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90 9/8 21-23頁
  • 難題是什麼促成的?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難題是什麼促成的?
  • 警醒!199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誰作決定?
  • 私生活的問題
  • 對待兒女
  • 爭寵
  • 可悲的轉變
  • 享有溫暖的姻親關係
    警醒!1990年
  • 照顧老人——挑戰與酬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3年
  • 出自嬰孩之口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不顧反對傳播真理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4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90年
《警》90 9/8 21-23頁

難題是什麼促成的?

「太多鹽對家人沒有益!」家姑斷言。「但菜不夠鹽就淡而無味了!」媳婦堅持說。她在家姑背轉身時放下一小撮鹽。

兩人都堅持己見,結果煮出來的菜雙方都覺得不合口味。但後果卻可能較此嚴重得多。姻親的磨擦可能在精神和感情上導致延續多年的痛苦掙扎。

在許多人看來,這種衝突似乎是無法避免的。日本精神病院協會會長齋藤茂太博士寫道:「無論一個家庭相處得怎樣和諧,婆媳之間的磨擦是在所難免的。」但難題並非僅限於東方。

《儆醒!》雜誌駐意大利通訊員報導說:「男女結婚之後與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同住的習慣使許多家庭均遭遇難題,許多年輕妻子由於家姑愛管閒事、專橫武斷而苦不堪言。」

不論東方或西方國家,報章和雜誌均常有個人忠告專欄去應付姻親衝突。那末,難題可能是由什麼促成的呢?

誰作決定?

兩個主婦同在廚房工作,問題往往是:誰作決定?一位與家姑同住12年以上的女子說:「我們的品味和方法各異,每次下廚我都緊張忙亂,結果意見分歧。」

「在最初十年,我們曾為瑣事而互不相讓,」另一位媳婦承認說,婆媳可能為了無足輕重的事——例如怎樣把襯衣掛在繩子上——而發生意見。即使婆媳不是同住在一起,事態也可能惹起麻煩。家姑探訪時也許發表意見說,「我的兒子不喜歡把牛排煎得那麼熟,」結果造成婆媳之間一輩子的不和。問題的癥結仍然是,誰作決定和為誰而作。

御茶水女子大學家政學助理教授袖井孝子指出這項爭論,說:「不論與兒子、媳婦抑或女兒、女婿同住,一個家庭是無法讓兩個主婦互爭控制權的。家中必須有分隔的居住空間,不然就得調整情況,讓一人作管家,另一人作助手。」兩代必須根據老一代的身心狀況和年輕一代的經驗或缺乏經驗作出合理的協議。

私生活的問題

若有兩代或更多代人同居一屋,家中的成員就必須在若干程度上犧牲一點私生活。可是,在這方面每個成員可能有不同的尺度。青年夫婦也許渴望有多點私生活,但老人家卻渴望多點有人作伴。

例如,住在東京近郊的一位媳婦認為家姑侵犯了她夫婦間的私生活。怎會如此呢?原來家姑把她和丈夫的私人待洗衣服洗好摺好,放在一處。媳婦認為家姑不應為他們做這等私人的事。另一方面,家姑登貴子因她的媳婦整理房屋時把她珍藏多年的東西拋掉而感到不悅。

侵犯私生活可能變成十分極端。與年老家姑同住的湯姆夫婦感到困擾,因為家姑在午夜闖進他們的寢室。理由何在?家姑說:「我想看看湯姆有沒有事。」後來他們遷往一間分為兩層的樓宇單位,不許家姑到上層,難題才告解決。

可是,在許多家庭裡,到有第三代來臨時,難題才真正惡化。

對待兒女

如今,青年母親通常向育嬰書籍尋求忠告。另一方面,祖母由於在教養兒童方面有多年經驗,自然覺得自己有資格提出忠告。不過,忠告往往被視為批評,於是衝突便產生了。

孝子在管教年幼的兒子時就要應付這項難題。她丈夫的母親和祖母奔入她的房間阻止她管教兒子,呼喝的聲音甚至比孩子的哭聲還響。孝子感覺受到威逼,於是只好停手。後來,她意識到管教的重要,便決定恢復訓練。——箴言23:13;希伯來書12:11。

一位住在橫濱的母親在兒女出生之後也要和家姑力爭。她對於祖母在兩餐之間給孫兒們零食吃感到不滿,因為孩子們吃得太飽就不肯吃飯。

論到這項難題,齋藤博士說:「[祖父母]給孫兒女零食和零用錢是放縱孩子的自私慾望。簡言之,他們不斷寵壞了孫兒女。」他建議年輕母親在訓練孩子方面保持堅定,不要讓步。

爭寵

在婆媳之間的衝突中有一種非理性的力量在發揮作用。齋藤博士解釋:「在心理上,家姑感到媳婦從她手上把兒子搶走。當然,她沒有將這種想法宣之於口,否則便是太幼稚了。但在潛意識中,兒子被搶走的念頭在她心裡已根深蒂固。」結果,婆媳之間若非公開爭吵便是關係緊張。

隨著家庭單位日漸縮小,這種趨向看來日益強烈。母親由於較少兒女要照顧,以致覺得與兒子的關係更親密。母子既是共同生活多年,她對兒子的喜惡十分熟悉。新媳婦雖然熱心要取悅丈夫,但至少在初時尚未熟悉這些細節。這樣很易形成一種競爭精神,家姑和媳婦同向一個男子爭寵。

可悲的轉變

往昔日本在儒家哲學薰陶之下,家庭若發生衝突,媳婦便會被遣走——休妻。事情也就此結束。可是,今日的情勢卻與前不同了。

自第二世界大戰以來,家庭經濟已受年輕的一代所控制,年老的一代遂逐漸失去影響力和權威。久而久之,情勢已逆轉過來。如今不少老年父母被拋棄在醫院和慈善機構裡。在一個一度以敬老為常情的社會裡竟有這種情況出現是多麼可悲!

拋棄老人的趨向怎樣才能逆轉過來呢?有任何方法可以使兩個婦人在同一間屋裡和平共處嗎?

[第23頁的圖片]

在誰作決定方面必須達成合理的協議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