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0 10/15 307-312頁
  • 主的教人方式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主的教人方式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他擊破自滿之心
  • 耶穌宣揚活動的重要性
  • 持定真正的生命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你們應當作教師』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5年
  • 『使作基督的門徒,為他們施浸』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傳道演講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0年
《守》60 10/15 307-312頁

主的教人方式

「從來沒有向他這樣說話的。」——約翰福音7:46。

1.地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師是誰?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一些什麼東西?這會有什麼結果?

當一千九百年前他在地上時,別人將他稱為主,夫子和教師。(馬太福音8:19,21;路加福音5:5;8:24,25;可參看NW)這個人便是耶穌;他在伯利恆城的誕生曾由天使加以宣布,而且他的天父曾差遣他和用聖靈膏他在世人中間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路加福音2:4-14;3:21-23;4:16-22)地上從來沒有一個比耶穌更偉大的導師!沒有任何不完美的人能夠在傳道的效能勝過他。正如耶穌自己曾說:「學生不能高過先生,但是,」他接著說,「每個受過完善的教導的人卻會像先生一樣。」偉大的導師耶穌指揮他的門徒像他自己一樣傳道,他吩咐他們像自己一樣教人。當我們效法耶穌向人傳講上帝的道而非我們自己的見解時,我們便表明我們是跟從他的。當我們運用耶穌所倡導的教人方法時,我們便會變成「像我們的先生一樣。」這樣別人便會看出我們像以往的使徒一樣是耶穌的學生。——路加福音6:40,譯自NW;使徒行傳4:13。

2.(甲)耶穌宣布什麼信息?為什麼他這樣行是很適當的?(乙)在我們的日子有什麼好消息需要宣揚?怎樣宣揚?

2 耶穌所宣布的信息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當他將他的十二個使徒派出去時,他吩咐他們說:「[你們要]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不錯,由於上帝所膏的君王的親自臨在,天國的確可說是近了。關於我們現今生活於其中的末期,他曾說:「這王國的好消息要傳遍為人所居的大地,目的在對萬民作一個見證。」再次耶穌的門徒所傳的是王國的信息,但這次他們所傳的好消息是上帝屬天的王國已經建立了,「上帝的救恩,能力,國度,並他基督的權柄,現在都來到了。」耶穌曾使上帝的王國活在他的聽眾的腦海中,我們也應該學習同樣行。他並且知道有些使人跌倒的障礙存在阻止一部分人接受王國的好消息,因此他幫助人將這些障礙清除。藉著聽從耶穌的訓示,我們能夠學習怎樣成為效率良好的傳道員。——馬太福音4:17;10:7;24:14,根據NW;啟示錄12:10。

3.為什麼耶穌在許多世紀之前教人的方法在今日仍然對我們具有特別的重要性?我們需要什麼才能使我們的傳道工作產生豐盛的果實?

3 耶穌所運用的教人方式在今日和在第一世紀同樣有效。今日的人和當時的人一樣好問和好奇,因此他們仍然想知道為何?如何?及在何處?等等問題。雖然時代已經轉變,世界的情形亦大為不同,人的基本性格卻仍舊一樣;人類仍然具有同樣的弱點,慾望和憂慮,因此都同樣地需要憐憫,安慰,希望和安全。我們並不需要有能力施行奇跡才可以用真理說服別人,但是我們必須具有正確的知識和上帝的聖靈才能結出榮耀他的聖名的果子。我們必須和上帝及他的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絡。耶穌曾用比喻表明這點說:「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和我保持合一],也是這樣。」我們必須緊守著上帝的道和仔細仿效耶穌的榜樣才能在傳道工作上獲得良好的效率。——約翰福音15:1,4。

4,5.什麼能夠表明耶穌對人所具的洞察力?

4 耶穌知道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因此他運用這種知識選擇適切有力的比喻。為了表明為什麼他要到一些像迷途的羊一般的罪人那裡去教導他們,他說:「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的找,直到找著麼?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她搜遍整間屋子以求找回失去的一塊錢。雖然她仍然有九塊錢,她卻堅要找回失去的一塊;當她找到時,她為這塊錢歡喜的程度甚至超過她已有的九塊錢,因為失去的這塊錢是特別十塊一套中之一。這套錢可能是她的嫁妝的一部分,是縫在她結婚的頭飾上的。由於這種關係,失去的一塊是無法替換的。她的頭飾若少了這塊錢,便可能使別人對她的貞節發生懷疑。或者這套錢可能是一件祖傳之物,那末這套錢可能便會特別寶貴,其中每一塊都具有特別的價值。若少了一塊,這套錢便不能完整了。雖然只失去一塊錢,這也可能使她家裡的客人蒙受嫌疑。因此她家裡的客人都對這項遺失感覺非常關懷,並且會很高興見到事情的真相大白以證明自己的無辜。所以當失物的主人搜索全屋而找到了失去的錢之後,她立刻快樂地向所有的客人宣布她的發現以解除她對客人所負的義務,於是她的朋友和鄰人都和她一同歡喜,一方面因為自己洗脫了偷竊的嫌疑,同時也因為珍貴的祖傳之物幸以恢復完整了。

5 今日的人豈不是一樣嗎?一個人若失去了一套無價的東西中的一件,特別是當這件東西具有很大的感情價值,或甚至與家庭的榮譽有關時,他一定會悶悶不樂,直到他將失物找到而能夠如釋重負地向關心的朋友和鄰人宣布物歸原主之後才會恢復歡顏。因此同樣地,「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耶穌用比喻將這點表明得多麼清楚!他能夠了解別人,而這種了解從他對別人說話的方式充分地表現出來。——路加福音15:8,9;19:10。

6.為什麼他所說的比喻如此有效力?

6 運用比喻變成了耶穌教人的特色。但他所用的不是複雜的比較而是日常的事物。他利用細微的事解釋重大的事,淺易的事說明深奧的事。有什麼女人不能立刻了解用一塊新布縫補一件舊衣的比喻呢?在一個農業國家中,有什麼男子不能體會一個人出去撒種而種子落在不同的泥土中的故事呢?這些都是日常的事件,因此當耶穌將屬靈的真理和這些事件連貫起來時,聽者便能夠將真理作具體化的想像而比較容易記得。——馬太福音9:16;13:3-9,18-23。

7.(甲)為什麼比喻使人比較容易接受新的見解?(乙)耶穌怎樣使他對貪婪和缺乏惻隱之心所作的譴責更為有力?

7 這些比喻將要點表明得如此有力以致沒有人能夠提出任何反駁。大部分的人對於他們所看見的東西會比他們僅僅聽見的東西容易相信得多。你若運用比喻,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你所教的道理,因為他們能夠看見或以具體的形式想像比喻所牽涉的真理。舉例說,當耶穌指責貪婪和缺乏惻隱之心時,他並不是僅僅說:「貪心是不好的。」反之他談及有一個人和他的奴隸算帳。其中一個奴僕欠他一千萬兩銀子,但是無法償還。「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罷,將來我必還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你能夠置信嗎?一個被人免了一千萬兩銀子債務的人竟反過來將一個欠他十兩銀子的人下在監裡!有誰能夠為這樣貪心刻薄的人辯護呢?耶穌使貪婪和缺乏恕人之心的這兩種罪惡變成如此可憎以致他的門徒無疑會真心試圖將他們從生活上徹底鏟除。——馬太福音18:23-35。

8,9.由耶穌的言論看來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可以怎樣從他的榜樣得益?

8 耶穌是絕對擁護真理的;他曾毫不留情地對驕傲,偽善和奴役人的傳統作猛烈的攻擊。一個人的言論方式可以表露他是怎樣的一種人,而耶穌的言論是非常有力的。他所做的描述極為生動逼真。他的聽眾聽見他用說話向他們描繪有些人不顧自己眼中的棟梁,卻企圖拾出別人眼中的稻草,養豬的人將珍珠獻給他們所養的豬,建在浮沙上的房子在暴風雨中倒塌,建在磐石上的卻屹立不移,人將手砍去將眼挖掉以逃避毀滅,犯法者頸上掛著大磨石被人扔進海裡,駱駝企圖擠過針眼,人將蠓蟲濾出來駱駝反倒吞了下去。試想想將一隻駱駝吞下去!唯有一個充滿生氣的人才能想出這麼生動的比喻,因為人是按照自己的個性而說話的,基督耶穌是猶大支派的雄獅;他充滿上帝的聖靈,因此他說話也好像聖靈一樣。凡是想成為他的門徒的人都應該學習他的教人方式和跟從他的榜樣熱心活躍地向人傳講聖經的真理。

9 他的言論表明他不是一個畏羞膽怯的人,反之他是一個發言非常率直有力的人。耶穌的思想之高超其實是絕非人的言語所能完全表達的,有時唯獨具有高度圖畫性的文字才能將他的感情強度向聽眾表明。群眾對他的教訓和他的說話所含的權威都感覺同樣的驚奇。他充滿信心地奉那差他來的天父的名對人傳講真理。聖經告訴我們「眾人都喜歡聽他。」——馬可福音12:37。

10.什麼使耶穌能夠按照各人個別的需要對人說話?

10 他還具有其他比較柔和的品質。他和各種各式的人——不論是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不論是義人或罪人——都能相處得很好,他並且根據每個人的個別情形和需要而對人說話。這種對別人的需要的洞察力是耶穌的傑出特點之一;這種特點對於他的教人方式無疑具有很大的影響。正如約翰福音2:25說:「[他]用不著誰見證人怎樣,因他知道人心裡所存的。」

11,12.為什麼他對年青富有的統治者提出勸告?但是誰按照這樣的勸告而行?

11 由於體會每個人的需要,他能夠以明澈的眼光對人說話。舉例說,曾有一個年青富有的統治者到耶穌那裡詢問他需要怎樣才能獲得永生,耶穌說他應該遵守摩西律法中的誡命。「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那個統治者答道。但是他真的有這樣行嗎?有任何不完美的人能夠完全遵守這套完美的律法嗎?當然沒有。但耶穌並沒有浪費時間和他爭辯這點,反之他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那人於是憂愁地走了。(路加福音18:18-23)他並沒有像西門彼得那樣快樂;後者曾代表自己和其他的使徒對耶穌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馬太福音19:27)他也沒有像富有的稅吏撒該一樣歡歡喜喜地將耶穌接到家裡,並且在聽完他講道之後對他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

12 但是主耶穌為什麼沒有叫撒該將所有的財產分給窮人以便成為他的門徒而跟從他呢?原因便是撒該打算將財產的另外一半用來伸張公義以表明自己是耶穌的一個真正的門徒。撒該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留下財產的另一半,反之他這樣行乃是為了公平的緣故,目的是要履行他所負的正當義務。關於不是分給窮人的那一半財產的用途,撒該說:「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摩西的律法規定一個賊若是宰了或賣了偷來的一隻羊,就必須賠償四隻;但偷來的東西還在他手裡活著,他只需償還兩倍。(出埃及記22:1,4)由此撒該不但表明自己的懺悔和對窮人的愛護,同時還為受欺壓的人申冤以作為悔改的果實。耶穌對於忠心的亞伯拉罕的後代撒該以這種方式處置自己的財產感覺很滿意,因為他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的人。」——路加福音19:1-10。

13.(甲)為什麼他告訴馬大她「為許多思慮煩擾」是不智的?他的勸告適用於其他的人嗎?(乙)我們怎樣才能養成耶穌如此有效地運用的教人品質?

13 耶穌有一次到馬利亞和馬大家裡探訪她們。當她對馬利亞講解真理之際,馬大正忙著準備一桌豐富的筵席。最後馬大埋怨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麼?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38-42)當時其實一餐很簡單的便飯就夠了,但馬大卻花費太多時間為客人作過度鋪張的準備以致忽略了更重要和屬靈的事務。耶穌很清楚地指出這點。但是他並沒有週遊巴勒斯坦吩咐婦人不要為客人準備豐盛的筵席。馬大對家庭中細務的過度關心是她個人的絆腳石。耶穌的訓示正適合她的需要,同時也適用於所有可能像馬大一樣的人。在耶穌教人的其他例證中,他顯然也表現出同樣的洞察力;他將各人個別的障礙指出,然後促請他們留心提防。我們亦應該敏於觀察,仔細留意我們所教導的人表現什麼傾向和反應,然後斟酌這些因素以決定怎樣繼續幫助他們。

他擊破自滿之心

14,15.耶穌以什麼話作登山寶訓的開場白?他的話產生什麼影響?

14 根據馬太福音5:1至7:27的記載,耶穌所作的著名的登山寶訓最多不過二十分鐘便可以講完,但是它卻存流了一千九百年,並且沒有任何其他的演講能夠和它相比!當時他在迦百農附近,有一大群民眾正跟隨著他,因此他走到山上坐下來教導一般跟從他的人。他說些什麼呢?他所說的是不是大部分人會接受的甜言蜜語呢?他是不是說有錢的人可以心滿意足,快樂的人可以高枕無憂呢?他有稱讚受人歡迎的成功人物嗎?絕沒有;反之他說了一些令人震驚的話:

15 「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上帝的國是你們的。你們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你們哀哭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喜笑。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被他稱為有福的乃是一些在靈性上飢渴,受人辱罵迫害,貧窮和悲傷的人。——路加福音6:20-23。

16.他訂下什麼崇高的標準?這些教訓對他的聽眾有什麼影響?

16 耶穌繼續說:「你們聽見有吩咐古人的話說,『不可殺人;』又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只是我告訴你們,凡向弟兄動怒的,難免受審判。」(馬太福音5:21,22)許多人可以說,「我從來沒有殺過人。我已經遵守了這條律法。」但是有多少人能夠說,「我從來沒有向我的弟兄動過怒」呢?耶穌接著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不可姦淫。』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馬太福音5:27,28)他的聽眾中可能有許多人能夠說,「我從來沒有犯過姦淫。」但是有多少能夠忠實地說他們一生中從來未起過不正當的念頭呢?耶穌又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許多人可以說他們從來沒有到處惹是生非,找人打架,但是若有人故意挑釁地打他們一下耳光,有多少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脾氣而不還手呢?——馬太福音5:38,39。

17.我們應該愛誰?為什麼?我們可以怎樣克服仇恨?

17 「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賞賜呢?」(馬太福音5:43,44,46)愛那愛你的人是一件易事,但愛那恨惡和迫害你的人卻是極端困難的。既然耶和華能夠愛他的仇敵,我們想作他的兒女就必須效法他。為什麼要讓你的行為受別人的惡行所支配呢?如果別人懷著仇恨的心理,為什麼我們也要變成一樣呢?何必讓自己被捲入以惡報惡的循環中呢?何必將自己的人格降到和你的仇敵一樣低呢?以怨報怨只會造成紛爭,以德報怨卻可以解決困難。你若能夠以善行甚至將仇敵也感化過來,這會帶來多大的幸福!「不要以惡報惡,」保羅曾說。「反要以善勝惡。」——羅馬書12:17,21。

18.耶穌在教人時怎樣率直指出問題的癥結?基督徒對他的訓示會怎樣反應?

18 當耶穌教人時,他率直地指出問題的癥結而擊破一切偽善的自滿情緒。他表明人並不只是不作壞事和不犯姦淫便夠了。他將能夠促成這些惡行的錯誤思想暴露出來,並且鼓勵人改變思想以培養公義的慾望,因為這樣他們的善行便會是受愛所促動而做的。這樣他們便能夠避免墜入雅各所描述的致命的罪惡漩渦中:「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各書1:14,15)基督徒會將耶穌的訓示謹記在心和努力將其付諸實行,但是有什麼人能夠忠實地說他已完全達到這項完美的標準呢?有誰能夠說他不需要耶和華上帝的忍耐和他賜給人類的彌賽亞呢?在耶穌的日子這些暴露世人弱點的真理使一般跟從傳統的宗教家大感不安,因為他們以為自己在外表上拘守許多律例規條便可算是公義了。(馬太福音23:23)耶穌猛烈攻擊自滿之心以便使忠實的人恢復理智而避免墜入驕傲和偽善的陷阱中。

耶穌宣揚活動的重要性

19.耶穌知道人會有什麼憂慮?但是他教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什麼之上?

19 他的傳道講演繼續說:「不要為生[活]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麼?身體不勝於衣裳麼?」於是他就地取材作比喻,請聽眾看看飛鳥怎樣不需要種植而仍然得食,以及田野中的百合花不用紡織而仍然具有如此美麗的裝飾。人亦應該知道仰望上帝,並且為他所賜的萬物感謝他。「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上帝還給他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耶穌強調將屬靈的事物,上帝的王國和公義,置於首位而不應該花這麼多時間為物質的東西憂慮。——馬太福音6:25-34。

20.(甲)耶穌強調什麼事?你能夠提出什麼證據?(乙)這對我們的教人工作有影響嗎?怎樣影響?

20 耶穌教導門徒認識活動的重要性。他強調行善過於不要行惡。你若作著對的事,自然不能同時做著錯的事。「凡好樹都結好果子,唯獨壞樹結壞果子。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不能結好果子。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僅僅自稱為基督徒和不作壞事是不夠的。耶穌並沒有列出一長串門徒不可以做的事,反之他勸勉他們遵行上帝的旨意。主要說來他所討論的是積極的行動而不是消極的品德。他譴責人時常是因為他們沒有行善而不是因為他們做了壞事的緣故。舉例說,他所指責的人包括見到被強盜打傷的人而掉頭不顧的祭司和利未人,沒有善待君王的弟兄的眾「山羊」和沒有幫助乞丐拉撒路的富人等。耶穌曾警告門徒不要走上錯路,但他強調上帝的道路。他留下一個榜樣給基督徒的教師們效法跟從。——馬太福音7:17,18,21。

21.耶穌的演講對聽眾有什麼影響?什麼能夠使我們更清楚了解聖經所載與耶穌有關的事件?

21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文士們怎樣教人呢?當耶穌在巴勒斯坦從事教人的工作時,當地還有些什麼宗教組織在活動呢?認識耶穌在地上傳道時巴勒斯坦的宗教情形能夠幫助我們對聖經記載的許多事件了解得更清楚。(馬太福音7:28,29)我們並且可以更加明白為什麼聽眾們對主耶穌所用的截然不同的教導方式大感驚奇。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