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9 9/8 22-24頁
  • 以弦和弓奏出美妙音樂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以弦和弓奏出美妙音樂
  • 警醒!1979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早期的開始
  • 小提琴的偉大製作者
  • 小提琴和弓弦的改變
  • 今日的小提琴製作
  • 拉小提琴
  • 先追求王國,安穩而快樂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3年
  • 培育天才
    警醒!1987年
  • 我們怎麼知道有上帝存在?
    警醒!1982年
  • 聖經時代的生活——古代的樂器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9
《警》79 9/8 22-24頁

以弦和弓奏出美妙音樂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1828年,意大利小提琴名手柏格里尼在維也納演奏時,他以奇妙的琴技轟動了全城。詩人把他的音樂描述為「神乎其技」。製餅家把餅製成小提琴型。柏格里尼的照片出現在任何東西上,從粉盒、領帶、煙斗至撞球桿莫不皆然。

古典音樂的小提琴家未必使你同樣地如痴如醉,但你也許會為多愁善感的吉普賽小提琴音所動。或者,你會樂於聆聽鄉村舞蹈團的小提琴。當然,你在聽到有個生手在努力去拉這個難弄的樂器時,你也許聽到他的小提琴聲好像貓被勒頸時的叫聲一般。

可是,在熟手彈奏之下,小提琴能發出差不多像人聲般的音質,能表達一切情緒和感情。多個世紀以來,小提琴曾使無數人為之著迷和視之為樂趣之源。不少人把一生時間用於製造、彈奏或僅是搜集這種樂器。可是,它的起源在許多方面仍是個謎,有許多問題還是懸而未決。

你知道300多年前所製的小提琴在今日仍然使用嗎?事實上,儘管實驗技術和科學分析日益進步,目前製造的小提琴在品質和音質方面無法比得上數世紀前的傑作,更不用說凌駕其上了。

早期的開始

現代型式的小提琴大約在十六世紀中葉開始面世。但許多早期樂器已擁有現代小提琴的多種特色。

例如,利別比有四根弦,用第五根弦來奏,琴身呈橢圓形,有一條很特別的頸。斐杜(fydyl,它是「fiddle」[小提琴]一字的根源)可能有三根弦。它也是用第五弦來奏,指板沒有橋柱或脊梁橫在其上。主要放在肩上,用斐杜桿來彈奏。東方的雷貝克、蓋爾人高路夫和希臘的利拉均具有普通小提琴的若干特色。可是誰實際上把多種特色混合成最後的小提琴型式則尚未確知,這種型式在基本上已維持了400年不變。

在十六世紀下半葉,意大利北部名匠,如加斯柏羅第沙路和安得利亞美提(小提琴製造家鼻祖)均製作漂亮的小提琴。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初期,製造小提琴的藝術已登峰造極,無出其右。

小提琴的偉大製作者

你能想像以250,000美元的代價購買一個小提琴嗎?這個小提琴是斯特拉第瓦里(1644-1737)的傑作,它在1972年以上述代價易手,斯特拉第瓦里被一般人認為是意大利最偉大的小提琴製作家。自亞美提在1684年逝世後,斯特拉第瓦里所製的小提琴在型式上有顯著的發展。因為他在小提琴的形狀、大小和結構方面不斷作出實驗。他的樂器於是特別有勁,音質和製作精美方面均卓然不凡。他的小提琴遂進至優越地位。

據說斯特拉第瓦里所製的1,100件左右的樂器中(他在93歲逝世時還製作樂器)至今尚存的大約有540個小提琴,50個中音小提琴和10個大提琴。這些設計和製作均精美無倫的樂器在今日僅有50個實際為人使用,它們彈奏起來悠揚悅耳。其餘的可能被認為太過寶貴或太過漂亮,經常使用未免可惜,於是把它們藏在玻璃箱中,供人觀賞多於聆聽。

其他小提琴製作者也能造出特別精美的樂器,其中以伽里亞利(1683-1745)尤為著名。可是,小提琴的品質因製造者而異,同一製造者的製品也有分別。甚至有所謂高級和低級「斯特拉」(斯特拉第瓦里所製的樂器)之分。但較次的「斯特拉」也是優良的樂器。

什麼決定一個精美的小提琴優於其他呢?這個問題是沒有真正答案的。專家們有時應邀去聽人彈奏樂器,並選出名家製品。確定性的結果很少有。最後總是繫於小提琴家個人的選擇,視乎對樂器的「感覺」和所奏的音樂類型而定。

小提琴和弓弦的改變

自斯特拉第瓦里時代以來,小提琴的琴頸與琴身有角度突出而取代了以前的平行。基音提高了,琴橋也加高和指板加長,在其他細節上也作出改變。調整的結果在按指方面的距離較大,使琴音更加激越和展延。

在十八世紀初期,弓弦本身也發生變革。巴黎的托爾特(1747-1835)首倡把弓桿向毛弦處稍為內曲並決定弓的標準長度,他發現巴西的貝林柏高木是理想的製琴材料並設立選用毛弦的法則(從白馬拔出150至250根毛)。其他細節如桿的厚度,弓的重力中心位置也逐漸變革。

音樂家們很快留意到托爾特所作的大刀闊斧改變,於是紛紛定購。從那時起他定下了弓的標準。甚至在今日,他的弓仍然為人所用。一根鍍金的托爾特弓現時價值20,000美元。現代的弓幫助經驗有素的樂手拉出更有力的樂音,弓也可能更加「有勁」和富於彈力。可是,在若干種音樂方面,舊式的弓可能更有利。

今日的小提琴製作

製造精美小提琴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在音質方面,何以現代製造者不能趕上或凌駕以往的小提琴製造者?這也是爭論的問題之一。不少人認為重要因素包括選用木料的品質,樂器的體積和工匠的技術。可是,有些人卻認為髹漆是最重要的唯一因素。他們認為古代樂器的優越之處在乎古代工匠所用而現已失傳的特殊髹漆公式。

正如古代製造者一樣,現代的小提琴製造者極度小心選用回響木。a他們把木切成約11/2吋(3.8公分)厚的板,以10年時間使其乾透。頂板或琴腹(小提琴的實際響板),低音條和音柱通常用柔軟,直紋的松木或樅木造成。琴背、兩旁、琴頸、琴首、及琴橋的材料是較硬的楓木。指板和尾部則用烏木。

製法是以模子鑄出琴背和琴腹的形狀輪廓。以孤鋸切成這幾部分。製作者用半圓鑿和拇指小刨以熟練技術精心地把木雕成所需的厚度等級,有些地方的厚度僅為0.08吋(2毫米)。兩旁——薄到有如火柴盒壁一般——加熱屈曲成理想的形狀。彎角處用斜接力方法,把松木或柳木塊膠著在彎角以鞏固兩旁。琴腹和琴背邊沿鑲嵌三條薄薄的烏木和蘋果木。這種作法稱為「邊飾」。木條的作用是裝飾和防止木身破裂。琴腹上的f形小孔是小心切開然後把各部分黏在一起的。一口鐵釘或螺絲釘都用不著。

第二步是髹漆。一個未經髹漆的樂器可能在10年內失音,但髹漆得當卻可以永遠保全音質。製造一個小提琴雖然只用兩、三週,但髹漆卻需多月時間。髹漆和髹漆方法可以造成或破壞一個完善的樂器。把漆髹得太厚或漆的結構太硬均會影響音質。

髹漆先是在樂器上著色,然後髹上三層底漆,其次是髹上八層,稍微著色和髹上最後一層漆。

拉小提琴

說到拉小提琴,你也許納罕為什麼這種樂器在初學者手上發出的聲音會這麼難聽。

當學習拉小提琴時,每個人均要面臨特殊的挑戰。對音樂具有領悟力的耳朵是不可少的。把小提琴放在下頷與肩膊間的適當位置,手指按在弦上的正確位置(請記得小提琴是沒有格子的)和控制弓的方向與壓力——這一切要付出很多時間和毅力才能學會。甚至在學會這些技術之後,也要再加學習才能奏出悅耳的複習樂音。對於有時間練習和渴望付出努力練習的人,拉奏小提琴會是一件樂事。

那末,下次當你聽到美妙的小提琴聲時,你會想像得到音樂家付出多大努力去控制這個樂器,多個世紀以來的精心製作者怎樣使琴和弓進至完善地步以及製造你所聽的那件特殊樂器的個別工匠。另一方面,你若翻尋小閣樓,也許會找到祖母所拉的古老小提琴,記得你找到的也許是價值不菲、失落已久的精品。即或不然,你或者也想嘗試以弓和弦奏出美妙音樂。

[腳注]

a 關於製造小提琴的詳細記載,可參閱《儆醒!》雜誌(英文)1971年二月廿二日刊,20-23頁。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