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引起爭議的澳洲野犬
《儆醒!》雜誌駐澳洲通訊員報導
一直以來,澳洲野犬都是人們爭議的焦點。牠們有權生活在澳大利亞(澳洲)的荒野嗎?抑或應該將其視作殺人的野獸,用圍欄隔開,一一加以殺掉呢?
澳洲野犬是犬科野生動物,身體結實,毛短而軟,耳尖而直。長成後的澳洲野犬肩高約60厘米,身軀由鼻尖至尾端約有1.2米長。牠的尾巴毛多而濃密,長約30厘米。頭蓋比同等大小的家犬較大,牙齒也較長,但可跟家犬交配,繁殖後代。最先採用丁戈(dingo, 澳洲野犬)這個名字的是生活在澳洲悉尼一帶的土著。大約在1790年,這名字開始見於文字記載上。
除了塔斯馬尼亞島之外,野犬的足跡遍及整個澳洲。澳洲野犬分別有多種悅目的毛色,包括奶黃、淺黃、白色、深紅褐色、鏽紅、黃褐和黑色。純種的澳洲野犬長成後,不論體色如何,尾尖和足部多為白色。
原居何處?
澳大利亞幅員廣大,陽光充沛。據知澳洲野犬並非一向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是經人用船運來的。運載的經過和細節則無法斷定。有明顯的證據表明澳洲野犬可能是印度野狼的後代,跟印度谷犬的化石十分相近。谷犬是印度野狼和養犬的混種。
澳洲野犬不動聲色的狩獵方法也與狼相似。澳洲野犬發出長聲的嗥叫,而與一般犬吠有別。一個流行的說法是,印度的旅行者乘船橫渡大海,將澳洲野犬首先運到帝汶島,接著送到澳大利亞來。
野性難馴?
丁戈的幼犬十分逗人喜愛。很久以來,澳洲土著都以之作為寵物。不過,幼犬長大後,大都返回荒野。
悉尼大學教授N.W.G.麥金托什認為澳洲野犬難以馴服。他聲稱儘管警犬的訓練員有豐富的經驗、耐性和愛心,也未能使澳洲野犬馴服聽命。
在另一方面,跟澳洲野犬一起工作達二十年的喬治·賓厄姆則表示經他馴養的澳洲野犬極為活潑可靠,從沒有襲擊其他動物。可是,他也承認,人若罔顧澳洲野犬的天性,這樣便不易將其馴服,雖不至於兇殘成性但也搗毀財物。他亦承認澳洲野犬渴望回到荒野,並且警告人一旦鬆開了澳洲野犬的繩索,牠很快便會變成不速之客,而不再是原先的友伴。
農民的一大威脅
雖然人可以馴養澳洲野犬,但事實上在荒野出沒的澳洲野犬是十分貪得無厭的,對羊群牛群構成威脅。在狩獵時,牠們甚少成群結隊。牠們天性喜愛獨行,但有時也會成對出擊,尤以要襲擊體形較大的動物時為然。例如,一頭澳洲野犬會在袋鼠的尾部或腳部抖纏,另一頭則集中攻擊袋鼠的喉部。
澳洲野犬在多方面顯出牠生性狡猾。牠們會連續數週跟著趕羊的人,趁機攫取那些走失的羊。牠們又會悄然追隨母牛數天,乘著母牛一不為意,便擒奪小牛。
據報一些放羊的人有半數剛出生的小羊或小牛都是給澳洲野犬攫去的。一個羊主更在四個月之內,從整群5,500頭羊中失去了900頭。很多時,澳洲野犬將羊咬死後,只會吃掉羊屍的一小部分,這使牧羊人更為氣憤。
故此,人不難看出何以澳洲野犬竟成為澳大利亞最受爭議的動物之一的原因。大多數放牧者都認為澳洲野犬兇殘狡猾。野生環境保護者則極力倡議將澳洲野犬並其他澳洲野生動物保存下來。他們指出澳洲野犬可以幫助清除動物的屍體。
防範措施代價高昂
控制數目日增的澳洲野犬的方法包括建築高約2.5米的圍欄。圍欄全長逾8,000公里,被譽為「防範澳洲野犬的巨大欄柵」比中國的萬里長城還要長,工程花費也極其浩大。建築圍欄的目的是要將生於北方的澳洲野犬隔開,遠離南方的放羊區。其他方法成效各異,方法包括聘用專業的「捕犬者」或擅長誘捕澳洲野犬的獵人以陷阱捕捉和射殺、放置毒餌,包括採用空投毒餌的方法。很不幸,這些方法往往殃及別的野生動物。
牠們是食人獸嗎?
時至今日,沒有任何確實的紀錄表明澳洲野犬曾經襲擊人類,不論是單獨還是成群結隊的。在市郊,澳洲野犬以吃腐屍為生,並在垃圾堆中找尋食物。在澳大利亞的原始森林區,牠們多數獵食身形較細小的動物,包括兔子、負鼠、毛鼻袋鼠、齧齒動物和矮小的沙袋鼠等。
澳洲野犬應歸入聖經中哪一個字詞的定義範圍——「野獸」抑或「牲畜」——還是一個謎。(創世記1:25)但不論事實如何,引起爭議的澳洲野犬以及牠那討人喜愛的幼犬確實會在地上的樂園裡繼續生存。屆時,各種各類的動物不但會為人帶來歡笑,而且也會為想像力豐富、滿有愛心的上帝帶來榮耀。——以賽亞書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