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95 10/15 3-4頁
  • 畏懼——是敵是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畏懼——是敵是友?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 相似資料
  • 何以我們應當敬畏上帝?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9年
  • 畏懼上帝——能使你得益嗎?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8年
  • 要培養敬畏耶和華的心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2001年
  • 畏懼
    洞悉聖經(下冊)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5年
《守》95 10/15 3-4頁

畏懼——是敵是友?

「我想過怎樣死才好這個問題。可以有選擇的話,我不想死在槍下。不過,萬一真是這樣,最好子彈射中腦袋,那我就會立即死去了。」

以上是一名14歲女孩對《洛杉磯時報》記者所說的話。當時記者就日來發生的多樁兇殺案——青年殺死成年人及其他青年——訪問一些學生。該篇報導的標題是,「世界充滿畏懼」。

你必定留意到許多人活在恐懼之中。他們害怕什麼?我們很難一一詳述。但你可以參閱接著的附框,看看能否找到你的朋友和鄰人所害怕的事。這個附框錄自《新聞週刊》1993年11月22日刊。該週刊對「758名年齡在10歲至17歲之間的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作了一項問卷調查,附框所示就是問卷調查的結果。

如果這批青少年在現今接受訪問,他們可能會提出更多懼怕的理由,諸如地震等等。1994年1月洛杉磯發生災難性的地震之後,《時代》週刊報導說:「創傷後壓迫症的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往事在腦海中重現、噩夢、過度敏感及對自己無法控制一生的際遇感到惱怒。」一個決定搬出災區的商人說:「損失算不得什麼,隨之而來的恐懼才要命。你連下樓睡覺也要穿上鞋子。你無法入睡,每個晚上眼巴巴地坐著等候地震再來。真受不了。」

「一連串災難事件之後,日本人人提心吊膽,」1995年4月11日東京寄出的一項報導以此為題。這篇報導說:「神經毒氣事件……對日本人的心理打擊至為重大。它只是最近一連串災難事件之一而已,這些事件湊合起來,令人對未來感到惶恐不安。……日本的街道一度以日夜都安全著稱,但現在人們已感到不安全了。」恐懼並不是惟獨年長的人才有的感覺。「[成城大學的]石川教授說,年輕人時常對未來缺乏清晰的概念,在他們當中,……焦慮……尤其顯著。」

證據顯示,「一次使人難以承受的恐慌足以改變腦子的化學成分,以致身體變得反應過敏,動不動就分泌大量腎上腺素,甚至幾十年後仍受到影響。」科學家設法了解人腦怎樣分析令人恐慌的情勢,怎樣評估每個細節,然後生出恐懼來。約瑟夫·勒杜教授寫道:「生物通過各神經途徑獲知什麼情況會令他感到恐懼;我們一旦明白這些神經途徑怎樣發揮作用,就有希望可以進一步了解這種記憶形式的一般機制。」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對促成恐懼的化學或神經原理感興趣。我們想知道的是一些現實問題的答案,例如,為什麼我們會害怕?我們應當有什麼反應?畏懼總是不好的嗎?

你也許會同意,畏懼有時可能對你有好處。舉個例,有一次你很晚才回家。你記得離家之前已把門關好,可是回來後竟發覺門是半掩的。從窗戶望進去,你看見黑影幢幢。很快你就察出有點不對勁,也許房子裡面有個小偷或手持利器的歹徒。

如果你直覺地懼怕這類情況,就不致貿然闖進危險的境地。恐懼可能促使你在面對可能造成危險的情況之前,採取防範措施或向人求助。我們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提醒你留意高電壓的告示;電台宣布風暴迫近的消息;在熙來攘往的路上,你駕駛的汽車發出刺耳的噪音。

在某些情況下,畏懼之感是個不折不扣的朋友。這種感覺能幫助我們保護自己,或行事小心明智。然而你也清楚知道,經常而強烈的恐懼卻絕非朋友。它是個敵人,使人呼吸急速、心悸、暈眩、戰慄、噁心、感到孤立無援。

最令你感興趣的也許是,聖經明確地指出,地上種種令人恐慌的發展和強烈的恐懼其實將我們這個時代標明出來。何以是這樣?這對你的生活和想法應有什麼影響?此外,何以從聖經的觀點看來,有一種恆常的畏懼是對我們特別有益的?讓我們看看原因是什麼。

[第3頁的附欄]

有人問及成年人和兒童,什麼是他們和家人最關注的事,他們說最害怕的是:

兒童 父母

56% 家人受暴力罪行所傷 73%

53% 家裡有成年人失業 60%

43% 沒有錢購買食物 47%

51% 沒有錢看醫生 61%

47% 沒有錢租房子 50%

38% 家庭有成員染上毒癮 57%

38% 家庭破裂 33%

資料來源:《新聞週刊》1993年11月22日刊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