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溪地舉行令人喜樂的奉獻禮
對大溪地的耶和華見證人來說,1983年4月15日的星期五是一個令人振奮難忘的日子。在當日他們預定舉行新分社大樓的奉獻禮,這座建築物用來促進在法屬的玻里尼西亞群島上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
這個日子行將來臨,一切籌備工作也進行順利。所有人均滿心喜樂地期待迎接從菲濟群島,紐西蘭而來的賓客,此外耶和華見證人治理機構的成員,萊特·巴雷弟兄和妻子梅柏亦一同光臨出席典禮。可是,眾人內心都暗藏著一個令人不安的疑問,屆時的天氣會如何呢?
颶風季節!
一般而言,大溪地的天氣是不錯的。當地氣候怡人,陽光普照;貿易風終年吹送,使人清爽怡神;此外雨季也會帶來熱帶低氣壓。然而,今年的天氣卻反常無定。自從1906年以來,大溪地當時正首次遭受一連串破壞力強的颶風侵襲。1982年12月,颶風麗莎橫掃社會群島,大溪地是這群島中最大的一個主島,島上很多樓宇的屋頂都被吹毀,大樹紛紛被颶風吹至連根拔起。1983年1月底,當時市面情況仍未恢復如常,中心風力達到時速130公里(81英里)的颶風蘭奴又再度肆虐,造成了更大的損失。
在二月底,風眼範圍廣達70公里(43英里),風力時速高達150公里(93英里)的第三個颶風奧拿馬橫掃整個群島,把經歷颶風蘭奴吹襲而幸存的大部分東西也吹得蕩然無存。在3月8日,當人們滿以為可以稍事喘息的時候,當地居民又再驚聞名為里華的新颶風又告脅勢而來,它的最高陣風時速達到180公里(112英里)。在3月12日,颶風里華的中心在大溪地的140公里(87英里)內掠過,把島上的主要市鎮,巴必特市的大樹和電燈桿吹得東歪西倒。
故此,當時每個人都憂慮天氣的變化。大溪地會否再受颶風吹襲呢?遠道前來的賓客會否因惡劣的天氣受阻而迫使新分社辦事處的奉獻禮延遲舉行呢?事實證明:絕沒有!
賓客光臨
大溪地仍然有受颶風侵襲的威脅。4月11日的星期一晚上,居民驚悉一個名為威那的熱帶低氣壓已在土木土群島附近形成為一股颶風,並且正迫近大溪地。事實上,在風眼範圍內風力時速高達200公里(124英里)的颶風在大溪地東南岸40公里(25英里)內掠過。自星期二凌晨開始,該島遭受颶風的高速風力所蹂躪。
颶風過後,大溪地那原本予人樂園般美麗的形象已大不如前了。據報有3,043間房屋倒塌,3,199間受損,26艘船隻擱淺和39艘沉沒,此外有25,000人無家可歸。4月13日,大溪地到處都聽到一種由鐵錘撞擊木板和鐵片所造成的不尋常的巨大聲響。原來島上居民均紛紛重建家園。可是,新分社大樓的奉獻禮又如何呢?前來觀禮的賓客又如何呢?他們能夠如期抵達大溪地嗎?一班從菲濟群島飛來的飛機已被迫飛返原地。可是,後來一班滿載賓客的飛機終於在幾小時後安全著陸。
4月14日的星期四,對眾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忙碌的日子。很多人忙於修補損毀的房屋,然而我們的新分社大樓——卻慶幸得以絲毫無損,因此奉獻禮的最後籌備工作仍能夠及時順利進行。由於這緣故,訪客們遂能夠順利參觀這個距離巴必特市25公里(16英里)的新分社的建築物。他們見到一座建築堅固,樓高兩層,可以容納八個人居住的建築物。地下低層設有各個辦事處,貨倉和一間圖書室,二樓設有廚房、飯廳、客廳、洗衣房和四間睡房。
奉獻禮的節目
4月15日的星期五終於來臨了。黃昏五時正,大溪地分社委員會的成員,當時節目的主席法蘭西·薛格利,向各人致歡迎詞。然後,分社委員會的協調者,亞倫·占麥向各人介紹觀看一套有關分社辦事處施工興建情況的幻燈片。
此項饒有趣味的節目過後,法蘭西·薛格利返回講台,他接著回顧在法屬玻里尼西亞傳道工作的發展經過。他提醒在座的702位聽眾,他們於1950年代早期便已撒下了一些種籽。至1957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大會中,守望台社的社長,彌敦·H·諾爾籲請志願人士前赴有較大需要的大溪地參與傳道工作。有一些人響應這項呼籲,他們促成了當地的增長。
為了協助在當地成立小組,社方不時委派一些全時的僕人探訪大溪地。約翰和海倫·何伯納夫婦是其中被委派的見證人,他們早於1954年在新喀里多尼亞島展開工作,他們現在於紐西蘭擔任區務工作。何伯納夫婦是眾多出席奉獻禮的嘉賓之一,他們應邀講述經驗。海倫以動人的方式憶述她在大溪地首次參加受難紀念時的情景。該次受難紀念是在戶外舉行的,當晚天色清朗,明月當空;月色掩映在椰林樹間,此外微風輕輕吹拂,送來陣陣花香,此情此景已深印在她的腦海中,難以磨滅。
菲濟群島的分社協調者當奴·卡爾也蒞臨參加典禮。在大溪地還沒有設立獨立的分社辦事處之前,他曾在過去的幾年間監督玻里尼西亞的傳道工作,他講述昔日多次來往大溪地時的經驗。他指出大溪地早期的全時間傳道員的簡樸和熱誠是他最甜美的回憶之一。
萊特·巴雷擔任主要的演講。他對當地深受颶風影響的見證人作了很大的鼓勵。他提醒他們災禍頻仍是這個事物制度的末期徵象之一,可是,耶和華若願意,他是可以拯救他們的。然而不論景況如何,最重要的是履行耶和華指派我們執行的工作。(馬太福音24:14;28:19,20)來自普世各地令人鼓舞的經驗向我們顯明,這項任務正以何等美好的方式執行,此外耶穌基督和天使們也以何等積極的方式支持我們執行這項工作。
可是,為什麼社方會在現今這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中興建新的建築物呢?巴雷弟兄解釋說,耶和華的組織有希望安然渡過這段苦難的時期。上帝的百姓獲得裝備和組織起來,以便在哈米吉多頓為這個事物制度帶來終結之前,竭力從事最大規模的見證工作。此外,他們也希望其中有許多設施均能夠在哈米吉多頓之後在重建的工作上發揮作用。
講者把這個奉獻禮與古代猶太人的住棚節相提並論。對上帝古代的僕人而言,這個節日是充滿喜樂的。(申命記16:13-15)同樣地,對所有在場觀禮的人而言,這個把大溪地新分社大樓奉獻給耶和華,用以向他作專一效忠的奉獻禮的確是一個令人滿心喜樂的場合。最後,所有出席的人均一致決議對耶和華的應許保持堅強的信心。
新的颶風接踵而來
每個出席奉獻禮節目的人都獲得很大的強化和鼓勵。當這些賓客離開的時候,他們的身上都掛滿了大溪地朋友贈送給他們的花環。不久之後,在4月18日星期一,颶風韋廉脅橫掃土木土群島東部的餘威,掠過大溪地。颶風刮起滔天巨浪把珊瑚環礁完全淹沒。猛烈的暴風吹毀多條村落和大片椰林。颶風韋廉在當地同樣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然而,在大溪地分社管理下的496個見證人因颶風延遲來臨以致新分社的奉獻禮可以如期舉行,他們為此大感欣慰。他們決心以更大的熱心向鄰人宣揚王國的好消息。此外,儘管遭受天然災禍的侵襲,他們可以滿心喜樂地特別向人指出,「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箴言14:26。
「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詩篇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