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2 9/15 24-27頁
  • 他們正在「樂園」裡尋得真正的和平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他們正在「樂園」裡尋得真正的和平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 小標題
  • 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 受真正的基督教所吸引
  • 獲致和平快樂
  • 犧牲和獎賞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2年
《守》92 9/15 24-27頁

他們正在「樂園」裡尋得真正的和平

樂園!這個字詞往往使人聯想到夏威夷——無疑有充分理由。這裡有暖和的天氣、蔚藍的天空、隨風搖曳的棕櫚樹枝、令人心曠神怡的微風和沙幼水清的海灘——在許多人心目中,這些乃是樂園的條件。

上述各種特色吸引了不少遠近的遊人。他們來自亞洲、太平洋、美洲,甚至加勒比海的海島和歐洲。有許多人由於島上四季如春而遷到這裡來;另一些人則為了尋求經濟安全——當然,也為了追求快樂來到這裡。結果,夏威夷成了許多不同國籍種族的人的大熔爐,居民擁有各種各樣多采多姿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觀念。

可是,事情也有陰暗的一面。像世上許多風景優美的地方一樣,夏威夷也充斥著罪行、吸毒、失業、污染和其他許多困擾全球人類的難題。由於人疏忽大意和自私,夏威夷的各島嶼正逐漸失去其自然美。人們都想生活在樂園裡,但並非所有住在這些美麗島嶼的人都願意作出所需的努力,使這些海島變成或至低限度保持樂園的情況。其實,若要建造一個樂園,除了美麗的風景和宜人的天氣之外,還需要具備另一些條件才行。

然而,有一群數目日增的島上居民卻正在這樂園般的地方享有真正的快樂。他們都接受了真理,衷心相信上帝的這個奇妙應許:「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記念,也不再追想。」這些人也把使徒彼得的話緊記在心,歡樂地瞻望未來:「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以賽亞書65:17;彼得後書3:13)這些人是誰?他們是怎樣獲悉聖經的奇妙希望的?他們在生活上作了什麼改變?

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伊沙貝爾和丈夫喬治都是菲律賓裔。雖然伊沙貝爾從未讀過聖經,她卻自小便跟從父母信奉羅馬天主教。教會告訴她人有個不死的靈魂。她對這個謬誤道理有什麼反應呢?她恐懼死亡,以為死亡會將她活生生地埋在棺材裡,靈魂永遠無法逃脫。1973年,伊沙貝爾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她獲悉人的魂並不是不死的,而且上帝會使人復活過來而藉此消滅死亡。這令她如釋重負,喜出望外。(以西結書18:4,20;約翰福音5:28,29)聖經的真理使她大受感動,因此她進步得很快。

喬治又怎樣?他加入了妻子的聖經討論,但起初僅是想證明見證人錯了。可是他卻無法在他和妻子所學到的事上找著任何破綻。他們研讀聖經之後不久便談到血的問題。在此之前,喬治十分愛吃用血烹製的食物,但他一旦看出聖經明令禁止人吃血,便毅然戒絕一切用血製成的食品。(創世記9:3,4;利未記17:10-12;使徒行傳15:28,29)他繼續參加妻子的聖經研究,並且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真理。今日,喬治、伊沙貝爾和他們的四個兒女都按照上帝的標準而生活,因此得以享有真正的快樂。

受真正的基督教所吸引

一個名叫喬治的日裔男子和他的葡裔妻子莉蓮均已年逾60。兩人都在夏威夷出生和長大。喬治的父母從沒有給他任何宗教上的指導,因此他對宗教並不認真。然而,喬治卻一向相信有上帝存在。在另一方面,莉蓮的父母則自她童年便帶她歸信羅馬天主教。

喬治雖然不大喜歡讀聖經,他卻閱讀《守望台》和《儆醒!》雜誌達30年之久。因此他對聖經的教訓知道得頗清楚。可是,由於他是個煙癮很深和嗜酒成癖的人,他遲遲未能在生活上作出改變。隨著時間過去,喬治繼續閱讀雜誌,間中也出席在王國聚會所舉行的基督徒聚會。何以故呢?正如他說,因為「其他宗教都十分偽善,」寬容聖經所譴責的許多惡事。他看出耶和華見證人與其他宗教截然不同。

儘管喬治的妻子莉蓮一直深受父母的宗教所影響,什麼吸引她接受上帝話語的真理呢?有一次莉蓮的妹妹邀請她出席在王國聚會所舉行的聚會。莉蓮回憶說:「我很欣賞聚會裡快樂的家庭氣氛和人們的友善微笑。」她在耶和華的百姓當中所見到的真摯愛心使她深信見證人所信的是真理。(約翰福音13:34,35)她接受了一個聖經研究,最後更將自己的一生呈獻給耶和華,在丈夫受浸之後幾個月也受了浸。

喬治不再抽煙酗酒了;莉蓮則將她所有的宗教偶像拋掉。他們一起懷著愛心與別人——包括他們的25個孫子孫女和4個曾孫在內——分享他們所獲知的真理。你僅是從喬治和莉蓮的面容便可以看出他們多麼快樂!

獲致和平快樂

中年的愛爾蘭裔男子帕特里克和他的猶太裔妻子妮娜從美國西南部遷到夏威夷來。他們以前曾過著所謂無拘無束的生活,耽溺於吸毒、宗教試驗和性不道德等。他們有多年時間是一個旁門教派的信徒,企圖藉吸毒、冥想和私人宗教導師之助獲致較高的意識。但隨著時間過去,帕特里克在那些自稱已獲致『較高意識』的人當中見到許多嫉妒、紛爭和持續不斷的爭執。這使他大感厭倦,於是毅然脫離組織,返回一度居住過的夏威夷,希望藉此能夠找著內心的安寧。其後,帕特里克說服了他當時的女友妮娜前來夏威夷遊覽。最後他們結為夫婦,在當地定居下來。

帕特里克和妮娜絕沒有想到,他們尋找和平快樂,結果竟會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妮娜雖然一向堅信無神論,但有些問題,諸如何以有罪惡存在,以及何以禍患會發生在好人身上等,卻令她大感困惑。但她開始從聖經尋得這些問題的滿意答案。帕特里克尋找真理十年之後,終於得償所願。不久,他們從聖經學到的知識開始改變他們對道德的看法。帕特里克經過一番悠長艱苦的掙扎之後,終於克服了根深蒂固的煙癮。至今差不多有十年了,他和妻子一直按照上帝的標準過著道德正直的生活。他們懷著純潔的心地和清白的良心,享有他們一向追求的和平。

犧牲和獎賞

「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路加福音13:24)耶穌基督所說的這段話清楚表明,事奉上帝和按聖經標準而生活絕非易事。人若要這樣行,就不但要作出所需的努力,還要作出若干犧牲。本文所敘述的幾個人無疑都曾這樣行,但他們卻獲得豐富的獎賞!

例如,請想想上文提及的帕特里克和妮娜。他們毅然作出重大改變,雖然以前收入頗佳,過著舒適富裕的生活,現在卻轉而從事部分時間的世俗工作,以維持自己參與全時的基督徒服事職務。然而,他們確信自己所得的屬靈裨益遠超過所作的任何物質犧牲。他們感到真正快樂。

對喬治和莉蓮來說,由於年事已高,作出改變殊非易事。參加基督徒的聚會和服事職務需要相當多的時間、精神和體力。然而,令他們喜出望外的是,他們的健康竟因此而大有改善。他們目前所過的可說是一種生氣勃勃、充實而快樂的生活。

對喬治和伊沙貝爾來說,他們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教養兒女和幫助他們踏上生命之道。他們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幫助四個孩子準備出席基督徒的聚會和帶他們參加傳道工作。有一個時候,持續的壓力使喬治和伊沙貝爾在履行父母的責任方面鬆懈下來。但一個題名為「恢復自我犧牲的精神」的聖經演講使他們大受感動,於是他們重新振作起來,給予四個兒女所需的關注和訓練,『按照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不用說,他們所作的這種努力獲得了豐盛的酬報。——以弗所書6:4。

為這些及其他許多人帶來真正快樂的並非優美的風景、宜人的天氣或悠閒的生活步調,而是他們確知自己正按照上帝的旨意運用自己的一生,遵從上帝話語——聖經——的標準而生活。(傳道書12:13)再者,他們深知不久樂園便會在普世重建起來;他們每想到這個歡樂的日子,便不禁喜上心頭。——路加福音23:43。

[第25頁的圖片]

喬治、伊沙貝爾和兒女從聖經研讀尋得樂趣

[第26頁的圖片]

喬治和莉蓮在基督徒服事職務上尋得快樂

[第27頁的圖片]

帕特里克和妮娜努力為耶和華服務而享有真正的和平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