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石
你可曾在清朗無雲的晚上,看見一顆明亮光輝的流星於天際掠過?也許你遲早都會目睹這個景象。據科學家指出,這樣的天然『煙花表演』每天在地球的上空上演大約2億次!
流星是什麼?流星其實是一些稱為流星體的石塊或金屬塊。當流星體經過地球的大氣層時便會燃燒起來,發出白熾的光輝。這道在空中掠過的燦爛光帶稱為流星。
大多數流星體在抵達地球前便已完全燒毀,然而,有些流星體卻沒有燒毀,相反,它們墮到地面上。這些掉在地面上的流星體稱為隕石。有些科學家估計,每天大約有1000噸這樣的飛石掉到地面上。a
流星體墮地很少會造成人命傷亡,主要原因是這些飛石相當細小。事實上,大多數流星是由沙粒般大小的隕石所形成。(請參看標題為「外太空石塊」的附框。)那麼,太空中數以千計較大的飛石又如何呢?例如,谷神星的直徑便長達1000公里了!此外,還有大約30塊已知的外太空石塊的直徑是超過190公里的。這些巨石其實是較小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小行星。
這樣的小行星一旦撞擊地面上會怎樣呢?這個實在的威脅正是科學家研究小行星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大多數小行星均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運行,可是,天文學家卻發現有些小行星實際橫過地球的軌道。此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附近,巨型的流星隕石坑(又稱巴林傑隕石坑)正好表明,地球受流星撞擊的威脅是實在的。事實上,關於恐龍何以絕種這個問題,其中一個理論是:由於流星猛烈撞擊地球,這使大氣層發生改變,並且使地球的氣候曾有一段頗長的時期非常寒冷,以致令恐龍無法存活。
這樣的一場災難性撞擊足以毀滅目前所有人類。然而,聖經表示,「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詩篇37:29。
[腳注]
a 估計數字因資料來源有別而各異。
[第23頁的附欄]
火流星錄像帶
有些流星異常光亮和巨大,它們稱為火流星。1992年10月9日,上圖攝得的火流星在美國多個州的天空掠過。這個火流星首先在西弗吉尼亞的上空出現,所經地區長達700多公里。其中一塊重達12公斤的碎石掉在紐約皮克斯基爾一輛停泊的汽車上。
這個天象難得一見,因為流星體在大氣層中擦過的角度產生了一個熾烈的火球,並且持續了40秒鐘之久。這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讓人可以從至少14個觀察點把這個天文現象攝錄下來。據《大自然》雜誌指出,「這是人們首次把火流星的現象拍成活動影像,使人可以目睹這個火流星怎樣變成隕石的過程。」
這個火流星後來瓦解成至少70塊碎片,有些錄像帶把這些碎片攝錄得如同發光的射彈一般。在這次事件中,科學家雖然只發現到一塊隕石碎片,可是,他們認為還有一塊或更多的隕石經過了地球的大氣層,掉在地面上。但無論如何,他們發現到的隕石碎片,也許就是一度重約20噸的巨型流星體惟一剩下來的東西了。
[第24頁的附欄]
外太空石塊
小行星:這些極其細小的行星沿著軌道運行,繞日公轉。大多數小行星的形狀都是不規則的,這顯示到它們也許是其他較大天體的碎塊。
流星體:一種較細小的金屬塊或石塊,浮游在太空中或穿過大氣層而下。有些科學家認為,大多數流星體是小行星經過撞擊後而產生的碎塊,又或是彗星瓦解後而成的岩屑。
流星:流星體穿過地球的大氣層時,與空氣的摩擦產生了巨量的熱和光。這股熾熱光亮的氣流在空中暫時形成一道可見的光帶。這樣的光帶稱為流星,又叫隕星。大多數流星在地球表面以上100公里的空中便可為人目所見。
隕石:有些較大的流星體進入地球的大氣層時並沒有完全燒毀,卻掉在地面上。這樣的流星體稱為隕石。有些隕石體積極其龐大、非常笨重。例如非洲納米比亞的一塊隕石便重達60多噸。此外,格陵蘭、墨西哥和美國也有一些重達15噸或以上的大隕石。
[第24頁的附欄或圖片]
艾達及其小月球
伽利略太空船前往木星拍攝小行星艾達時有了新發現——第一宗有文件紀錄的事件,證明有月球環繞小行星運行。《天空與望遠鏡》報導,科學家為這個蛋狀的月球起名為達泰,並且估計達泰的體積為1.6乘1.2公里。它的軌道距離小行星艾達的中心大約100公里,幅度為56乘21公里。艾達及其小月球發出紅外線的色澤,這顯示到它們屬於科羅尼斯小行星系的一部分,也許是太空中某塊大岩石撞擊後而產生的碎塊。
[鳴謝]
NASA photo/JPL
[第25頁的圖片]
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弗拉格斯塔夫附近的流星隕石坑,直徑長達1200米,深度為200米
[鳴謝]
Photo by D. J. Roddy and K. Zeller, U.S. Geological Survey
[第23頁的圖片鳴謝]
Sara Eichmiller R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