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犬會威脅兒女的安全嗎?
《儆醒!》駐南非通訊員報導
一隻羅特韋爾種的惡犬給綁在一旁,兩歲大的悉尼就在狗的身邊經過,由於他走得太近,惡犬向他突襲。結果,悉尼的頭皮被爪傷,左耳險些兒遭齧掉。他必須接受一連串的植皮手術。
養犬防身的人正越來越多,可是,犬隻襲擊兒童的個案也不斷增加。有多番襲擊兒童前科的犬隻有好幾種,包括羅特韋爾狗、德國種短毛獵犬、牛頭獒,還有德國牧羊犬。在南非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研究個案當中,大多數兒童都是受到自己所認識的狗所咬傷的。近半數的受害人是被鄰居的家犬所傷,四分之一則是受到自己的家犬咬傷。流浪犬襲人的個案僅佔百分之10。受害人往往可能由於不自覺地激怒了犬隻,才受到襲擊。要是狗主和父母採取若干基本的預防措施,顯然就能減少人被犬隻襲擊的機會。
訓練孩子
不少練狗師極力勸籲,假如沒有成年人在場,兒童不應和狗兒在一起。由於小孩子不知道應當怎樣對待動物,因此,成年人必須向孩子提供所需的教導。許多人所採用的原則是,假如負責可靠的成年人不在場,家犬和兒童必須彼此隔離。在《預防家犬襲擊孩子》一書裡,練狗師布賴恩·基爾康芒斯指出:「在我們所聽過的個案中,大多數兒童被犬隻襲擊的時候,往往是沒有成年人在場看管的。」
動物需要獲得保護,以免受到兒童傷害!一個孩子被家犬咬了一口,孩子的家人向基爾康芒斯求助。那做父親的大為頭痛,並指出他那兩歲半的兒子走到睡著了的狗兒跟前,狠狠地踢了牠一下。狗兒必定是痛極了,於是向著孩子狂吠。在這件事上,狗兒算是夠自制的了,因為牠沒有追咬孩子。這位練狗師建議父母:「你不許兒女怎樣對待其他孩子,也要同樣不許他們怎樣對待狗兒。」
要教導孩子愛護動物,並禁止他們戲弄狗兒。孩子和家犬在一起的時候,父母必須提高警覺,以免發生悲劇。如果你留意到狗兒設法避開孩子,就要禁止孩子繼續追逐牠。要是孩子尾隨不捨,甚至令狗兒無路可逃,狗兒就惟有向孩子狂吠、狺狺怒吼,甚至向孩子張口大咬。父母必須施行首尾一貫的管教,這樣,孩子和狗兒都可以明白到,父母和主人是言出必行的。
不要冷落狗兒。一對夫婦如果剛生了嬰兒,即使家裡養有犬隻,自然的傾向就是對嬰兒呵護備至,對狗兒的關注就大不如前了。可是,在這個情形下,人務要提高警覺,練狗師理查德·斯塔布斯勸告說:「不要令狗兒彷彿被排擠了一樣。要盡量維持狗兒的生活常規,並對牠表現合理程度的關注。」
留意孩子對陌生犬的反應。如果孩子看見一個陌生人攜犬走在街上,他會有什麼反應呢?他會立即上前撫摩狗兒嗎?要告訴他不可這樣做。他必須先得到狗主的同意。要是狗主同意,他可以慢慢地走到狗兒跟前,以免使狗兒受驚。孩子可以跟狗兒稍為保持距離,並鎮定地對牠說話,藉此讓狗兒認識自己。溫馴的狗兒會親近你的孩子。街上的犬隻要是沒有人看管,最好不要走近。——見第22頁「狗的身體語言」附框。
訓練家犬
要多稱讚狗兒,態度要積極。懲罰和嚴詞責罵不但不能加速學習,反而弄巧成拙。要盡量訓練狗兒每聽到你呼喚牠的名字,就迅速前來,並學會順從例如「坐下!」一類的命令。要是家犬學會順服主人,那麼,在棘手的環境下,狗主也能較容易應付。簡單的字眼和片語相當有效。要使用同一的字眼或片語。如果狗兒對你的命令作出良好的反應,要立即予以獎勵,例如稱讚、輕拍,或報以少許美食。為了加強這個理想效果,你必須在狗兒採取行動後隨即予以獎賞。此後,你必須再三訓練狗兒每聽到同一的命令,就採取同一的行動,好鞏固這個行為模式,這樣做非常重要。
要是你收養了一隻狗,不論是幼犬還是年齡大一點的犬隻,牠也許需要一點幫助,才能夠適應你的兒女。兒童跟成年人的反應不一樣。兒童比較吵鬧,性情也較為衝動,通常看見了狗兒就會跑上前去,使狗兒受驚。因此,你最好訓練狗兒習慣這種突如其來的行為。要是孩子並不在場,你可以讓狗兒習慣聽見突然發出的聲音。要把這種訓練設計成一種遊戲。你可以向狗兒喊出命令,並向牠衝上前去,然後立即獎賞牠。要逐步用較大的聲調喊出命令。每次訓練完畢後都應當熱烈地稱讚狗兒,親切地輕拍牠。不久,狗兒就會以這個遊戲為樂。
小孩子喜歡摟抱狗兒,可是,你應當吩咐他們不要這樣做,因為有些狗兒害怕這種親密的接觸。假如孩子真的摟抱狗兒,你可以訓練狗兒接受孩子的摟抱。你不妨摟抱狗兒一會兒,然後給牠少許美食或稱讚,以示獎勵。然後,逐漸延長摟抱的時間。假如狗兒嗥叫或狂吠起來,就要向專業練狗師求助。
惡犬
有些狗生性兇猛,對於家人可能構成威脅。雄犬通常較容易表現這種兇猛的性情來。
性情兇猛的狗不喜歡受到觸摸,尤其是一些較為敏感的部位,例如面部和頸部。然而,這樣的狗有時也會走到你跟前,輕輕地推碰你,甚或把爪子放在你的大腿上,「要求」獲得你的注意。牠也許對家裡某些地方具佔有慾,甚至不許家裡其他分子走近這些地方。這類狗常常對某些東西也具佔有慾,例如玩具;牠如果正集中精神在這些東西之上,而剛巧有人走近這些東西,牠也許會放聲狂吠,或停止嚼咬這些東西。
這類犬隻為了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也許會蓄意違命。牠們可能會撞向孩子,或搶先走出門口。不但這樣,牠們也會攀在人的身上。論到這個舉動,布賴恩·基爾康芒斯指出,「狗的這個舉動是要顯出牠的支配地位」,而「不是要交配」。他提醒人,「這個跡象顯示到,狗兒認為自己能夠指揮你。要是這樣,難題就會接踵而來」。狗兒可能也習慣銜著主人的手,藉此取得主人的注意。
千萬不要忽視這些逞性的跡象。這種性情不會自然而然地消退,剛相反,狗兒也許會變本加厲,對家裡的孩子構成威脅。不少練狗師建議,人最好把這樣的家犬——不論雌雄——閹割,這樣做通常可以減低狗兒的逞性程度。
跟惡犬較量誰才是主人並非明智之舉。事實上,跟惡犬發生正面衝突,或對牠施行嚴厲的約束可以是挺危險的。你可以用一些不易察覺的方法,訓練家犬學會順服。
每當逞性的家犬要你給牠注意,而你每次也順牠意的話,那麼,你其實正縱容牠確信自己能夠支配你。因此,這類狗如果要你注意牠,可別理睬牠。整家人都必須通力合作,採取同一方式對待家犬。起初狗兒也許會顯得十分困惑,甚或向著你狂吠,或擺出一副楚楚可憐的神情望著你,千萬不要心軟。要是狗兒不再纏你,也許返回自己躺臥的地方,那時你大可以上前逗逗牠,給牠一點關注。這樣,狗兒就會明白到你才是做主的一位,你有權決定在什麼時候給牠關注。
不要跟家犬玩一些過於激烈的遊戲,例如拔河比賽或摔跤,因為這類遊戲會助長家犬逞強的傾向。你跟家犬玩的遊戲應當不屬於激烈性質的。
你最好不要讓家犬睡在臥室裡。對家犬來說,臥室是個不輕易進入的地方,睡在那裡也許會使家犬自覺身價百倍,甚至認為自己的地位凌駕於家裡的孩子。因此,要把狗窩安置在廚房裡或在戶外。不少個案表明,狗主首次被家犬咬傷往往是在臥室裡。
要是家犬對你的努力沒有反應,或在你訓練牠的時候,又或在其他時候,使你感到安全受到威脅,不妨請一位經驗豐富的練狗師來協助。要先聽聽他怎樣訓練家犬,如果你滿意他的表現,這才雇用他。練狗師理查德·斯塔布斯指出:「一隻野性難馴的家犬也許會服從專業練狗師,可是,這並不保證牠同樣會服從自己的主人。」狗主必須肯定自己在危急關頭時,仍然能夠控制自己的家犬。
少數犬隻即使接受過最佳的訓練,仍然顯得野性難馴,繼續飼養這樣的犬隻只會威脅到家人的安全罷了。你用盡方法以後,最後也許認為最好還是放棄飼養牠,以免家人受到傷害。明智之舉是,你可以向獸醫或練狗師請教。你也許能夠為狗兒尋得新的家,可是,你自然有義務要告訴新狗主,這隻狗怎樣難以馴服。
練狗師彼得·內維爾建議說:「人必須按著嚴謹的守則對待性情難馴的家犬,不但這樣,狗主也應當小心衡量誰將會不斷受到威脅,以及威脅程度有多大。假如最受威脅的家人安全難保,那麼,狗主最好還是為狗兒挑一個合適的新主人,或是把牠交由有關當局人道毀滅。」
家裡有狗,孩子能夠學習到不少事情,並且對於他們的感情發展也大有造益。要是父母提供負責任的督導,那麼,在他們所有兒女的腦海裡,養狗會是一件樂事。
[第22頁的附欄]
狗的身體語言
兇猛的犬隻有某些特殊行為,顯示牠並不友善。要教導孩子認識狗的身體語言,好幫助他避免危險的情況。
● 富侵略性的犬隻會試圖使身體顯得大一點。頸後的毛可能會豎起,還嗥叫或狂吠,尾巴翹起。如果狗的尾巴擺動得又僵硬,又迅速,這顯示牠並不友善。人應當避開這樣的犬隻。
● 受驚的狗也許會蜷伏下來,頭部、耳朵也會下垂,尾巴不是下垂就是收在兩腿之間。人如果走近牠,牠也許會因懼成狂,向人發動攻擊。因此,人不該走近這樣的狗。
● 心情輕鬆的犬隻通常不會把頭部伸得太高或低垂,口部會是張開的,尾巴比背部水平稍低,卻不是垂下來的。牠擺動尾巴是一種友善的表現。這類狗通常對人沒有什麼威脅。
(改編自《預防家犬襲擊孩子》,布賴恩·基爾康芒斯與薩拉·威爾遜合著。)
[第23頁的附欄或圖片]
對待犬隻的安全守則
1. 要在場看管兒童和家犬。
2. 教導孩子不要戲弄狗兒。
3. 要先取得狗主批准,才可撫摩首次遇見的狗。
4. 訓練家犬服從基本的命令。
5. 訓練家犬習慣被人摟抱。
6. 避免激烈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