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說過「你以為你是誰」嗎?
許多英國人為之赫然震驚,因為不久之前出版了一本已故英國廣播電台創辦人利殊爵士的日記,「我具備一切才能與才智,」他寫道,「……我討厭普通人而目無餘子。」
你也發現你自己『目無餘子』嗎?這種態度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在利殊爵士的極端例子上,他許多時厭煩地將別人看作使他不快和不滿的根源。例如,當邱吉爾將他從英國內閣除名時,他寫及自己被降至「平民」水準的憤慨。他埋怨繼任人取用了他以前的政府汽車,使他要像別人一般輪候巴士。「我極力強忍」,他說:「有幾次熱淚盈眶。」
可慶幸地,大多數人對別人並不持有這種極端的看法。但是,即使如此,在你所認識和與之相處的人當中,好大喜功和自視過高豈不是很常見嗎?不少人認為專橫和武斷乃是「出人頭地」的唯一方法。一本題名為《先聲奪人》的流行書籍提倡一項在商業上取勝的方法,便是恫嚇別人——為了自利而對別人威嚇、誇張、陰謀和操縱——總而言之,將別人視為次於自己。
這種自高的態度許多時會從言辭和行動表現出來,暗示:「為什麼我要容忍你的無知?」或者「你以為你是誰?」你可能想到有時你也遇到這種精神而需要對付自大的官僚、專橫的文員或作威作福的丈夫——或妻子。
事實上,這種態度流行在人類當中已有很久的日子。當聖經的執筆者須要以古希臘文表達新的基督教思想——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時,這種觀念在希臘文中如此罕見,以致聖經執筆者須要模鑄一個新詞來形容「存心謙卑」。(腓立比書2:3)一項評註指出,「他想表達的思想在當時希臘人的思想或言詞中是前所未見的。希臘人認為要出人頭地乃是理所當然的事,只有傻子或懦夫才會向別人讓步。」——《評釋者聖經》。
但是『看別人比自己強』真的是傻子或懦夫所為嗎?絕不然。「小看別人很容易,」英國的彼得波魯爵士寫道:「小看自己卻很困難。」不錯,我們大多數人都易於趨向自視過高,但要做到虛懷若谷則絕非易事,特別以天賦聰明的人為然。
人很容易想道,「我作了很大努力才有今日地位」,於是將沒有這麼成功的人視為不及自己。但你若生來體弱或殘廢,你會有今日的地位嗎?你的才能和進取心,或你所獲得的訓練和知識,是從何而來的?聖經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說:「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什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呢?」——哥林多前書4:7。
將別人看作比自己強的人未必僅是羞怯的跟從者。他也許具有領導的才能。在身當重責的人所具有的一切品質中,謙卑最能使屬下的人對他衷心愛戴。
當基督有些使徒爭論誰為大時,他立刻對他們提出有如暮鼓晨鐘的勸誡,告訴他們真正使人成為偉大的是什麼。他指出習慣上掌權者被人稱為「恩主」。「但你們不可這樣,」他補充說:「你們裡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加福音22:25,26。
你若回想一下上次有人看你不起時,你便可以了解到這項原則所含的智慧。你感覺喜歡與這人合作嗎?抑或他的態度使你心頭湧起憤恨和怒氣——甚至想到:「你以為你是誰?」下次當你有對資格不及你的人瞧不起的傾向時,務要記得這點。誠然,你也許在某方面強過別人,但你在其他事上也高人一等嗎?因此聖經勸人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每個人都必須冷靜地自省。」——羅馬書12:3,《耶路撒冷聖經》。
明白這些原則之後,何不以『看別人比自己強』的眼光去觀察一下周遭的人呢?你若如此行,你與家人、朋友、同事或大眾的關係會有所改善嗎?要記得使徒保羅的明智忠告:「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馬書12:16。
例如,丈夫也許以金錢供應家庭所需。但妻子卻較為擅長於購買糧食或家庭用品。她也許善於佈置家庭和供給兒女以所需的溫暖與慈愛。丈夫若承認妻子在這些或其他方面比自己強,他無疑不應感覺這有損他的權威。這其實有助於使妻子尊敬丈夫和鞏固彼此間的愛。
甚至小孩也能作出優越的貢獻。他們在喜樂和感情方面作自發和率直的表現,對各事所作的誠摯無偽的評論甚至能啟迪「世故」的成年人。
基督徒尤應承認信徒同工有若干品質強於自己。有些人有較多的知識和悟性,有些人有較大的熱心與熱誠,也有人富於親切和同情。倘若上帝憑自己的觀點去選擇一個最合心意的人,誰敢說他所選的不會是一個態度謙恭而受我們忽視的人呢?難怪聖經說:「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