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蝴蝶」
若有人提及「蝸牛」或「蛞蝓」等字詞,你會想到些什麼呢?我們大多數人會想到那些黏糊、滑溜的動物,牠們既不可愛迷人,也毫不悅目。
可是,在海中生活的一種海蛞蝓,形狀很像蝸牛,如此美麗和顏色鮮豔,以致享有海中蝴蝶的美譽。這些生物大多數沒有貝殼,但卻屬於軟體動物類,包括海貝在內。
牠是什麼?牠便是裸鰓類軟體動物。牠之所以得名是由於這種動物沒有貝殼,以至鰓部露出。牠的名字(nudibranch)實際是「裸鰓」的意思。
海洋生物學家仍在研究裸鰓類動物,如今為人發現的已有3000種以上,大多數已被分類。裸鰓類動物的體長從1/8吋至12吋不等,是顏色最鮮豔的海中生物之一,具有奪目的橙、藍、紫、黃和紅等色素。
甚至這類生物的卵子團也是顏色豔麗和設計精美的。卵子產下時呈各種形式的帶狀,與裝飾禮物的彩帶相似。這些卵「帶」平放著,形成大團的卵子,看來像美麗的花朵。究竟什麼保護這種看來可口的食物,不致被魚類或其他掠食者一口吞下呢?原來卵殼含有一種物質,吃下去全不可口,因而保護卵子直至發育成浮游的幼蟲為止。
長成了的裸鰓動物不但豔麗奪目,而且移動時緩慢優游,在海洋之下那種你爭我奪的殘酷環境中看來十分矛盾,難怪有一位海洋生物學家說,「牠們本身就足以令人驚奇詫異了。」不錯,它們的令人驚訝之處是牠們在這種環境之下能夠繼續生存——特別是鑒於牠們的形狀很像美味的食物,豔麗的顏色和顫動的外表使牠們對魚類更具吸引力,但是卻不致被其他生物所吞吃。
許多種裸鰓軟體動物被特別設計成以海葵和同類的水螅為食的。裸鰓動物以之為食的這些有機體在觸鬚上有螫刺細胞用來打擊獵物和護身。這項設備足以抵抗大多數掠食者,可是裸鰓類動物卻對牠們的螫刺有免疫力。水蛞蝓若吃下海葵或水的螅螫刺部分而發生有毒的反應,牠那特殊設計的消化系統便會把一些有毒的有機體送往身體的其他部分,成為防衛系統的一部分以對抗喜歡以裸鰓動物為食的掠奪者。
有些裸鰓動物的自衛方法是分泌一種黏液,人聞起來有點惡臭,也許魚類和其他掠食者亦會覺得倒胃口。其他的種類,例如海牛,具有特殊的腺體可以射出黏糊的酸味分泌物,其中含有硫酸,使掠食者不敢趨前。
有人曾經觀察到魚咬住裸鰓動物往口裡送,但旋即「憎厭地」吐出來。觀察到這種舉動使科學家們認為,顏色鮮豔,味道可厭和/或刺痛口腔聯結起來,使掠食者學乖了,知道彩色鮮豔的海蛞蝓並不是美味的食物。這的確是有力的防衛作用!
有些裸鰓動物還有其他防衛方法;牠們能夠游泳以避開強敵侵犯的危險。其他的則在遭受攻擊時拋棄身體的若干部分而逃脫。這些部分後來又會再生出來。
觀察到美麗的裸鰓動物以及牠們在海洋環境中竟然有方法可以繼續生存,我們不禁對耶和華上帝的偉大想像力、智慧和創造力感到敬畏。(啟示錄4:11)詩篇的執筆者的確說得不錯:「耶和華阿,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那裡有海,又大又廣,其中有無數的動物,大小活物都有。」——詩篇104:24,25。
[第23,24頁的圖片]
左圖:西班牙披肩
上圖:墨西哥女神和卵帶
下圖:萵苣頭
[第25頁的圖片]
上圖:西班牙舞娘的卵帶
下圖:好鬥的海蛞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