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寬大為懷,不要記恨在心
諺語有說,『你可以從一個人因什麼事受擾,看出他的為人如何。』你在這方面的表現如何呢?
不論身型大小,不因細小的瑣事成冒犯而受擾的人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不論男女,這樣的人所表現的不是小家的態度,而是廣闊的胸懷。但是一個人容易為瑣事煩惱則是小器的表現。這種小器時常進一步由憤恨表露出來。
什麼是憤恨?字典指出,憤恨『用在壞方面,會在一個人做出一些小事害人或打擾人的時候表明出來。』它可能因嫉妒、怨恨或因品性惡毒而生。
一個小孩子當感到別人對不起他時,他豈不是時常試圖立刻在細小的事上報復嗎?為什麼呢?因為小孩子不僅在身體上,同時在思想和感情上均未成熟。所以成年人若以同樣幼稚的方式行事,他們便表現他們在感情上非常幼小了。他們並沒有在完全的意義上「長大」;他們不是真正的「大人」。
憤恨亦時常見於夫婦之間。精神病學家說,妻子有時因為丈夫不同意她們的某些主意,或者因為丈夫拒絕買他們認為買不起的奢侈品送給她們而表露出細微的懷恨行為(有些其實並不細微)。在另一方面,有些丈夫則因為妻子說了一些不機巧的話或疏忽大意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而懷恨在心。互不理睬或冷言冷語乃是在控制感情方面仍然幼稚而不成熟的夫婦時常用來表示憤恨的一種方式。
憤恨可以招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它可以逼使鄰人或配偶訴諸暴力。例如紐約市有一個男人有一次對他一個朋友說他要將一個鄰人殺死,因為這鄰人惡待他。他那成為耶和華見證人的朋友指出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這個朋友問道,「倘若你由於這種魯莽行為被判長期徒刑,你的家人會有什麼遭遇呢?何不搬到另外的地方避開這個鄰人呢?」這男子承諾在他朋友的勸告很合理。
懷恨在心的人除了可能受到別人傷害之外,他還可能傷害到自己。一個人心中存著妒恨或怨恨便可說是「自毒」。這是人的一個大敵,因為一個心懷憤恨的人必定在精神上受到有害的影響。那便是說,對思想有不利影響的事對身體和生理過程也有不利的影響。睚眥必報其實是『害人反害己,』因為懷恨在心的人傷害自己最大。這確實是不值得的!憤恨無疑與聖經愛人如己的教訓背道而馳。(馬可福音12:31)
憤恨不會寬容別人。憤恨會招致憤恨,時常甚至變本加厲。憤恨令人憎恨仇敵,但耶穌基督卻吩咐我們要愛仇敵。我們希望幫助人變好而不是驅逼人變壞。所以要提防憤恨,因為它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你須要謹慎提防憤恨的最大原因是,這會招致創造主的不悅。憤恨的人總是試圖報復,而以惡報惡,這無疑是造物主所不悅的,因為他的道吩咐說:「不要以惡報惡……不要自己申冤。」又說:「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上帝不喜歡我們將自己降到開罪我們的人的水平。——羅馬書12:17-21。
你怎樣可以阻止憤恨的墮落傾向呢?僅是誰想它所結出的壞果子便應該對你有所幫助。為了報復而不惜令你最好的朋友和最大的恩人,耶和華上帝,不悅是不值得的,對嗎?
謙卑也可以幫助你避免憤恨,因為憤恨的人其實是狂妄驕傲而妄自立為審判者和行刑者。他看低冒犯他的人,擅自審判及懲治後者。聖經說報仇是屬於耶和華上帝的。真的,一個謙卑的人是個「大人」——耶穌基督是世上最偉大的人,同時是最謙卑的人。——腓立比書2:5-8。
體貼的同情心這種為人設身處地著想的能力也會幫助你提防憤恨。要試從別人的觀點去看事物。這可能使你不致將別人對你的冒犯看得這麼認真;你會寬容他。體貼的同情心也是成熟的人,在感情和靈性上長成的人,所具有的一種品質。
幽默感也可以幫助你提防憤恨。能夠懷著幽默感將別人的細小冒犯不置於懷時常是最明智的途徑,而且表現出一個人的成熟品質。
但最重要的是,愛可以助你避免感覺憤恨,如果你被人得罪的話。愛「不計算人的惡。」愛『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的確能夠衡量一個人在屬靈的事上的成熟程度。——哥林多前書13:4-7。
所以要寬大為懷而不要記恨在心。正如耶穌說,要『證明你們是天父的兒子。』是的,要像偉大的上帝一樣「廣行」寬恕。你若以寬恕代替憤恨,你便聽從耶穌的這項訓示了。——以賽亞書55:7;馬太福音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