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0 7/1 22-25頁
  • 在伯利茲「得人如得魚」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在伯利茲「得人如得魚」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 小標題
  • 展開『捕魚』工作
  • 在僻遠地區中『撒下魚網』
  • 拉網上船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0年
《守》90 7/1 22-25頁

在伯利茲「得人如得魚」

伯利茲是位於墨西哥與危地馬拉之間的一個亞熱帶小國。沿海岸線對開,碧藍的加勒比海滿布環礁及珊瑚礁,形成了西半球最長的堡礁。沿岸大部分地區都氣候乾燥,地勢平坦。但向南伸入內陸的瑪雅山則高達海拔3680呎[1120米]。這個山區一度森林密布,深谷、河峽及壯觀的瀑布是這一帶的特色。

當地的許多遺跡及人工製品證明,該國原本是瑪雅人聚居的地方。在16世紀,一群曾經是海盜,後來轉以砍伐洋蘇木和桃花心木為生的人開始在當地定居下來。後來,這個地方成為英屬洪都拉斯的殖民地,直至1981年才成為獨立的國家。

今日,伯利茲約有人口17萬5000。這的確是一個多種族雜居的國家,包括有非洲裔伯利茲人(克里奧爾人)、梅斯蒂索人、瑪雅人、卡凌那加人(加勒比人)、亞洲人、歐洲人及其他各種各式的人。由於伯利茲具有英國背境,所以英語是國內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則是最流行的第二種語言。也有許多人操克里奧爾語、瑪雅語、加里富納語及其他各種各式的語言。

伯利茲有長達175哩[280公里]的大堡礁,其上布滿色彩燦爛的珊瑚、堡壘狀的角塔、洞穴等,蘊藏著大量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實在令人賞心悅目、目不暇給。這些離岸的捕魚水域是該國最大的天然資源之一。同樣,伯利茲由於在種族和文化方面均多元化,遂成為一處魚產豐富的『捕魚』區域。那些響應耶穌呼召,「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的人都大有收獲。——馬太福音4:19。

展開『捕魚』工作

1923年,一位於1918年在牙買加受浸的見證人詹姆斯·戈登遷往伯利茲去。他開始在鄰舍及邦巴村四圍撒下魚網。他的『捕魚工具』包括一個滿載書刊的巨型桃花心木箱子。他一手拿著這箱子,另一隻手則挽著留聲機。

1931年左右,一位全時的服事者弗蘭黛·約翰遜從美國得克薩斯州以遊客身份來到伯利茲,目的是要在中美洲國家傳揚好消息。她總共逗留了六個月。當其時,她接觸到一位製餅師撒迪厄斯·霍奇森,後者再將真理介紹給另一位製餅師阿瑟·蘭德爾。霍奇森弟兄接續推行傳道工作,直至1945年才首次有從基列受訓畢業的海外傳道員查爾斯·海爾及埃爾默·伊里希抵達。

翌年,守望台社社長諾爾及副社長法蘭茲到訪,在當地建立了分社辦事處。自那時起,『魚網』便在伯利茲全國撒下,工作也有穩定的進展。到1989年,參與「得人如得魚」的工作者達到844人的高峰。

在僻遠地區中『撒下魚網』

今日,伯利茲城及其他城鎮都經常有人從事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但在許多偏遠的村莊和海島卻不然。龍涎香島的聖巴勃羅在幾年前的情形便是如此。

多年來,只有地區的見證人偶爾前往聖巴勃羅作簡短的探訪時,當地的村民才有機會聽見真理。雖然見證人將許多聖經書刊留下給感興趣的人,但卻無法進一步培養當地居民的興趣,因為他們必須返回地區去。後來,有一個四口之家計劃前往需要較大的地區服務,於是來到伯利茲。他們自告奮勇遷往這個小島。儘管當時他們要暫住在一輛旅遊車內,直至住所建成為止。然而,『捕魚』的工作的確收獲甚豐。他們開始了許多聖經研究,如今島上已有超過20個從事得人工作的『漁夫』了。1986年9月,在來自國內的許多見證人協助下,他們僅在一個週末便建成了自己的王國聚會所。

分社的地區也包括南托萊多區南部多個孤立的瑪雅村莊。當地居民都是操凱芝及瑪雅莫班語。在每年可以攀山越河的旱季,一群見證人前往探訪這些村莊。他們背著需用的東西步行前往這些村莊,向當地的村民作見證,然後回去探訪那些表現興趣的人。

1968年,在這種一年一次的『叢林旅行』中,弟兄們前往克力克撒高村莊探訪。一個小女孩拾到一本題名為《導至永生的真理》的書,是一位弟兄無意中遺下的。她講述隨後發生的事,說:

「我非常喜愛這本書,但我只看過其中的幾幅圖畫,卻從沒有讀過書的內容。弟兄們每年一次探訪我的父親,使我對耶和華這個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我也獲悉他有一個組織。後來我開始在蓬塔戈爾達城讀中學。有一天,班上的同學提出一個問題:上帝的名字是什麼?我答道:『耶和華。』這為我招來了『自動的懲罰』(包括被記過五次及被罰作苦工,如洗廁所等)。其後,牧師召見我,吩咐我不可再用這個名字,不然便要將我開除。我於是自動退學,而且以後從沒有再回去。

我另一次接觸真理是在幾年之後,當時我已結了婚,住在北部的科羅薩爾鎮。我看見有一張紙隨風飄揚,於是拾起來看看,發現這原來是一本題名為《耶和華見證人與血的問題》的冊子的封面。我向一位朋友指出這乃是我無法接受的見證人信仰之一。她卻對我說,也許有一日我會同意這個見解。次日,一位弟兄登門造訪,說他聽聞我有興趣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儘管我已告訴他我其實並沒興趣,他仍向我解釋,這個安排其實並不會花我太多時間,因此我便接受了他的建議。我收藏了八年的《真理》書終於可以大派用場了!

不久,我的姻親極力慫恿外子阻止我研讀聖經。後來我們遷到一條僻遠的村莊去,至此便與見證人失去聯絡。最後,一位姊妹在逐戶傳道時遇到我,我於是恢復研讀聖經。這時,外子千方百計阻攔我,他飲酒至酩酊大醉、大吵大鬧,將我逐出屋外,或威脅要另覓新歡等。但我依然堅守立場,在禱告中全心信賴耶和華。兩年前,耶和華以超乎我所期望的方式聽允我的禱告。

有一天,外子帶著滿面傷痕回家,隨即上床睡覺。當日較後的時間,他對我說:『我也想研讀聖經!』他的改變實在令我喜出望外,但卻令他的家人大為不悅。他們告訴外子說:『改變宗教便等於改變父母,因此你不再是我們的兒子了!』既然外子已經與我立場一致,我們進步得很快,終於在1987年12月5日,我倆一起在我們首次參加的特別大會日中受了浸。」

因此,即使在伯利茲的僻遠地區也可以有豐富的『漁獲』。《永遠在地上享受生命!》這本冊子已被翻譯成凱芝文。我們希望有更多住在這些村落的人都能夠藉著這本冊子獲得幫助接受好消息。那些從撒但制度的污水中獲救的人正在耶和華屬靈的樂園裡享受著澄澈如鏡的真理之水。

例如,在伯利茲城有一位年輕男子從聖經獲悉耶和華的潔淨標準之後,毅然放棄吸食大麻及其他毒品而受了浸。不久之後,他更成為一個全時的『漁夫』。他也有權利以服事僕人的身分在會眾中服務。另外有數以百計的人受到幫助,使自己的婚姻合法化而潔淨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則受到教導去閱讀和寫字,因而可以自行研讀上帝的話語。因此,耶和華見證人在伯利茲的教育工作不但滿足居民的靈性需要,還為社區帶來了有益的影響。

拉網上船

有一次耶穌的門徒跟從耶穌的吩咐將網撒在船的另一邊,結果「竟拉不上來了,因為魚甚多」。(約翰福音21:6)同樣,伯利茲響應好消息的人數目也不少,以致見證人發覺要照顧擁進組織的大群人的確是一項挑戰。

當地需要大量成熟的弟兄去督導會眾。目前各會眾平均只得一至兩位長老。此外,另一項挑戰是怎樣才能經常將好消息傳遍國內的各部分。雖然許多地區都有公路可達,但由於缺乏公共交通工具,見證人很難前往這些地方去進一步幫助感興趣的人士,而後者亦很難經常參加聚會。步行或划獨木舟仍是前往這些僻遠地區的惟一可行方法。

伯利茲的見證人也很難找到一些可供每週聚會及舉行每年大會的適當設施。1987年舉行的一系列「信賴耶和華」區務大會,出席人數超過2200人,相當於全國傳道員數目的三倍。弟兄們在萊地維爾附近的一幅地皮上興建了一間臨時的建築物供舉行大會之用。目前,他們正策劃是否可以在同一地點興建一間永久的大會堂。

儘管挑戰這麼艱巨,見證人卻仍然熱心作出響應。他們不斷增加在外勤服務方面的參與。1979年,傳道員每人每月平均花8.3小時從事見證工作,但現在卻每月平均用11.3小時傳道。先驅的人數也有顯著增加。1979年,每月平均有10位輔助先驅和12位正規先驅。但如今每月有51位輔助先驅和42位正規先驅,年齡由14歲至74歲不等。

由出席1989年3月22日的基督受難紀念聚會的傑出人數可以看出,當地還可以有更大的擴展。由於弟兄們努力邀請感興趣人士出席這個聚會,結果如何?出席人數共達3834人——超過傳道員的高峰人數四倍!看見來自許多不同背境的大群人——克里奧爾人、梅斯蒂索人、瑪雅人、歐洲人、中國人、黎巴嫩人及其他種族的人——以這種方式聚首一堂的確令人大感振奮。

除此之外,該國的844名傳道員正在主持一千多個家庭聖經研究。無疑,藉著不斷跟從會眾元首耶穌基督的指引,伯利茲必然會有更多人響應他的呼召成為『得人的漁夫』。

[第2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墨西哥灣

墨西哥

伯利茲

伯利茲市

蓬塔戈爾達

危地馬拉

洪多拉斯灣

[第24,25頁的圖片]

在龍涎香島聖佩德羅興建王國聚會所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