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地上最遠的地方作見證
伊塔
圖勒
戈德港
戈特霍布
尤利安娜霍布
昂馬沙利克
圖勒是一個地名的一部分,自古以來,這個地名不是用來指一個最終的目標,就是指在地理上最遠的地方。今天,圖勒是一個居留地的名稱,位於世上最大的海島格陵蘭的極北部。這個居留地是在1910年得到這個名字的。當時,丹麥的探險者克勞茲·拉斯穆森正進行北極探險,而圖勒就是他預備前行的中途休息站。時至今日,到圖勒走一走仍然像探險多過像一段輕鬆寫意的旅程。
話雖如此,遠征圖勒卻是現在急切要做的事。為了回應耶穌的命令,「[要]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做我的見證人」,耶和華見證人十分渴望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帶到這裡——地上其中一個最北的有人居住的地方。——使徒行傳1:8;馬太福音24:14。
『我們可以在什麼時候去圖勒?』
1955年,兩位丹麥的見證人抵達格陵蘭,他們都想在「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傳道這件事上出一份力。其他人隨後而來。逐漸地,他們的傳道工作遍及南部和西部海岸,直到梅爾維爾灣,而且沿著東部海岸探訪了部分地區。不過,格陵蘭的很多偏遠地區,比如圖勒,就幾乎只能靠書信或電話才能同當地的人通訊。
1991年某天,布和他妻子海倫(兩位都是全時服事者)站在一塊石上,遠眺梅爾維爾灣。他們望著北方,一面尋思:不知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到圖勒去,把王國好消息帶給當地的人呢?
1993年,另一位全時服事者維爾納大著膽子,駕著他那艘5.5米長的快艇「科曼埃克號(意思是『輕舟』)」橫渡梅爾維爾灣。在此之前,他從戈特霍布往上航行到烏佩納維克地區,走了1200公里。不過,要橫渡梅爾維爾灣卻又是另一回事。梅爾維爾灣闊400公里,海面是一片茫茫的北極海域,年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冰封的。維爾納成功地橫渡海灣,不過海灣的冰塊卻弄壞了快艇的引擎。他在回程前做了點傳道。
向圖勒進發
那次旅程之後,維爾納開始作出一項新計劃。他跟阿爾內和卡琳商量,看看可不可以聯手航行到圖勒。阿爾內和卡琳也有一艘船,長7米,有四個鋪位,最要緊的,是船上有先進的導航設備。旅程中,兩艘船可以充當他們的住所,而且有兩艘船一起航行,橫渡梅爾維爾灣就不會那麼危險。要向當地主要城鎮的600名居民和那兒六個居留地的人作見證,他們就需要有更多人幫助。所以,他們邀請布、海倫、約恩、英厄這幾位既富傳道經驗,又慣了在國內到處跑的服事者一道前往。這幾個人中,有五個是會說格陵蘭語的。
未動身前,他們先把聖經書刊運到目的地。兩艘船也載有書刊和一些必需品,好像食物、食水、燃料、一部後備引擎、一艘救生橡皮艇。經過多個月的籌備之後,一行人在1994年8月5日齊集;兩艘船都準備就緒,在伊盧利薩特鎮的港口上客。遠征北方之旅開始了。維爾納、布、海倫坐較小的一艘船。布記述道:「你除了可以坐下或躺在你的鋪位上,抓緊某樣東西外,就什麼都做不到了。」讓我們接下來看看他們的航海日誌。
「極目遠望,海面風平浪靜。眼前所見,盡是一片絢麗的景致:海是朦朦朧朧的,披著一層層厚厚的霧;藍天下陽光燦爛;冰山的形狀、色彩的變化都叫人嘆為觀止;一隻棕色的海象在浮冰上享受陽光;海岸線上,只見黑色的山嶺畔著一些小平原;景色變幻莫測,無窮無盡。
「旅程中最引人入勝的,當然是探訪沿途經過的居留地。總有些人,通常是小孩子,會跑去碼頭看看究竟是什麼人來了,好歡迎他們。我們分發了一些聖經書刊,而且把一盒介紹見證人組織的錄像帶借給當地人。很多人在我們離開前都看過那輯錄像帶。在烏佩納維克的南部,有幾個人在我們駛入港口前就坐船出來迎接我們。於是,那一整個晚上,我們請客人留在船上,解答他們所提出的聖經問題。」
到現在,經過700公里的旅程後,兩艘船快要橫渡梅爾維爾灣了。
重大挑戰
「行程中的這一段,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最艱難的。我們要一口氣橫渡海灣,因為索維斯西維克(那裡是我們傳道地區的起頭,也是我們避風的地方)的居留地仍然受著冰封。
「我們開始橫渡海灣的旅程了。由於海灣上冰塊很多,所以我們把船駛到離海灣遠一點的外海。幸好,那裡的海面很平靜。開始的幾小時沒有什麼事發生——我們在海上一里又一里的乘風破浪。到黃昏的時候,我們瞧見約克角,於是慢慢地轉向北方,貼近陸地。現在又可見到冰塊了——一眼望去,盡是經年累月積下來的、厚厚的、碎裂了的浮冰。有一段很長的旅程,我們沿著冰塊行駛,有時沿著冰塊間的狹窄水道小心翼翼地航行。然後,我們看到一片灰色的霧,濃濃厚厚,在斜陽映照下獨有一番美感。還有波浪呢!霧、波浪、浮冰,三樣東西同時出現;這些東西,時常單獨出現一樣就已經叫人大感頭痛了。」
我們受到的歡迎
「接近皮圖夫菲克的時候,海面較為平靜。大自然熱烈的歡迎我們:太陽高高的掛在蔚藍的天空上;在我們面前的,是闊闊的、亮光閃閃的峽灣,灣面浮滿著冰山;向前方遠遠望去,隱約可見鄧達斯(圖勒的舊址)富特色的岩石的輪廓。」再往北走100公里,幾位旅客就會到達他們的目的地了。
他們很想即時開始做逐戶傳道。其中兩位傳道員探訪第一家門口就碰了一鼻子灰。「這裡的人拒絕我們,就像在丹麥一樣。」他們說,「不過,大多數人都很熱情地歡迎我們。這裡的人很愛沉思,而且都有豐富的閱歷。有人說聽聞過我們,我們終於來了,令他們很是高興。我們也碰到一些很友善的人,好像那些到過北極的海豹獵人和土著。這些土著安於現狀,生活簡樸,而且總有點信不過現代的文明。」
接著的幾天,人人都遇到很好的經驗。到處的人都很喜歡接受聖經書刊。有幾個家庭,見證人一去到探訪就開始跟他們研讀聖經。英厄憶述一個對真理感興趣的戶主說:「房子只有一個房間,窗明几淨,挺舒服的。我們一連三天探訪這所房子裡的男子,他性情溫和,我們都很喜歡他。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海豹獵人,屋外放著一艘愛斯基摩划子。他捕獲過不少北極熊、海象,當然,也少不了海豹。我們最後一次探訪他的時候跟他一塊兒禱告,他眼裡滿是淚水。現在,我們惟有把所有事情都交在耶和華手上了,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回來吧。」
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是圖勒的常客。英厄報導說:「我跟海倫碰到幾個由加拿大來的愛斯基摩人。有一件事很有趣,就是他們跟格陵蘭人也是溝通得來的;看來北極地區居民說的語言都是相差無幾的。雖然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有他們的一套書寫語言,可是他們也看得懂我們帶來的格陵蘭語刊物。這些刊物也許會為他們打開叫人興奮的機會。」
他們也坐船探訪了離這裡五六十公里的居留地。「前往凱凱赫塔克這個居留地的時候,我們緊緊的貼著海岸線航行,希望可以見到那些捕獵獨角鯨的人。果然不出我們所料,我們瞧見一塊突出的岩石上有一個營地,營地有些帳篷和愛斯基摩划子,住了大約三四家人,人人身披動物毛衣。營地的男人輪流拿著捕鯨叉,坐在岩石上,守候他們日思夜想的獨角鯨。他們已經白等了多天,所以瞧見我們走近也不大高興,生怕我們嚇跑那些鯨魚!他們只顧著做自己的事,就像不問世事似的。營地的女人接受了一些書刊,不過,那時並不是深入談話的時候。我們終於在晚上11點到達凱凱赫塔克,完成在這個居留地的最後一個探訪的時候,已是凌晨兩點了!」
「最後,我們到了肖拉帕盧克,即是格陵蘭最北面的居留地。這個地方位於一個沙灘,在一些由青草蓋著的岩石下面,四下卻是荒蕪一片的。」見證人的傳道工作已經實際到了世上最遠的地方,至少,他們在極北之處已經做到了這點。
旅程結束
這些見證人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他們逐家逐戶、逐個帳篷做傳道,分發書刊,收集雜誌的訂閱,播放錄像帶,同無數的格陵蘭人交談,主持聖經研究。現在是回程的時候了。「當晚我們坐上橡皮艇,划離莫里烏薩克這個居留地。當時有些人沿著海灘向我們道別,手裡揮動著他們接受了的書刊或冊子。」
過了不久,見證人在海岸一個杳無人跡的地方,竟看見一個人在一塊岩石上向他們招手,簡直令他們大吃一驚——這裡竟也有人!「不用說,我們連忙駛近岸邊去看看他。原來他是個來自德國柏林的青年,坐著自己的愛斯基摩划子沿著岸邊航行,已走了一個月。他還在德國的時候,耶和華見證人常常探訪他,他也有見證人的不少書刊。我們花了幾個鐘頭跟他在一塊兒;對於連在這樣的一個地方也會遇到見證人,他真是打從心裡的佩服我們。」
旅程開始的時候,由於索維斯西維克仍受冰封,所以他們繞過了那裡。在回程的時候,這些周遊傳道的服事者受到那裡的人熱烈歡迎。有些人曾在去年接受過書刊,而且還把書刊看過,他們都對靈糧十分渴求。
回程的時候,他們用了14個小時橫渡梅爾維爾灣。「我們看到一次日落。在這兒,日落會持續數小時,色彩常變,迷人極了。日落後立刻就是日出,一樣會持續很長的時間。正當東北方的天空,夕陽像扇子般的紅霞仍未消失,太陽已在南方嶄露頭角了。此情此境,簡直難以形容,就是相片也不能盡收美景。」一行人整夜都沒有睡。
「抵達庫爾洛爾蘇阿克的時候,我們都累透了。不過,大家都很高興和滿足。我們終於成功地完成這次旅程了!旅程餘下的部分,我們在沿岸的城鎮和居留地也找到不少對真理有興趣的人。這個問題,人們問了又問:『你們為什麼不留下一些人跟我們一起呢?你們這麼快就要走,真捨不得你們啊!』」
在科爾蘇特,一個家庭很友善,他們邀請五位訪者跟他們一起吃飯。「這家人原本想我們在那裡留宿。不過,因為在那個地方,在離岸40公里處拋錨泊船會好一點,所以我們只好婉拒,把船駛開了。後來我們聽說在第二天大清早,一個大冰山崩裂了,震起的波浪掀翻了14艘小艇,位置就在我們昨晚那裡!」
一行人終於抵達伊盧利薩特,完成了遠征圖勒的旅程。差不多在他們抵達的時候,另外兩位傳道員已經啟程前往格陵蘭東岸的偏遠地區。在這兩個行程裡,傳道員總共分發了1200本書,2199本冊子,4224本雜誌,而且也得到152個雜誌訂閱。現時,傳道員主要是用電話和書信同為數不少的感興趣人士聯絡。
雖然耶和華見證人要付出不少時間、精力、金錢,可是他們卻十分喜樂地執行他們的主的吩咐,要「直到地上最遠的地方,做我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8。
[第28頁的附欄]
格陵蘭的東岸
差不多在那一組見證人抵達圖勒的同一時間,見證人夫婦維戈和索尼婭前往另一個沒有人傳過道的地區——格陵蘭東岸的爾特托克科托奧米伊特(斯科斯比松)。要到這個地方,他們就要先到冰島,乘飛機返回格陵蘭沿岸的康斯特布爾角,再轉乘直升機。
兩位以格陵蘭語為母語的先驅憶述:「這是第一趟有耶和華見證人到這裡來。雖然這裡與世隔絕,可是人們都比我們想像的見聞豐富。況且,他們也很喜歡學習新的東西。他們都是說故事的能手,很愛對我們說他們獵海豹和其他在野外的經驗。」他們對傳道工作有什麼反應呢?
「我們做逐戶傳道的時候碰見J,他是個宗教教理導師。他說:『謝謝你們也探訪我。』我們向他展示我們的書刊,教他可以怎樣運用它們。第二天他走來找我們,想學習有關耶和華這個名字的事。我們運用他的格陵蘭語聖經的腳注向他解釋。我們走了之後,他打了一個電話給我們在努烏克的朋友,表示對我們探訪的謝意。我們一定要繼續幫助這個男子。
「我們也遇見O,他是一個教師,對耶和華見證人有些認識。他讓我們用兩個鐘頭向他班上14歲到16歲的學生說話。我們於是播放見證人的錄像帶給他們看,並且回答他們的問題。《青年人所提出的問題——有實效的答案》a和其他書刊都受歡迎得很。後來我們遇到班上的三個女孩。她們有很多疑問,其中一個最對我們有興趣。她問道:『一個人可以怎樣成為見證人呢?跟你們一樣,一定是挺好的。爸爸也是跟你們志同道合的。』我們答應會寫信給她。
「我們在其中一個居留地碰到另一位宗教教理導師M,而且跟他作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討論。他向我們保證,出外打獵的人一回來就會收到我們留下的書刊。如此這般,他就做了我們在這個偏遠地方的『傳道員』了。」
雖然這次旅程的路程迂迴,過程也很艱苦,可是兩位先驅都同樣感到,他們付出的努力已得到豐盛的回報。
[腳注]
a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