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最大仇敵——是你自己嗎?
鄰人們稱彼得是個「好人……他酷愛跑步和打網球。」他年僅33歲,但在職業方面已有相當的名譽和地位,並且以業餘運動家知名。可是在一天早上,他把自己的父親絞死了。犯罪的原因?據《每日新聞》所載,彼得大叫,「是魔鬼要我這樣做的!」
可是,犯罪者若以『是魔鬼要我做的』作為理由,便往往會被送去作精神病院檢驗過於獲得釋放。在若干社會中,僅是聲稱相信有魔鬼存在已足以令人懷疑這人的精神是否有點問題。『有個幽靈四處出沒推使人兇殺和傷人?簡直荒謬!』許多人說。也許較易受人人接納的主張是,所謂魔鬼其實僅是象徵人本身的罪惡而已。
當然,不完美的人的確有其罪惡的一面。「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聖經說。(創世記8:21)但心理學家們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去搜尋『內心的魔鬼』之後只不過產生了許多互相衝突、充滿矛盾和難題的理論而已。(見框內資料。)
例如,請考慮一下主張人類的暴力來自動物進化遺傳的假說。佛羅姆(Erich Fromm)在《人類破壞性的解剖》一書中所提出的論據與流行的意見正相反。他認為兇暴行為並不是動物面臨危險時的惟一反應,說:「逃走的衝動……在動物行為方面若不比戰鬥的衝動擔任較大的角色也屬同等的角色。」因此,即使人接受充滿難題的進化學說,認為人是一種本性兇暴的動物之說也值得懷疑。可是,人若不是自己的最大仇敵,那麼誰是呢?
[第3頁的附欄]
找尋『內心的魔鬼』
許多人企圖證明罪惡之源惟獨來自人本身。心理分析學家佛洛伊德認為人類正受著生與死的強烈本能所驅策。可是,佛洛伊德的前度同工容格(Carl Jung)卻認為人心裡的「魔鬼」是在人企圖壓抑他罪惡的一面時顯露出來的「影子」或獸性。勞倫茨(Konrad Lorenz)則說人類攻擊性是先天的,它是人類進化的殘餘遺物。許多生物學家認為遺傳性或身體器官的不正常可能是人類暴力的導火線。使事態更加複雜的是,有人聲稱內心的『魔鬼』乃是教養——而非本性——的產品。行為學家於是把罪惡的產生歸咎於環境的因素,例如家庭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