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是誰?
耶穌的真貌是怎樣的?藝術家雖曾創作數以千計的耶穌畫像和雕像,他們卻沒有與他同時的人為他所畫的圖像或描述作為根據。聖經沒有告訴我們關於耶穌的頭髮或眼睛顏色,也沒有提及他的身高、體重或任何容貌上的特徵。當然,本刊所登的畫像也和其他圖像一樣僅是畫家的想像而已。
許多人曾以容貌出眾而受人欽羨,但耶穌基督獲得美譽卻不是由於外在的儀表。
耶穌無疑十分英俊和具有男子氣概。聖經表明藉著上帝聖靈的神奇作用,耶穌生來就是個完美的人「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一齊增長,」他的一位跟從者,路加醫生,報導說。——馬太福音1:20,21;路加福音2:52。
可是,作為完美的人並非意味到有超人的外表。他的頭上也不必有個光輪繞著,聖經顯示他在外表上和普通人無異。例如,他能暗中前往耶路撒冷而沒有被群眾認出來。此外,兵士們去捉拿他時需要賣主的門徒猶大指示才辨認出誰是耶穌。——約翰福音7:10-13;馬太福音26:47,48。
顯然聖經的執筆者認為耶穌的外貌並不重要。他們所著重的是他的任務和他在執行這項任務時所透露的個人品格。
特殊任務
考慮一下耶穌在地上時所執行的特殊任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對人類歷史所產生的影響,沒有其他人曾經成就他在地上時所成就的事。
聖經表明他在降世為人之前是上帝一位屬天的兒子。他在創造萬物方面是上帝最親密和最忠心的同工。(歌羅西書1:13-17)後來情勢的發展需要他來到地上執行任務,降生為人而在地上生活和死亡,他甘心樂意地負起這項責任。
究竟什麼情勢使這件事成為必要呢?亞當在伊甸園裡蓄意犯罪。他違反了上帝清楚聲明的律法,而他自己的生命便有賴於遵守這條律法。人類完美的始祖於是不但為自己失去,而且使後來出生的子孫也失去屬人的完美及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的希望。(羅馬書5:12;創世記2:15-3:24)亞當不完美的子孫中沒有一人能為人類得回所失的完美。按照上帝完全公平的標準,救贖人類需要有一個像亞當一般完美的人犧牲生命才行。但這件事怎樣才能成就呢?耶和華上帝親自作出安排去滿足公平的要求和表現對人類的摯愛。——詩篇49:6-9;約翰一書4:9。
上帝從天上差遣自己的兒子,他最親密的同工,來到地上。他誕生成為男孩,逐漸長成為一個完美的男子,藉此他得以完成他的任務。他一生均對上帝忠貞不渝;他清楚表明他對耶和華的效忠並非出於個人自私利益的動機。他證明亞當是本可以對造物主保持忠心的,倘若他想這樣行的話。藉著耶穌以完美男子的身分死亡,人類從遺傳的罪、不完美和死亡獲得救贖的道路遂告打開。樂意接受這項救贖的人將會享有在公義新規制中永遠生活的前途希望。
歷史上沒有其他人的成就能比這件工作更為偉大。
不求自己的榮耀
耶穌所做的一切工作並不是要為自己爭取美譽。他在祈求天父時清楚地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約翰福音17:4。
耶穌對自己擔任的角色所懷的看法從以下的話可以見之:「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可福音10:45)他謙卑地將別人的注意引到成就這一切的天父之上,他說:「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偉大的導師
從公元29年至33年,在耶穌從事公開傳道的三年半期間,他專心致志地教導別人,他是一位多麼偉大的導師!「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說話的。」曾經聽過耶穌教人的差役由衷地評論說。在另一個場合,他的聽眾「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不錯,親自聽過耶穌講話的人都發現他是個真正偉大的導師。——約翰福音7:46;路加福音4:22。
他最精彩的演講便是所謂的『登山寶訓』。耶穌在這個露天演講所表現的深廣智慧和對人性異乎尋常的深刻認識不但使當時的聽眾大感驚奇,而且在多個世紀以來使不論受過多少教育的億萬人均深表驚異。已故精神病學家費施爾(James F. Fisher)博士在他的成功事業將近結束時表示他對這個演講的崇敬,說:「你若把所有資深的心理學家對心理衛生問題的言論收集起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只保留純粹的科學知識,由最有才華的詩人經過潤飾講出,也只能構成一篇拙劣不全的登山寶訓而已。」
你若想親自熟習一下登山寶訓,請翻開聖經閱讀馬太福音第五至第七章。你只需花十五分鐘左右就能發現真正滿足人類最大需要的思想,尤以在這個危機的時代為然。你會獲悉怎樣與人相處和怎樣應付自己的感情的種種原則。你會獲得幫助去找到人生的真正意義,獲知什麼才是你一生中應該首先關懷的事,以及怎樣和上帝建立良好關係。只要15分鐘就行了!當耶穌講完『登山寶訓』時,聽眾「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馬太福音7:28,29。
耶穌的教訓之所以有效是因為他所講的其實是他從他的父上帝聽來的。(約翰福音14:10)他不像猶太的文士一般依靠人為傳統。此外,他對誠懇的聽眾懷有真摯的愛心。由於他愛他們是出自衷誠的,他贏得他們的傾聽和深深尊重。他們留意到耶穌與那些自命不凡的文士和其他宗教導師多麼不同。這些人要和民眾保持距離,以免接觸到「不明白律法的百姓」而受到玷污。他們看不起民眾而稱之為「被咒詛的人」。——約翰福音7:49。
但耶穌的話卻出自衷心的同情。他說:「[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路加福音4:18)他以簡單易明的方式傳播他的信息。他以聽眾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以闡明要點。他竭力使信息打動聽眾的內心深處。他促使他們更新心意,捨棄以前的錯誤思想和行為而開始過新的生活;他引導他們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和給予他們前途的真正希望。
請把這項教訓與你所聽過的政治演說和宗教演講比較一下。後者有些聽來很聰明,有些聽來很公平。有些講者大聲疾呼和煽動鬥爭。可是有多少講者是對平民充滿愛心和體恤之心的呢?
耶穌不只在口頭上同情別人而已。他曾幫助民眾,使他們身體上的需要獲得飽足。他餵飽他們,醫治他們的疾苦,甚至將他們的親人從死裡復活過來。他從上帝獲得能力去做這些事,他也盡量運用這種能力。他有時忙到甚至沒有足夠的時間進食和休息,他的確是個宅心仁厚的人。——馬太福音14:14;馬可福音6:38-44;8:22-25;10:13,14;路加福音8:49-56;使徒行傳10:38。
耶穌的教訓最偉大的特色之一是他安排了適當的途徑,使他離世之後可以通過這些途徑把他的教訓傳給未來的世代。當他那短短的教導時期結束後,他已教導、訓練和裝備了一批門徒,可以差遣到世界各地去繼續推行他所始創的工作。他把門徒留在世上不但要作導師,且要教導別人也成為導師。他所始創的事已發展成為一項在普世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正如他所預言,這項工作已擴展到「萬國萬民」。——馬太福音28:19,20。
仁愛、勇敢的領袖
耶穌在門徒當中居於領導地位。門徒從沒有反對他,因為他的領導才能是無可置辯的。他為門徒立下完美的榜樣。他無論叫門徒做什麼,他總是首先自己身體力行。他不但教訓門徒要愛鄰人,不錯,甚至要愛仇敵,同時也以身作則。因此,他在地上所作的領導是完全不流人血的。沒有人可以指控他流了別人的一滴血。他甚至不讓敵人留下他一位門徒施於後者身上的耳傷;他立刻把創傷治好。——路加福音6:32-36;22:50,51。
同時,他在地上的一生中表現極大的勇敢、丈夫氣概和堅強。例如,我們在馬可福音10:32讀到:「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這是耶穌最後一次與門徒一同上耶路撒冷。他知道他行將被人處死。當時的宗教領袖們要把一切榮耀歸於自己。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他們決心要殺害耶穌。耶穌知道這點,並且在上耶路撒冷的途中告訴門徒。(33,34節)他絕沒有退縮,反而走在門徒前面;這使害怕的門徒大感希奇。他們有個多麼勇敢的領袖!
幾日之後,當耶穌受到生死攸關的審訊之際,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問他是不是王,他回答說:「我是王,這是你說的」。(約翰福音18:37,《新譯》)他絕沒有為了保全生命而說謊。反之他勇敢地為他所代表的王國,上帝的王國,作見證。
耶穌在同一日被判死刑、受鞭打、戴荊冠、被掌摑和吐唾沫在臉上,最後被釘在一條受苦柱上遭受最痛苦的死亡。他始終負起責任,表明自己是一個仁愛、勇敢的領袖。他以最後一口氣向天父提出最後的報告說:「成了!」——約翰福音19:30。
[第19頁的精選語句]
沒有其他的人曾成就耶穌基督在地上時所成就的事
[第20頁的精選語句]
「從來沒有人像他這樣說話的,」曾經聽過耶穌教訓的差役由衷地評論說
[第21頁的精選語句]
沒有人可以指控耶穌犯了流人血的罪,反之他治癒別人的創傷
[第19頁的圖片]
亞當為人類所失去的,耶穌將其贖回
亞當
耶穌
[第20頁的圖片]
耶穌榮耀上帝而非榮耀自己
[第21頁的圖片]
耶穌作稱為「登山寶訓」的演講
[第22頁的圖片]
耶穌對孩童表現仁愛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