹樁首先由龐大的切碎機將其切成細片,然後放入分離器內。分離器與壓力鍋頗為相似。再將石油溶劑泵進分離器以沖洗碎片,於是將原料抽出。
在另一間建築物內,用蒸餾法將溶劑除去或從原料分開。溶劑於是再度濃縮成為液體而倒回貯藏桶中,在那裡會再度被循環運用。這時原料流入桶內,在那裡將油和松香分開。
松節油,苦艾萜和松油的蒸發溫度各不相同。它們藉蒸餾法加以區分,方法是保持一定溫度水平使第一種油蒸發;於是溫度水平再升高,直至各種油類依次蒸發為止。各種油類以汽體形式抽出之後會被冷卻和收藏在各別的桶內。
松香和苦艾萜被輸往外地。松香的用途是製作光漆、油墨、肥皂、黏著劑和塗抹弦樂器的弓。苦艾萜是製作漆油釋稀水所不可少的。松節油和松油大部分在當地消耗。也許你曾用過松節油洗淨漆掃,但它也是殺蟲劑的原料。松油則用來作消毒劑。
當我眺望鋪滿黑色樹樁的大平原時,我感到樹樁收穫必定會在尼加拉瓜的工業上繼續佔一席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