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62 5/15 317-320頁
  • 愛鄰人而非愛世俗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愛鄰人而非愛世俗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耶穌立下規範
  • 不愛俗世
  • 愛鄰人
  • 愛別人是什麼意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6年
  • 要愛人如己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4年
  • 你愛人如己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15年
  • 誰是我的鄰人?
    警醒!1986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62年
《守》62 5/15 317-320頁

愛鄰人而非愛世俗

在深冬嚴寒的一個晚上,一個期待別人援手的駕車者漸漸感到灰心了。他在路邊向往來的車輛揮手求助已有相當久的時候,但卻毫無結果。最後來了一輛貨車,駕駛者看到他的困境便停下來像聖經中好心的撒馬利亞人一樣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但這項熱心助人的行為卻使那位束手無策的駕車者大感不安。為什麼呢?因為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天!在所有路過的人當中,停下來幫助我的竟是一個守望台的人!」那便是說,一位耶和華見證人。那輛貨車上寫有守望台的標記,而駕駛者乃是守望台社布洛克林總部的一位工作人員。

由於具有良好的基督徒禮貌,這些見證人已建立起一項令人欽羨的聲譽。畢透恆教授(Professor Bruno Bettleheim)在所著的《明智之心》(The Informed Heart)一書中當敘述自己在德國的一個集中營裡的經歷時將耶和華見證人形容為「模範的同工,……是唯一從來不虐待或凌辱其他營犯的一群人。」

為什麼有些人嫌惡見證人,而其他的人卻對他們推崇備至呢?為什麼世人對他們的譽毀會如此大相逕庭呢?因為有些人未能像見證人一樣分辨出對俗世的愛和對鄰人的愛之間的區別。上帝的道清楚明確地吩咐基督徒不可愛俗世,但亦同樣清楚地吩咐他們要愛鄰人。

因此,聖經一方面命令我們「不要愛世界」並且警告我們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了。」耶穌也曾說他自己,他的門徒和他的王國都不屬於這個世界,而且他絕不為這個世界向上帝祈求。——約翰一書2:15;雅各書4:4;約翰福音17:9,16;18:36。

然而在另一方面聖經卻規定基督徒必須「愛人如己」和「向眾人行善。」基督徒怎麼能光愛鄰人而不愛那可說是由他們的鄰人組成的世界呢?這乃是由於他們把「世界,」「事物制度,」組織或安排和組成該制度的個人劃分開來的緣故。——路加福音10:27;加拉太書6:10。

舉個例來說:在美國有兩個政黨,共和黨與民主黨。一個良好而忠心的共和黨員不會捐款支助民主黨的競選活動,也不會投民主黨的票或協助民主黨擊敗共和黨。假若民主黨執政,他不會為了謀取政治上的利益而和民主黨員密切來往。出於他對自己的政黨的忠誠,他絕不會做這樣的事。但是他並不會因為稅務局由民主黨人管理便不肯納稅。假若他有一個鄰人是民主黨員,當這鄰人的房子起火時,他亦絕不會僅因為他是個民主黨員便袖手旁觀,或拒絕和他作必需的買賣交易。由此他便把民主黨的政治制度和組成該政黨的鄰人區分出來了。

耶穌立下規範

當耶穌在地上傳道的幾年中,他將兩者劃分得很清楚。當撒但向耶穌獻上他的世界和其中的萬國而只要耶穌俯伏拜他一拜時,「耶穌說:『撒但,退去罷!因為經上記著說,「當拜[耶和華]你的上帝,單要事奉他。」』」正如使徒保羅在日後所說,耶穌知道撒但是「這世界的神,」因此他留心使撒但「絲毫不能操縱他。」——馬太福音4:10;哥林多後書4:4;約翰福音14:30,根據NW。

但是這個世界之所以是撒但的事物制度並非僅因為撒但是它的神,這同時也因為其中統治的因素均受撒但所控制而聽其使喚。這些統治的因素是什麼呢?就是政治,商業和偽宗教。耶穌對這三者均避之若浼。他並沒有牽涉在當日的政治圈裡。他拒絕擁戴羅馬政府,反之他曾將這政府的代表希律·安提帕稱為「那個狐狸。」他並沒有與該撒攜手合作;他只是把「該撒的物歸給該撒,上帝的物歸給上帝」而已。他不肯讓他自己的民眾擁立他為王,正如我們從聖經的記載中讀到:「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路加福音13:32;20:25;約翰福音6:15。

耶穌也沒有從事以謀利賺錢為目的的商業活動。他勸門徒要在天上而非在地上儲積財寶,又囑咐他們要不計報酬地竭誠為他人服務,因為他曾先將真理免費地施予給他們。事實上他對物質的財富是如此的不關心以致他「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路加福音9:58。

他絕沒有和撒但的事物制度中的宗教因素聯合,反之他坦率大膽地叱責當日一般偽宗教的代表。「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他並不贊同宗教聯合運動,因為他解釋說,「沒有人把新布補在舊衣服上……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很顯然地,耶穌一點也不愛當日那包括政治,商業和偽宗教的撒但事物制度。——馬太福音23:29;約翰福音8:44;馬太福音9:16,17。

可是他卻多麼熱愛他的鄰人!「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在撒但的世界中]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他向他們發出呼籲:「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溫柔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9:36;11:28-30。

他向鄰人表現友愛的主要方法乃是向他們傳講關於他的天父和天父的王國的真理。在三年多的期間他徒步走遍全巴勒斯坦——加利利,猶太庇哩亞——在會堂裡,在人們家裡,在山麓和海邊傳道和教訓人。為了加強他所傳的信息的力量,他施行了各種的神跡,例如醫治病人,餵飽數千人,甚至使死人復活等。無可置疑地,自古至今從來沒有人在一生中曾像耶穌一樣表現出如此深摯的鄰人之愛。而他所採取的最偉大的行動便是為世人捨出自己的生命。耶穌愛他當日的那個世界或邪惡的事物制度嗎?絕不!他愛他的鄰人嗎?絕無疑問!

不愛俗世

從耶穌的日子到今日,這個世界並沒有改變,雖然對本刊大多數的讀者說來基督教國的宗教已代替了耶穌時代的猶太教。撒但仍舊是這世界的神;其中的統治因素仍然是政治,商業和偽宗教。雖然這個世界有很大的一部份稱為基督教國這並沒有使它變成一個基督教的世界。它既然不肯承認上帝的律法,原則,旨意和王國,又怎能是基督的門徒呢?耶穌曾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馬太福音12:30。

當一個國家,州省或城市的政府昏暗腐敗至於極點時,基督徒怎麼能夠與之同流合污呢?幾乎每一日都有一些醜事被揭發出來;其中特別論據確鑿的一個例子是1961年三月登載在大西洋(Atlantic)雜誌上的一篇名為「波士頓的骯髒錢」(Dirty Money in Boston)的文章。在這個以其宗教氣氛濃厚自豪的城市中,一般人對腐敗情形的漠視已達到最高的程度。因此沒有任何忠實的基督徒會和這樣腐敗的政治發生任何瓜葛。「濫交是敗壞善行的。」——哥林多前書15:33。

今日冷酷無情而以欺騙為基本的商業制度又有哪一點合乎基督教的原則呢?不久以前美國有幾家大企業公司的職員曾由於欺瞞騙取了政府和其他機構數百萬美元而被逮捕。龐大的企業往往不擇手段地唯利是求。它以荒淫的娛樂和種種暴行來腐化青年,直接或間接地用賄賂使政客貪污,甚至雇用娼妓來破壞已婚男子的道德。使徒保羅適切地發出警告說:「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

基督教國裡各種流行的教派又如何呢?他們之和腐敗的政治及奸詐無情的商業制度同流合污便足以訂他們的罪了;另一件事實便是,各教派教友的數目雖然不斷增加,社會的道德卻日益墮落,而各教派彼此之間教條的衝突混亂亦愈趨尖銳。上帝的道告訴我們基督的組織絕不是四分五裂的,但基督教國的宗教卻是;它不但分裂為許多教派,而且其中有些教派本身又分裂成為二十個以上的宗派,由此充分地證明了他們彼此之間的無法協調。——哥林多前書1:13。

所以很顯然地,一個獻了身遵行上帝的旨意的忠實基督徒絕不能成為這個撒但世界的一部份。基督徒可以使用世上各種公眾的便利,並且為所獲得的便利付出代價。但是他不能變成俗世的一部份;他不能沉迷於其中的貪婪,野心,誘惑以致變成好像一度與使徒保羅同工的一個人一樣:「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基督徒絕不可如此,反之他們必須遵從耶穌的門徒所發出的警告:「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私]慾,眼目的[私]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私]慾都要過去,唯獨遵行上帝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提摩太後書4:10;約翰一書2:15-17。

愛鄰人

可是不愛俗世的意思並不是說今日的基督徒不可以愛他們的鄰人或並不愛他們的鄰人。基督徒並沒有把撒但所控制的事物制度和被撒但所俘虜的同胞混為一談。他深愛他的鄰人如同他愛自己一般,因此他對待鄰人好像他盼望鄰人對待他一樣。在環境需要時,他會隨時樂意幫助他的鄰人,正如這篇文章開頭所提及的那個駕駛貨車的基督徒一樣。他會像耶穌在比喻中所講的撒瑪利亞人一樣利用機會對處於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他會遵從聖經的命令一有機會便向各人行善,對其他的基督徒弟兄則更要如此。——路加福音10:30-37;加拉太書6:10。

由於極力避免與這舊世界交往,獻了身的基督徒有時可能會過猶不及。鑒於自己已獻身遵行上帝的旨意,有些基督徒可能認為他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援助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種,但是當一個鄰人在物質上或體力上需要幫助而基督徒有能力予以協助時,他便應該慷慨地幫助鄰人,不過他亦應該小心不要讓感情推使他走向極端。

不錯,基督徒雖然一方面樂意隨時量力對別人作物質上的援助,另一方面他卻不可忘記今日世上有許多愛好公義的人都在靈性上極為貧乏;他們對耶和華上帝,他的聖名,聖道和旨意,特別是他對人類所訂的旨意,缺乏知識和了解。努力使別人這種靈性上的需要得到滿足乃是基督徒表現信心的最好方法,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唯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傳道書7:12。

基督徒需要對鄰人具有深摯的愛才能日復一日地經常從事逐戶的傳道工作,不計較別人加諸他們身上的侮辱和冷漠的待遇,不分寒暑晴雨地懇求別人學習上帝為人所預備的永生恩典。假如他們愛俗世的話便不會如此做了。因此我們應該愛俗世嗎?絕不!我們應該愛鄰人嗎?不錯!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