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錯!』藉口時代
砰!小莊尼的媽媽衝進廚房,看看究竟什麼造成這可怕的響聲。餅乾瓶在地上碎成一片片。莊尼站在那兒,尷尬地抓緊一塊餅乾,同時力圖裝出無辜的樣子。他衝口而出地說:「不是我的錯!」
父母清楚知道孩子很難為自己的錯誤負起責任。但今天的成人社會也有同樣的難題。似乎有越來越多人相信自己渴求滿足的誘惑實在太大,別人期望他們抗拒引誘實在是不合理的要求。
例如,請想想一個強姦同一女子三次的男人。他受審的時候提出異議,說自己是男性荷爾蒙的受害者;他體內含有高水平的睪酮。結果他被判無罪。一個政客被人發現說謊,卻把自己作偽的罪歸咎於受酒精影響。一個毒犯聲稱自己患了「行動癖綜合症」,結果被判無罪。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有超過2000個團體每週聚集起來,勸導那些認為自己性交成癖或戀愛成癖的人。有超過200個全國組織模仿嗜酒者互戒協會,以期幫助其他「癖好」的「患者」。例如有諸如打人者互戒協會、男同性戀暴食者互戒協會、賭徒互戒協會、負債人互助協會、髒人互戒協會、工作狂互戒協會等。
有些專家贊成所有這些形式的有害行為均可能是癖好的主張,但其他專家卻對這種新近流行的癖好理論感到不安。正如一位心理學家說:「創造一個癖好病的世界可能等於創造一個萬事都有藉口的世界。」一位心理治療醫師警告說,一旦人把自己當做某種癖好的無助患者,就會難處理得多;他們的藉口變成了他們的身分的一部分。
刑法教授威廉·李·威爾班克斯博士斷言,現代的癖好治療法其實是他所謂的五字哲學的一部分。他把這種哲學稱為新不負責任主義:「我無可奈何。」他譴責「科學界日漸嚴重的趨勢,認為人類是受各種內在和外在力量所支配的東西,他們對這些力量毫無控制能力」。他補充道:「這種看法暗示自由意志在人類行為裡無關重要,或者毫無力量。」
各項研究顯示人的意志可能對一些甚至比較傳統的癖好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是以前的研究者所不察覺的。例如,有百分之75的海洛英癖嗜者嘗試戒除這種習慣失敗,但在越戰的退役軍人當中,成功率卻高得多——接近百分之90能夠戒除毒癮。為什麼呢?他們所服食的毒品一樣,所染上的毒癮也一樣。會不會像威爾班克斯所認為的一樣,「他們的價值體系和自律幫助他們加以拒絕呢?」這並不是說對某些難題的化學依賴,甚或天生傾向,實無其事。但正如威爾班克斯說,這些因素「也許使對抗試探的戰爭更加困難。但戰爭仍然是能夠打勝的」。
的確,立刻得到滿足的誘惑可能很大,卻不是無法抗拒的。正如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在全球所顯示一般,癮君子、酒徒、通姦者、賭徒、同性戀者並非一定要滿足自己的慾望不可。憑著自己的意志力,更加重要的是,憑著上帝聖靈的幫助,他們能夠克服自己的難題,而且也確實克服了。因此,不論「專家」怎樣說,我們的創造者知道我們在什麼時候要為自己的行動負責。(民數記15:30,31;哥林多前書6:9-11)但他也是慈悲的。他絕不會對我們期望過高,以致超乎合理的程度。他「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詩篇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