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博對人產生什麼影響?
紐約的一個郵政工人以往從未賭博過。後來一間外圍馬的下注站在他的隔鄰開設。一次下注導至下一次。最近當他的妻子打電話給匿名戒賭會時,這人已欠下了5,000美元,並正將最后的16美元作孤注一擲,他家裡留下一個空空如也的冰櫃和兩個飢餓的孩子。
經驗往往十分奇異。一所生意興旺的服裝公司的店主由於他那難以抗拒的賭癮而求診於一位精神病專家。為了洞悉這病症,精神病專家陪同這人到馬場去。他留意到這人九場中贏了七次。受到好奇心所驅使,精神病專家決定試一次。不久他也成為一個沉迷的賭徒,以致後來失去了他的業務。
你說:「難以置信」嗎?「十分典型」一位以往是個賭徒的人聽過這經驗後回答說:「我曾見過許多類似的事例。」
不知不覺地上癮
賭癮往往以一種彷彿無害的方式開始。因為外圍馬投注站的售票員解釋:「我看見婦女們走進來。起先她們投注2美元或4美元,然後增到二十和三十。幾個月之後,他們每場下注50美元和60美元。我見過多少人這樣行?單在我的投注站——至少20個。」
沉迷於賭博的人數目十分驚人。一位「匿名戒賭會」的會員聲稱:「外圍馬的顧客有一半一星期賭六天。」許多人不能自禁,並對他們涉足於此深以為憾。布洛克林的一個家庭主婦喊道:「但願我不是個經常的賭徒。」一個青年人喊苦說:「最近我輸了這麼多……但我不能停止,賭癮已深入我的血裡。」
很多有地位的商人已成為不能自拔的賭徒。《登仕觀察報》在「主管人的隱弊」 一文中指出賭博是「美國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甚至凌駕酒精中毒和吸毒之上。」
誠然,不是每一個涉足於此的人都成為沉迷的賭徒。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賭博只是「無傷大雅的玩意」而已。但這是真的嗎?這種「玩意」時常導致什麼結果呢? 你若知道有多少家庭受到這種悲慘的後果所影響,你也許會大感震驚。
根據美國國家精神健康學會的估計,單在美國便有一千萬個不能自拔的賭徒!這些人賭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和個人難題的地步,並為他們的家庭帶來無限的痛苦。 像吸毒者和酗酒者一般,這些賭徒似乎無法戒賭,不論他們發誓過多少次要這樣做。一位熟悉賭博的助理地方檢察官說:「毫無疑問賭博是可以上癮的。」
不是賭徒的人也許覺得這種癖好難於了解。然而它是真的。羅拔·加士特醫生,克利夫蘭退伍軍人醫院布士維里分院的院長曾治療過許多這類賭徒。他說:「當他們走進來時,他們是非常絕望的人」。「當沉迷的賭徒提出請求幫助時,他是如此恐慌和惶惑,以致近於一種驚惶失措的狀態。當他開始停止賭博時,他變成如此絕望以致你會以為他的生命有危險。」
什麼促使人養成沉迷於賭博的惡習呢?
一種使人墮落的慾望
想不勞而獲的慾望顯然是一個主因。當然,沒有人想貧窮,我們都希望生活寬裕。但賭博所提出的希望是無須工作而獲得大量酬報——只需靠機會和「幸運」便可能踏上致富的捷徑。這種希望深具誘惑力。許多時使一個賭徒落入陷阱的便是所謂「初學者的幸運。」
在一個典型的經驗裡,加拿大安大略的一個男子於首次涉足馬場時有一段時間鴻運當頭,從4美元贏得1000美元。他的妻子說:「他應該就此罷手。」「但他卻欲罷不能。」為什麼不能呢?
因為賭博似乎是發財的捷徑。贏了錢便 想贏更多? 這慾望引誘著他。 結果如何呢?他的妻子說:「他開始轉變了,就像兩個不同的人一般。」後來他輸了60,000美元,並毀了他的家庭生活。
一旦這慾望變成根深蒂固,一次大勝很少會滿足它。像蛾被燈泡所誘飛撲不已,賭徒亦為這種帶來更大「斬獲」的希望所不斷引誘。由於這緣故,一個三十餘歲的教師債台高築,所欠的賭債達20,000美元。但在一次不尋常的四日好運氣裡,他贏了25,000美元。他有清還他的債務嗎?他承認:「我開始想我可以多麼容易使25,000美元加倍。我遂開始在星期一賭馬,到了週末所有的錢都輸光了。」
賭博能夠以一種難以察覺的方式,對人產生影響而腐蝕人的品格。差不多千篇一律地,沉迷賭博的賭徒終久會成為不忠實和寡廉鮮恥的人。不久之前一名男子從所謂「大冷門」中挑選了4隻馬,而以3美元的賭注贏了111,000美元。可是,他拒絕去一間外圍投注公司的辦事處拍照。為什麼呢?辦事處的職員解釋:「他欠下的錢超過111,000美元,他並不打算還債。」
生活各階層的人都受到影響。一位曾欠下賭債共達100,000美元的希臘正教教士解釋說:「我對我的家庭和我的會眾沒有任何責任感。我常提早喪禮的時間以便到馬場去。我利用兩場之間的時間作傳道演講的筆記。」
不錯,賭博對人大有害處——它時常使人貪婪、不忠實和不顧恤別人達到幾乎難以置信的地步。它也使人喪失自制。因此賭博顯然與聖經的基本教訓衝突,因為聖經譴責「貪婪的人」,並鼓勵人表現自制和對鄰人的愛。——哥林多前書6:9,10;加拉太書5:22,23;馬太福音22:39。
另一個使人上癮的因素
可是,賭癮的形成顯然還牽涉到更多因素。研究這難題的醫生發現問題十分複雜,而且承認他們並不真正了解它。可是有些醫生相信賭博的扣人心弦的行動和刺激也有助於使人上癮。
例如曾經花了九年時間研究這個難題的威廉H.波特醫生認為:「形成酒精中毒的因素是酒精,形成吸毒的因素是麻醉劑。但形成賭癮的因素是刺激。」羅拔·加士特醫生顯然同意這點。他說:「他們所尋求的『麻醉劑』乃在行動之中。」
這項行動始於下注而一直持續到結果為止。贏了便雀躍,輸了則憂慮,但在整個過程中充滿了刺激。然後,正如波特醫生說:「賭徒必然再來,重新嘗試這種刺激。」事實上,賭徒對這種行動的切望如此強烈,以致你可能聽到他們說:「使你感到絕望的並不是你所負的債而是沒有錢下注。」
誠然,你也許難於看出一件沒有可以觸摸到的成分的東西——例如吸毒者的海洛英——怎能使人上癮。但甚至在吸毒的事例中,所牽涉的因素並不僅限於身體吸取某些化學藥品的癮癖而已。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甚至麻醉劑本身離開了吸毒者的身體之後,毒癮仍然持續不斷。因此,加士特醫生在論及賭博問題時舉出以下的比較:「心理上的要求乃是酒精中毒和吸毒的基本要素,對賭癮說來亦然。」
可是無論賭博以什麼方式使人墮落,不論由於人貪愛錢財抑或嗜好賭博所帶來的刺激,要緊記的事實是它能夠不知不覺地使人受其控制。因此,避免賭博是多麼明智之舉。不要僅因為今日放任的社會已使之合法化便被誘去嘗試它。很多人開始賭博時只是偶爾為之——僅是為了「耍樂」而已——但不久便「上了釣」而時常導致悲慘的後果。
在應付賭博方面所作的努力
現在人們作出不少真正的努力去幫助沉迷的賭徒戒賭。匿名戒賭會是為了這目的而建立的一個世界性組織,單在美國便有200個分會和3000個會員。它試圖提供給人足夠的誘導以戒除這種惡習。但它卻時常失敗。從一個名叫韋陀的計程車司機在紐約一個匿名戒賭會會議中所作的自白足以見之。
他說:「我站起來承認我不能停止賭博,我一天駕駛兩班以支持我的習慣。我告訴他們我已如此墮落,以致當我離開這個會議時,我很可能會駛四小時到馬利蘭的保維爾去賭馬。當我說完之後,三個會員正等待著我。他們說:『喂,韋陀,你的車有沒有座位載我們?』」
僅是認識自己的墮落,甚至願意避免它帶來的痛苦和後果,時常均未有足夠的誘導去克服賭癮。但卻有一個方法可以「戒除」這種惡習。讓一位曾沉迷於賭博中,後來卻改過自新的人向我們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