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7月1日星期六
日後,從管教中受到磨煉的人卻會獲得讓人安寧的成果,也就是正義。——來12:11
開除是耶和華本著愛心作出的管教,這個安排最能幫助犯錯的人悔改,對其他人也很有好處。有些人可能會批評長老們的決定,但不要忘記,這樣做的人往往不想提及被開除的人哪方面做得不對。既然我們不了解事情的全貌,就應該信任司法委員會的長老,因為他們審判是「為了耶和華」,而且會盡力按照聖經原則去做。(代下19:6)你支持長老的決定,其實可以幫助被開除的家人回到耶和華身邊。伊麗莎白說:「完全不跟被開除的兒子來往非常困難,但我兒子回到耶和華身邊後,承認自己是應該被開除的,後來他也說自己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教訓。」《守》2021.09刊28-29頁11-12段
7月2日星期日
他看到一個窮寡婦,投進了兩文小錢。——路21:2
請想想這個寡婦的心情。她肯定很想作出更多的奉獻,不過她能給的都給了,而且是把最好的給了耶和華。耶穌知道,她獻出的在天父眼中非常寶貴。我們學到什麼重要的道理呢?只要我們全心全意敬奉耶和華,就是把最好的獻給他,他一定會很高興。(太22:37;西3:23)耶和華看到我們盡力而為,肯定很欣慰。無論我們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參與聚會、傳道和其他崇拜活動,只要是盡己所能,耶和華都非常欣賞。你可以怎樣運用窮寡婦的記載去鼓勵別人呢?想一想,你可以鼓勵哪個弟兄或姐妹,告訴他耶和華很欣賞他的努力呢?也許有個年長的姐妹,她因為健康和體力大不如前,傳道工作沒辦法做得像以前那麼多,結果很內疚,覺得自己很沒用。《守》2021.04刊6-7頁17,19-20段
7月3日星期一
在考驗下保持忍耐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受到認可之後,就會獲得生命的冠冕。——雅1:12
耶和華知道消滅這個邪惡世界的最佳時機。他保持忍耐,所以才能有數以百萬計的大群人被召集起來,一起崇拜讚美他。這些人很感謝耶和華這麼有耐心,讓他們有機會出生,認識他,培養對他的愛,並且把一生獻給他。將來這一大群人忍耐到底、最終得救的時候,人人都會看出,耶和華決定忍耐確實非常明智!雖然撒但製造了很多問題和苦難,耶和華還是「快樂的上帝」。(提前1:11)同樣,我們也可以保持喜樂,耐心等候耶和華彰顯他的聖名,證明他的至高統治權是正當的,鏟除一切壞人壞事,以及解決我們的所有難題。知道我們的天父一直在忍耐,這給我們很大的安慰,也讓我們下定決心忍耐下去。《守》2021.07刊13頁18-19段
7月4日星期二
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約1:46
在1世紀很多人不相信耶穌。在他們眼中,耶穌只是個窮木匠的兒子,而且來自拿撒勒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就連後來成為耶穌門徒的拿但業起初也說:「拿撒勒能出什麼好東西?」拿但業可能記得彌迦書5:2預告彌賽亞會在伯利恆出生,而不是拿撒勒。以賽亞先知預告,耶穌的敵人不會「關心[彌賽亞]家世的細節」。(賽53:8)如果他們願意查證事實,就會知道耶穌就是在伯利恆出生的,而且也是大衛王的後代。(路2:4-7)可見,耶穌的出生地跟彌迦書5:2的預言是一致的。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在於人們不知道所有事實,就匆匆作出結論,所以不肯相信耶穌。《守》2021.05刊2-3頁4-6段
7月5日星期三
即使義人責備我,也像把油抹在我頭上。——詩141:5
聖經中有不少好榜樣,他們樂意聽從勸告,所以得到上帝的賜福。來看看約伯的例子。他深愛上帝,很想讓上帝喜悅,但他也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他在極度的壓力下也說過一些錯誤的話,結果以利戶和耶和華都給了他很直接的勸告。約伯有什麼反應呢?他謙卑地接受了勸告,說:「我說了很多,但其實我什麼都不懂……我收回自己說過的話,在塵土和灰燼中懊悔。」(伯42:3-6,12-17)約伯很謙卑,雖然以利戶比他年輕很多,但他還是接受了以利戶的勸告。(伯32:6,7)有時,提出勸告的人比我們年輕,或者我們覺得自己根本沒問題。在這些時候,謙卑能幫助我們樂意接受勸告。既然我們人人都需要繼續培養神聖力量的果實,並且提升傳道教人的能力,我們就一定要接受別人的提醒。《守》2022.02刊11頁8段;12頁12段
7月6日星期四
你們要是彼此相愛,所有人就因此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
我們人人都有責任在會眾裡營造團結友愛的氣氛,讓弟兄姐妹感受到溫暖,這樣就沒有人會感到那麼孤單了。我們說的話、做的事可以給人很大的鼓勵!如果弟兄姐妹的家人還沒接受真理,我們可以怎麼做,讓這些弟兄姐妹在會眾裡感受到家的溫暖呢?要伸出友誼之手。聖經學生或弟兄姐妹第一次來我們會眾時,我們應該熱情地歡迎他們。(羅15:7)但不要只是打個招呼就算了,我們很想跟他們做朋友,所以要真誠地關心他們。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他們正面對哪些難題。如果他們不容易說出自己的感受,就不要勉強他們。要婉轉地提出問題,然後耐心地聆聽。例如,你可以問問他們是怎麼開始學習聖經的。《守》2021.06刊11頁13-14段
7月7日星期五
牠們會聽我的聲音,並且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10:16
我們能夠「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團結一心地崇拜耶和華,真的是很大的榮幸!《組織起來遵行耶和華的旨意》第165-166頁說,既然你是耶和華大家庭裡的一分子,「你也有責任維繫團結」,所以要「學會以耶和華的觀點看弟兄姐妹」。在耶和華眼中,我們這些「卑微的人」都非常寶貴。你是不是也這樣看待弟兄姐妹呢?你為他們做的每一件事,耶和華都看得到,也非常欣賞。(太10:42)我們很愛弟兄姐妹,所以我們「下定決心,不把絆腳石或任何障礙放在弟兄面前」。(羅14:13)我們把弟兄姐妹看得比自己優秀,也願意從心裡寬恕他們。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而跌倒,要「努力促進和睦,互相鼓勵」。(羅14:19)《守》2021.06刊24頁16-17段
7月8日星期六
促成生長的[是]上帝。——林前3:7
如果我們認真研讀,並且按照聖經和上帝組織的教導去做,就能慢慢培養出跟基督一樣的品格,也會越來越認識上帝。耶穌曾用比喻說明,王國好消息的種子會怎樣在一個態度正確的人心裡逐漸生根發芽。耶穌說:「種子就發芽長高,至於怎麼會這樣,他[撒種的人]一點也不知道。土地上長出穀物,是自然而逐漸的,先出苗,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穀粒。」(可4:27,28)耶穌說明,就像一棵植物是一點一點成長的,一個人在接受王國好消息後也是一點一點進步的。比如說,聖經學生跟耶和華越來越親近後,我們才會看到他在很多方面作出的改變。(弗4:22-24)不過我們也要記得,讓種子生長的是耶和華。《守》2021.08刊8-9頁4-5段
7月9日星期日
滿足於眼前有的,勝過徘徊於慾望之中。——傳6:9
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什麼能帶給我們快樂。一個人如果「滿足於眼前有的」,就會很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包括目前的處境。相反,一個人如果「徘徊於慾望之中」,就會總想著自己得不到的東西。我們學到什麼呢?想找到快樂,我們就應該把焦點放在自己擁有的東西和能達到的目標之上。我們都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這是人之常情。既然如此,我們真的可以「滿足於眼前有的」嗎?是可以的。我們可以感到很滿足,而不只是將就而已。要怎麼做呢?耶穌在馬太福音25:14-30說過一個銀元的比喻,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學到可以怎樣在目前的情況下找到快樂,而且越來越快樂。《守》2021.08刊21頁5-6段
7月10日星期一
我住在崇高聖潔的地方,卻與心碎的人和心灰意冷的人同在。——賽57:15
耶和華非常關心「心碎的人和心灰意冷的人」。鼓勵我們親愛的弟兄姐妹不只是長老的責任,我們人人都可以盡一分力。我們可以真誠地關心他們。耶和華希望通過我們,讓這些寶貴的綿羊感受到他的愛。(箴19:17)另一方面,我們為人謙虛,也能鼓勵弟兄姐妹。我們不想引人注目,以免引起別人的妒忌。相反,我們會善用知識和能力來鼓勵別人。(彼前4:10,11)我們看看耶穌怎樣對待門徒,也會學到該怎樣待人。耶穌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但他「性情溫和,心裡謙卑」。(太11:28-30)他說的話、講的比喻都淺顯易懂,讓平民百姓深受觸動。(路10:21)《守》2021.07刊23頁11-12段
7月11日星期二
問問你的長輩,他們會向你述說。——申32:7
我們應該主動跟年長的弟兄姐妹交談。他們可能眼睛昏花了,行動遲緩了,嗓音也變得沙啞了,但他們有一顆年輕的心,而且在耶和華那裡贏得了「美名」。(傳7:1)要記得耶和華珍視他們的理由,繼續尊重他們。我們可以向以利沙學習,他在最後一天也堅持留在以利亞身邊,並且三次對以利亞說:「我不會離開你。」(王下2:2,4,6)我們要真摯地關心年長的弟兄姐妹,懷著尊重的態度問他們一些問題。(箴1:5;20:5)比如,我們可以問:「你年輕時為什麼確信自己找到了真理呢?」「哪些經歷讓你跟耶和華的關係更好呢?」「你一直開開心心地為耶和華服務,祕訣是什麼?」(提前6:6-8)然後要認真聽他們講自己的經歷。《守》2021.09刊5頁14段;7頁15段
7月12日星期三
上帝為了實現自己的美意,一定會激勵你們,使你們既有意願又有力量採取行動。——腓2:13
你盡力服從吩咐去傳道和幫助別人成為基督徒,就表明自己非常愛上帝。(約一5:3)請想想,對耶和華的愛激勵你鼓起了勇氣挨家挨戶向人傳道。這麼做容易嗎?很可能不容易。你第一次上別人家敲門時覺得緊張嗎?想必是!但你知道這是耶穌要你做的工作,所以你就去做了。隨著時間過去,你很可能覺得這件工作越來越容易了。那麼,主持聖經課程又怎樣呢?你想到要這麼做,是不是有點緊張呢?也許是。不過,只要你求耶和華幫助你克服緊張的情緒,有勇氣邀請人學習聖經,耶和華就一定會加強你的意願,讓你更想幫助人成為基督徒。《守》2021.07刊3頁7段
7月13日星期四
牠強迫所有人在右手或額頭上做記號。——啟13:16
古代的奴隸身上都有記號,顯示他屬於哪個主人。同樣,今天世上的人會希望每個人都在行動和想法上表明自己支持政府,就好像在手上和額頭上做記號一樣。我們會不會接受這個「記號」,支持世上的政府呢?一個人如果拒絕接受記號就會經歷艱辛和危險,啟示錄的經文說:「誰沒有記號,誰就不能做買賣。」(啟13:17)但上帝的子民知道,上帝會怎樣對待接受這個記號的人。(啟14:9,10)所以,他們堅決不接受這個記號,他們的手上彷彿寫著「我屬於耶和華」。(賽44:5)現在就要下定決心,對耶和華忠貞不渝。這樣,耶和華就會非常欣慰,把我們稱為屬於他的人。《守》2021.09刊18頁15-16段
7月14日星期五
鐵磨鐵可以磨得鋒利,朋友間也能切磋進步。——箴27:17
為了完成我們的職務,我們可以從其他傳道員的幫助獲得益處。使徒保羅告訴提摩太自己傳道教人的方法,也鼓勵提摩太跟其他弟兄姐妹分享這些方法。(林前4:17)像提摩太一樣,我們也可以向會眾裡有經驗的弟兄姐妹學習。我們也應該向耶和華禱告求助。每次傳道都要請求耶和華指引你。如果沒有神聖力量的幫助,我們的工作就不可能有任何成果。(詩127:1;路11:13)向耶和華禱告時,要說得具體一點。比如,你可以求他指引你找到那些想認識他、願意聽好消息的人。另外,我們還要花時間認真研讀。聖經說,我們要「確定什麼是上帝的旨意。他的旨意是良善、完美、可喜的」。(羅12:2)我們越確信自己學到的都是真理,向人傳道時就會越有信念。《守》2021.05刊18頁14-16段
7月15日星期六
你們的辛勞在主那裡不是白費的。——林前15:58
我們可能努力幫助聖經學生,也為他懇切地禱告,但他就是沒什麼進步,結果我們不得不停止聖經課程。又或者,我們可能從來沒幫助過任何聖經學生達到獻身受浸的目標。如果是這樣,這是不是說我們很失敗,或耶和華沒有賜福給我們呢?耶和華會怎樣衡量我們的傳道工作是否成功呢?耶和華看重我們付出的努力和表現的忍耐。無論別人願不願意聽,只要我們懷著愛心努力宣揚好消息,我們的傳道工作在耶和華眼中就是成功的。保羅說:「上帝並非不義,他不會忘記你們所做的工作和你們為他的名字顯出的愛心,就是你們以前為聖民服務,現在還繼續為他們服務。」(來6:10)就算我們沒有幫助過任何聖經學生達到受浸的目標,耶和華也會記得我們的工作和愛心。所以,不論你的辛勞有沒有取得你期望的成果,你都可以從今天的經文裡保羅說的話得到鼓勵。《守》2021.10刊25頁4-6段
7月16日星期日
父親賜給我的人,都會到我這裡來。到我這裡來的人,我絕不把他趕走。——約6:37
我們能從耶穌對待門徒的方式看出他既仁慈又有愛心。他知道門徒的能力和情況都不相同,能夠承擔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也不一樣。但只要一個人盡力而為,他就非常欣賞。從耶穌說的銀元的比喻,我們就能看出這一點。比喻中的主人「按照奴隸各自的才能」給他們工作。有兩個奴隸很勤奮,賺了很多錢。雖然一個賺的比另一個多,但主人給他們的稱讚是一樣的。他說:「又良善又忠信的奴隸,你做得好!」(太25:14-23)耶穌對我們同樣仁慈體貼,他知道我們的能力和情況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就會很高興。所以,我們也應該像耶穌那樣對待弟兄姐妹。《守》2021.07刊23頁12-14段
7月17日星期一
我不會動手傷害我主。——撒上24:10
有時,大衛沒有對人顯出憐憫之情。例如,粗暴的拿八出言不遜,拒絕給大衛和他的手下提供食物,大衛就火冒三丈,決定殺掉拿八和他家裡所有的男人。還好拿八的妻子亞比該是個又善良又有耐心的人,她馬上採取行動,大衛才沒有欠下血債。(撒上25:9-22,32-35)當時,大衛非常生氣,所以決定殺死拿八和他家裡的所有男人。另一次,大衛聽了拿單講的故事後,就說故事裡的富翁該死。大衛一向都很仁慈,為什麼會作出這麼冷酷的判決呢?請想想當時大衛的情況,他的良心正飽受煎熬。我們從中看出,如果一個人嚴厲地審判別人,這說明他跟耶和華的關係已經出了問題。《守》2021.10刊12頁17-18段;13頁20段
7月18日星期二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1:16
我們從今天的經文看出,我們能夠效法聖潔的至高典範耶和華上帝,也必須在一切行為上都保持聖潔。但我們是不完美的,真的能做到這一點嗎?雖然使徒彼得也犯過一些錯誤,但他的例子說明不完美的人也能夠成為聖潔的人。提到聖潔的人,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個穿著宗教禮服、滿臉嚴肅、不苟言笑的人,但其實聖潔的人不是這樣的。聖經說聖潔的耶和華是「快樂的上帝」,也說崇拜他的人是快樂的。(提前1:11;詩144:15及腳注)在1世紀,有些人喜歡穿著特別的衣服,為了「引人注意而當眾做正義的事」。耶穌曾經強烈譴責這樣的人。(太6:1;可12:38)身為耶穌真正的門徒,我們會根據聖經來理解什麼是聖潔。我們確信,充滿愛心的上帝絕對不會吩咐我們去做一些不可能做到的事。《守》2021.12刊2頁1,3段
7月19日星期三
你要全心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可12:30
耶和華給了我們很多奇妙的能力,其中特別寶貴的就是讓我們可以崇拜他。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就是愛他了」。(約一5:3)耶穌吩咐我們要去幫助人受浸成為基督徒,也要彼此相愛,這都是耶和華希望我們遵守的誡命。(太28:19;約13:35)耶和華會讓所有願意服從他的人成為他的家人。(詩15:1,2)要關愛別人。愛心是耶和華最主要的特質。(約一4:8)在我們認識耶和華以前,他就已經愛我們了。(約一4:9,10)我們想要效法他,就要關愛別人。(弗5:1)這樣做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在末日來到之前幫助別人認識耶和華。(太9:36-38)我們這樣做,能讓別人有機會加入上帝的大家庭。《守》2021.08刊6頁13-14段
7月20日星期四
人的愛心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約15:13
耶穌深愛耶和華,但他不只是對天父表現無私的愛,也向我們表現這種愛。(約14:31)我們從耶穌在地上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深愛人類。即使受到反對,耶穌也天天向人顯出愛心和同情心。他向人顯出愛心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教他們認識上帝的王國。(路4:43,44)另外,耶穌甘願在罪人手中受盡折磨而死,讓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得到永遠的生命,這也顯示他對上帝和人有無私的愛。我們獻身受浸是因為深愛耶和華。跟耶穌一樣,我們愛耶和華就應該盡力愛別人。使徒約翰說:「誰不愛自己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約一4:20)《守》2022.03刊10頁8-9段
7月21日星期五
你們要仔細留意自己怎樣行事為人,不要做愚昧的人,要做有智慧的人。要盡力善用時間。——弗5:15,16
雖然我們很喜歡花時間跟耶和華在一起,但這麼做有時並不容易。我們的生活很忙碌,所以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安排時間參與崇拜上帝的活動。工作、家庭責任和其他許多必須做的事可能佔據了我們太多時間,結果我們很難抽出時間禱告、研讀和沉思。另外,雖然有些活動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我們不小心,這些活動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奪走我們原本可以用來親近耶和華的時間。例如,我們時不時改變生活步調,參與一些健康的休閒娛樂活動,可以讓身心都得到放鬆。但如果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娛樂,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親近上帝了。要記住,娛樂不應該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箴25:27;提前4:8)《守》2022.01刊26頁2-3段
7月22日星期六
對待你們那裡的外族居民,要像對待本地人一樣,也要愛他像愛自己一樣。——利19:34
耶和華吩咐以色列人要愛人如己,不只是要他們愛本國本族的人。其實,以色列人也應該愛外族居民,利未記19:33,34就清楚說明了這一點。經文說,他們應該善待外族居民,對待外族居民像對待本地人一樣,愛他們像愛自己一樣。例如,法典規定以色列人應該允許窮人和外族人撿拾收割後剩下的農作物。(利19:9,10)今天,基督徒也該運用同樣的原則。(路10:30-37)世界各地有很多移民,也許在我們的地區就有不少。無論他們是什麼性別或年齡,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守》2021.12刊12頁16段
7月23日星期日
尋求耶和華的人,一切美福都不缺乏。——詩34:10
我們現在越常向耶和華尋求指引,就會越確信將來我們面對考驗時,他一定有能力幫助我們。比如,我們想請假參加大會,或者我們為了多傳道以及參加所有聚會,想請老闆調整我們的工作時間,這時我們都需要有堅定的信心,並且願意信賴耶和華。假如老闆不同意,還把我們解雇了,我們會不會相信耶和華絕不會撇下我們、離棄我們,相信他一定會照顧我們呢?(來13:5)很多從事全時服務的弟兄姐妹都體驗過,耶和華怎樣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耶和華是忠貞的上帝,他絕不會讓我們失望。有耶和華在身邊,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我們都不用害怕。只要我們繼續先追求王國,耶和華就絕不會離棄我們。《守》2022.01刊7頁16-17段
7月24日星期一
你們審判不是為了人,而是為了耶和華。——代下19:6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對長老的信任可能會受到考驗?如果被開除的人跟我們很親密,我們也許會想:「長老真的考慮過所有因素了嗎?他們的決定真的是耶和華的意思嗎?」怎樣才能對長老團的決定有正確的看法呢?我們要記得開除是耶和華的安排,既能保護會眾,也對犯罪的人有益。如果不肯悔改的人繼續留在會眾裡,就會對其他人造成不良的影響。(加5:9)他也可能會覺得自己做的事並不嚴重,所以沒有動力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結果不能重新得到耶和華的認可。(傳8:11)我們可以確信,長老絕對不會輕率地決定開除一個人。《守》2022.02刊5-6頁13-14段
7月25日星期二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餘火將盡的麻芯,他不熄滅。——太12:20
長老提出勸告後,如果對方沒有馬上接受或照著去做,長老就特別要有耐心,也要仁慈。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另外,在私下禱告的時候,長老可以求耶和華幫助對方明白為什麼應該聽從勸告。弟兄姐妹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消化勸告的內容。如果長老態度親切又有耐心,對方就不會太在意長老的說話方式,而會留意勸告的內容。當然,長老提出的任何勸告都應該是基於聖經的。我們都希望自己提出的勸告不僅對別人有益處,還能讓對方「內心歡暢」。(箴27:9)《守》2022.02刊18頁17,19段
7月26日星期三
期待的事遲遲不來,讓人憂心如病。——箴13:12
我們會懇求耶和華賜我們力量去應付某種考驗,或者克服某個弱點,但有時覺得他遲遲沒有回應。耶和華為什麼不馬上回應我們的所有禱告呢?他知道我們懇切向他祈求,是因為對他有信心。(來11:6)不過,當我們求耶和華幫助我們做他喜歡的事時,他也很想看看我們到底有多大的決心。(約一3:22)所以,如果我們求上帝幫助我們戒除某個壞習慣或克服某個弱點,就需要有耐心,並努力作出改變。耶穌的話也顯示,上帝不一定會馬上回應我們的所有禱告。他說:「你們不斷懇求,就會給你們;不斷尋找,就會找到;不斷敲門,就會給你們開門。因為懇求的,都會得到;尋找的,都會找到;敲門的,都會給他開門。」(太7:7,8)《守》2021.08刊8頁1段;10頁9-10段
7月27日星期四
我多麼愛你的法律,終日沉思默想!——詩119:97
要繼續研讀上帝的話語,不斷加強對造物主的信心。(書1:8)要特別留意聖經的預言怎樣準確應驗,以及聖經的內容完全沒有自相矛盾。這樣,你就能確信有一位既有愛心又有智慧的造物主創造了我們,而聖經也是他指引人寫下來的。(提後3:14;彼後1:21)研讀聖經時,要特別留意其中的勸告多麼實用。例如,聖經在很久以前就警告說,貪財對人有害,會給人帶來「許多痛苦」。(提前6:9,10;箴28:20;太6:24)聖經提醒人不要貪財是多麼明智!你能想到其他對自己有幫助的聖經原則嗎?我們仔細想想聖經的建議多麼有用,就會更信賴造物主,相信他的智慧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雅1:5)我們實踐聖經的建議,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賽48:17,18)《守》2021.08刊17-18頁12-13段
7月28日星期五
上帝並非不義,他不會忘記你們所做的工作和你們為他的名字顯出的愛心。——來6:10
如果你年紀大了,請放心,耶和華記得你做過的一切。你一直熱心參與傳道工作,你面對過大大小小的考驗,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歷,但你一直保持忍耐。你服從並維護聖經的正義標準,忠心耿耿地做好上帝組織裡很多重要的工作,還培訓其他人。耶和華的組織有很多改變,你都努力去適應。其他弟兄姐妹追求全時服務,你也給他們支持和鼓勵。你這麼忠貞,耶和華上帝非常愛你!他承諾「不離棄他的忠貞子民」,還保證說:「直到你們白髮蒼蒼,我還是會扶持你們。」(詩37:28;賽46:4)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在耶和華的組織裡就不重要了。你是非常重要的!《守》2021.09刊3頁4段
7月29日星期六
耶和華憐憫敬畏他的人。——詩103:13
耶和華有無與倫比的智慧,所以向人顯出憐憫之情。聖經說:「從上頭來的智慧……充滿憐憫,也多結好果實。」(雅3:17)耶和華是慈愛的父親,他知道向兒女顯出憐憫之情能讓他們受益。(賽49:15)正因為耶和華憐憫他的子民,這些不完美的人才能有光明的前途。耶和華充滿智慧,所以只要有理由,他就願意對人顯出憐憫之情,但他也知道什麼時候不該這麼做。他絕不會把憐憫變成縱容。如果一個崇拜耶和華的人蓄意犯罪,我們該怎麼做呢?保羅在上帝的指引下說:「不要再跟他來往。」(林前5:11)犯罪的人不悔改,會眾就要把他開除,這樣才能保護忠心的弟兄姐妹,也能證明耶和華是聖潔的上帝。《守》2021.10刊9-10頁7-8段
7月30日星期日
上帝喜愛快快樂樂施與的人。——林後9:7
我們捐款支持王國的工作就是崇拜耶和華。以色列人過節的時候不可以空手到耶和華面前去。(申16:16)他們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奉獻禮物,以此表達他們多麼感激耶和華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我們可以怎樣表達我們愛耶和華,感激他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呢?一個方法是,按照自己的能力捐款支持本地會眾和全球工作。保羅說:「人先有樂意的心,他的奉獻就特別令上帝喜悅,而且他獻出的是他擁有的,不是他沒有的。」(林後8:4,12)無論我們的捐款是多是少,只要是出於樂意的心,耶和華都非常賞識。(可12:42-44)《守》2022.03刊24頁13段
7月31日星期一
安慰憂鬱的人,支持軟弱的人,對所有人都要有耐心。——帖前5:14
長老沒辦法解決耶和華子民的所有難題。儘管如此,耶和華還是希望長老盡力而為,鼓勵和保護他的羊群。那麼,長老可以怎樣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來幫助弟兄姐妹呢?要學習保羅的榜樣。保羅常常找機會稱讚弟兄姐妹,讓他們受到鼓勵。他也溫柔和藹地對待弟兄姐妹,為長老們立下了優良的榜樣。(帖前2:7)保羅告訴弟兄姐妹,他很愛他們,耶和華也很愛他們。(林後2:4;弗2:4,5)保羅把弟兄姐妹當作朋友,花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也非常信賴他們,願意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憂慮和弱點。(林後7:5;提前1:15)不過,保羅這麼做,不是要強調自己有多不容易,而是希望能夠幫助弟兄姐妹。《守》2022.03刊28頁9-10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