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從何而來?
「喔!看哪!又來一顆了!」「哪兒啊?在哪裡?」在夜空中尋找流星的蹤影之際,你可曾說過類似的話嗎?或在初次目睹流星出現時,只見流星突然在上空掠過,拖著一條光亮的尾巴,劃破長空,驟眼看來就像有顆星星忽然在上空流瀉而過。事實上,流星(shooting star)這名字是有點失實的。它們可能「流瀉」而過,但卻遠遠談不上是什麼恆星。
天文學家稱它們為隕星(meteors)。一般恆星可以吞噬一百萬個像我們地球這樣的行星。可是,我們的行星卻可以吞噬千百萬個流星。什麼是流星?它們從何而來?
原來它們與彗星息息相關。一個著名的例子是1986年掠過地球的哈雷彗星,它在橢圓形的軌道上,每76年環繞太陽一週。由於彗星表面大都是冰和灰塵,有時人稱之為灰雪球。彗星一旦接近太陽,它的表面便會變暖而放出灰塵和氣體。不過,陽光輻射的壓力,把固體物質的部分推後,使彗星的灰塵尾部灼熱發光。故此,彗星在它的航跡上遺下一條滿是碎屑灰塵的尾巴。這些微粒仍在太空之際便稱為流星體。由於大多數彗星微塵太細小,以致未能形成可見的流星。一些微粒約像沙粒般大小,有些則大如小石礫。
在若干情況下,彗星和地球的航道會偶然相交。這意味到每次地球闖過彗星的軌道時,都會遇上相同的塵埃帶,那時細微的流星體以每秒71公里的高速驟然跌進大氣層裡。流星體墜落期間,較大的微粒因溫度上升而燃燒,在天空中劃出一線白光,這就是人所熟知的流星了。
地球一旦橫越彗星軌道,流星看來像從天空上的一點向各方流瀉開去,這稱為流星輻射。隨流星輻射而來的是流星雨,這個現象總會在年中某些固定時候發生。其中為人熟知的流星雨有英仙座流星群,因這個流星輻射現象是在英仙星座被人發現從而得名的。每年約在8月12日或13日,英仙座流星群數目便會達至高峰。屆時的場面委實絢爛壯觀。每小時會有60多顆流星紛紛墜落。
每年10月21日左右,你可見到獵戶座流星雨。像較早的寶瓶座流星雨一樣,科學家認為兩者都是由哈雷彗星的流星體所引致的。據《天文學》雜誌指出,科學家估計哈雷彗星「在散失自己所有物質之前,可以在軌跡上多運行10萬次」。如果他們的推斷正確,哈雷彗星會在日後的760萬年內仍按時回歸地球!甚至在它完全消逝了一段長時間後,它的灰塵尾巴無疑仍會繼續讓地上居民欣賞到從它而出的流星達千百萬年之久。我們現時觀察到的流星許多都是自早已消逝的彗星而來的。
據科學家估計,在普世每日大概有2億顆可見的流星在我們大氣層中出現。壯觀得多的流星雨總會繼續在明年或未來的千百萬年內不斷出現,叫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