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
● 啟示錄11:8所提及的「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的大城是什麼意思?
啟示錄11:8的「大城」是耶路撒冷,因此啟示錄所指的乃是古代耶路撒冷所象徵的東西。
啟示錄第十一章描述使徒約翰見到上帝的「兩個見證人」的異象。約翰在一段論及耶和華上帝已經『執掌大權作王』的話中提及這兩個見證人。耶和華見證人了解上帝已在1914年開始如此行。(啟示錄11:17,18)啟示錄中象徵性的文字說兩個見證人被人所勝及被殺,「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的街上,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又叫埃及,就是他們的主釘[受苦柱]之處。」——啟示錄11:8。
很顯然地,大城是指耶路撒冷而言,因為耶穌是在耶路撒冷被處死的,他被釘在城牆之外的一條受苦柱上。當時耶路撒冷的居民反映出古代所多瑪以及埃及的特徵。(可參閱以賽亞書1:10,21。)舉例說,古代的埃及人對本身的異教習俗感覺自滿,並在摩西的日子和第一個逾越節拒絕接受真正的上帝。類似地,第一世紀的猶太人拒絕「上帝的羔羊」耶穌,寧願墨守他們的宗教傳統。(約翰福音1:29;馬太福音15:3-9;23:13-26)正如耶和華見證人久已指出,古代耶路撒冷的現代副本是基督教國。她的大多數教友也聲稱以正確方式敬拜上帝,但以一般而言卻表現出與拒絕耶穌的猶太人如出一轍的態度。
因此,《上帝的奧祕完成了》(英文,1969年出版)一書的一部份說:「由於不忠的耶路撒冷對耶和華自己的百姓所施的宗教欺壓和奴役,它可以『在靈意上』稱為埃及。正如在先知摩西的日子,第一隻逾越節的羔羊是在埃及被宰殺的,耶穌基督,身為逾越節羔羊所預表的實體,也在不忠的耶路撒冷被殺。」關於現代,該書補充說:「『大城』必定是指不忠的耶路撒冷即基督教國。」——第272,273頁。
但何以1977年十一月十五日刊的《守望台》雜誌卻在論及現存的普世政治制度時引用啟示錄11:8呢?
古代埃及是當時一個傑出的政治勢力。以西結書載有一項向「埃及王法老和他的眾人」a發出的警告。在討論以西結書第31章時,《守望台》的1977年十一月十五日刊適當地引用啟示錄11:8。它如此行主要是表明,將一種屬靈的意義加於「埃及」一詞之上是符合聖經的。以西結書第三十一章的現代應驗並非發生於實際的埃及。反之,這個預言適用於今日普世的政治事物制度之上。怎會如此呢?古代埃及是個強大的軍事勢力;像大樹一樣,它企圖在普世伸展它的統治勢力以影響所有的人。與此相若地,今日有一個普世的政治組織可比作利巴嫩山上一棵高大的香柏樹,很多國家均投靠於其下。
因此,雖然啟示錄11:8的上下文表示它現代的應驗特別是指基督教國而言,我們卻可以適當地引用這節經文去表明,以西結書第31章所談及的「埃及」在現代含有一項屬靈的意思。
[腳注]
a 以西結書31:3的一部份說:「[一個亞述人]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樹。」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譯本(《英文欽定本》,《美國標準譯本》等)將其譯作:「看哪,亞述人[曾]是利巴嫩的香柏樹……」這使有些人將巨大的「樹」解作預言古代的亞述。但「曾是」一詞卻沒有出現在原本的希伯來文中。再者,上下文表示警告是向法老王和他的眾人發出的,而他則被描述為與「一個亞述人」相似,又與「利巴嫩的香柏樹」相若。這樣,顯然提及「一個亞述人」僅是為了表達一個龐大軍事勢力的意思,而古代埃及正是這樣的一個軍事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