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人生有什麼目的?
許多名成利就的人發現『成功』並不足以保證他們會快樂。他們在生活上欠缺一些東西。缺欠些什麼?
人若忙於謀生或揚名而無暇考慮自己為什麼活在世上,就可能在達到目標時大失所望。即使他們功成名遂,但人生若缺乏高尚的目的,就可能突然失去方向而令人厭倦。富貴的所羅門王便深深體會到這件事:『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傳道書2:11。
對於這位才華卓越、精力過人的君王,我們當中有不少人若只獲得他的一部分名聲和事業就會大感滿足了。(傳道書2:4-9)可是,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批研究家說,甚至在今日,個人的成功也『未必和全面的快樂有很大關係』。什麼會對此有所幫助呢?他們的研究發現,『對自己奉為指南的價值標準堅信不移,並且相信人生有意義存在。』不幸的是,有太多人不去探究人生意義,反而考慮結束自己的生命。
事實上,據1987年的調查所得,每三個美國最優秀的學生之中就有一人曾考慮過自殺。原因何在?因為這些名列前茅的學生顯然自覺個人沒有價值,飽受壓力要追求成就,或者感到孤立和寂寞。不錯,我們若要自覺快樂,就必須具有自我價值感——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有崇高的人生目標或有充分理由要活下去。
我們活在世上的大好理由
你不必花很多功夫就可以找著證據看出生命絕不是偶然產生的。請深深考慮一下一些平凡的事物——葉子的複雜設計、嬰孩的誕生、懍然可畏的宇宙。你自然會達至一個結論:這些事物必然是為了某個目的而設計的。『上帝那看不見的事,就如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都是看得見的,就是從他所造的萬物中可以領悟。』——羅馬書1:20,《新譯》。
因此人們會問,『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加拿大的奧斯勒(William Osler)醫生一語中的地答道:『人生在世,不求有取,但求盡己所能,貢獻人間。』(楷書自排。)有人要一位基督徒用不及25個字去回答這個問題,他於是說:『我認為可以說,我們活在世上是要使地球成為樂園。a』(創世記1:28;2:8,15)可是——建造普世的樂園?我們凡人有能力擔當這樣的工作嗎?
我們只是剛開始而已!
以我們現行壽命長度所能作的,與我們被設計成去作的相較,只是略窺門徑而已。請想想,你腦裡有1000億左右的神經細胞和其他細胞。這些細胞之間所能形成的連接,數目估計達10800之巨。這個數目比宇宙中存在的所有原子數目大10700倍!你若能夠優游自在地到世界各處旅行,有無限的時間去學習你所感興趣的科目和發展你所選擇的才其或技術,試想想你可以學到多少知識和成就多少事。我們每個人能夠發揮多大的潛能去充實人類的生活?
可是,你若擁有無限的時間和資源去發展自己的潛能,你能夠避免感覺沉悶無聊嗎?能夠——藉著辨識力,正如所羅門所為一般,滿足自我很快就會變成令人厭倦!
所羅門提出什麼對策呢?他勸告說,『當記念造你的主。』否則,日子會無可避免地來到,那時你會說:『我毫無喜樂。』同樣,耶穌說:「施比受更為快樂。」——傳道書12:1,13;使徒行傳20:35。
滿足的要訣
因此,耶穌表明人生有兩件優先的大事,首先是要『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其次是『愛人如己。』據我們所知,動物與植物是互相依存的,上述的原則正好與此一致。既然上帝將一切較低等的生命形式造成彼此相依為生,上帝把擁有巨大潛能的人類造成要彼此合作和事奉生命之源耶和華豈不是合理之舉嗎?——馬太福音22:37-39,《新世》;詩篇36:9。
懷著愛心獲致無窮的成就——使我們與別人及與上帝的關係得以不斷強化——會令我們的生活永遠富於意義。這種快樂的施與乃是我們在現今和將臨的『新地』裡得享滿足生活的要訣。——以賽亞書65:17,18。
[腳注]
a 可參看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一書。
[第14頁的附欄]
永遠的生命——是福是禍?
有人問物理學家兼作家賈斯特羅(Robert Jastrow)博士『永遠的生命對人類會是福抑或是禍?』他怎樣回答?『對於好奇心旺盛和求知慾無窮的人來說,永生會是福。他們以能夠永遠吸收知識為慰。可是,對於自以為無所不知和頭腦閉塞的人來說,這會是可怕的災禍。他們會無法打發時間。』——《時代鼓動報》,美國加州埃斯孔迪多,1984年2月19日。
[第13頁的圖片]
人腦是設計成可以永久為我們效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