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怎樣解釋上帝容許苦難存在
上帝——在促成人類的苦難方面有罪抑或無罪?每逢有災禍發生,不論是個人的禍患抑或大規模的災禍,例如聖拉蒙所遭的慘劇,這個問題便引起很多人關注。英國一份報章(The Evangelical Quarterly)說:「相信有一位全能、全愛的上帝存在的最大障礙之一是,世上有許多看來不應發生的苦難存在。」
因此有些人咎責上帝容忍——若非實際促成的話——苦難發生。神學家羅思(John Roth)寫道:「歷史本身便是上帝的起訴狀……不要把上帝承擔的責任一笑置之。」
可是,自奧古斯丁以來,不少宗教思想家卻為上帝的無辜作了有力的辯護。十七世紀的哲學家萊布尼茲(Leibniz)為這項努力創製了一個詞語:神義論,意即「證明上帝為義之說。」——參看第6頁。
現代神學出庭作證
為上帝消除罪咎的努力一直延續至現代。基督徒科學教會的創立者埃迪(Mary Baker Eddy)竟企圖以否認罪惡存在來解決難題!她在《科學、衛生與聖經解釋》一書中寫道:「上帝從未使人有能力犯罪。……因此,罪惡只是幻想而已,它是沒有真正根據的。」——楷書另排。
其他的人為上帝辯護的根據是聲稱苦難有其價值。一位猶太律法師有一次寫道:「苦難使人高貴,可以洗滌思想中的驕傲和淺薄。」與此類似的是,有些神學家提出理論,聲稱地上的苦難是「必需的,可以在道德人格方面裝備我們未來在天上的王國裡生活。」
可是,認為上帝帶來或容許災難發生去潔淨和懲罰人類是合理的想法嗎?在聖拉蒙生葬罹難的人並沒有什麼機會去改善自己的德性。上帝是否犧牲他們去使生還者學得教訓呢?若然,教訓是什麼?
所以,庫什納所著的《當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一書能投合大眾是可以了解的。因為作者親自嘗過苦難的痛苦,他企圖安慰讀者,向讀者保證上帝是善良的。可是,一解釋到何以上帝容許無辜者受苦,庫什納的理論就有點奇怪了。他解釋說:「上帝希望義人過著和平、快樂的生活,但有時甚至他也無能為力。」
因此庫什納認為上帝不是邪惡而是軟弱,這位上帝並不是全能的。令人希奇的是,庫什納仍然鼓勵讀者祈求上帝的幫助。至於這位被假定為能力有限的上帝怎樣能對人有真正的幫助,庫什納就含糊其詞了。
古代的一場辯論
世界的思想家並沒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去為上帝辯正,也未能為受苦者帶來真正的安慰。也許應該受審的不是上帝而是神學!因為這些互相衝突的理論只是反映將近四千年前所發表的一些空洞想法而已。當時曾有一場辯論發生,一個敬畏上帝的男子所受的苦難成為辯論的焦點。這個男子名叫約伯,是個富有和顯貴的東方人。他受到一連串災禍所打擊。在禍不單行的情況下,他很快就喪失了所有財產,兒女都死光了,最後他自己還染上可厭的惡疾。——約伯記1:3,13-19;2:7。
約伯的三個所謂朋友前來慰問。可是,他們非但沒有提出安慰,反而以神學理論來指責約伯。他們的論據要點是:「約伯!這是上帝對你的作為。顯然你曾做過一些惡事,以致現在受上帝懲罰!此外,上帝並不信任他的臣僕。」(約伯記4:7-9,18)約伯不明白何以上帝似乎「立他為箭靶子」。(約伯記16:11,12)值得稱讚的是,約伯對上帝緊守忠誠,從沒有直接怨責上帝。
然而,約伯的幾個安慰者卻在實際上「聲稱上帝為惡,」因為他們暗示一切災禍的受害者都由於作惡而受罰。(約伯記32:3)但上帝隨即糾正了他們的錯誤見解。
[第5頁的圖片鳴謝]
封面: FAO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