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重擔還是資產?
「良心令我不安!」差不多所有人,都不時受到良心煎熬,這種感覺可以從稍微不自在到極其痛苦。良心不安甚至可以引致抑鬱和嚴重的挫折感。
這樣看來,良心不就是個重擔嗎?一些人也許有這樣的看法。以往的思想家時常認為良心是與生俱來的,是天賦的特質。另一方面,很多人認為良心是上帝賜給人的道德指南。因此,有人叫良心做「上帝在人當中臨在」、「我們的本性」,甚至「上帝的聲音」。
近年來,許多人認為良心大體上是後天養成 的特質——是父母和社會教育培養出來的。例如,有些心理學家說,孩子曉得避免行差踏錯,主要是因為害怕懲罰;他們認為,我們稱為良心的東西,不過是孩子的父母的個人價值標準和信念罷了。別的心理學家認為,社會一般都刻意傳達固定的價值標準。另一些心理學家把良心的煎熬只比作一種衝突——我們自己想做的事,跟專制社會要我們做的事,兩者發生衝突罷了!
即使有種種理論提出來,世上不時有人為了良心的緣故,不惜跟父母、家人,社會對立。有些人為了良心的緣故,甚至甘願犧牲生命!世上的文化雖然因地而異,但是謀殺、偷竊、通姦、說謊、亂倫等行為,差不多普遍被人視為是不對的。這點不是表明,人的良心是與生俱來的嗎?
良心——聖經的看法
論到良心的問題,真正的權威是耶和華上帝。畢竟,「我們是[上帝]造的,也是屬他的。」(詩篇100:3)上帝清楚知道我們的構造。上帝的話語聖經說,人是照著上帝的「形像」造的。(創世記1:26)人受造的時候已有是非善惡感。良心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參閱創世記2:16,17。
使徒保羅在給羅馬人的信中證實這點,說:「眾國族的人沒有[上帝的]律法;不過,他們每逢按本性做律法上的事,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他們自己清楚顯示,律法的本質寫在他們心裡;良心跟他們同作見證,他們在思想裡自省,或受到指控,或獲得開脫。」(羅馬書2:14,15)請留意,大多數人都不是生在上帝給猶太人的律法下的,可是他們仍然跟從上帝律法的一些原則處事,不是出於社會的壓力,而是「按本性」行!
所以,良心絕不是個重擔,而是上帝的恩賜,是寶貴的資產。不錯,良心可能叫我們痛苦。可是,我們只要適當地聽從良心的指引,就可以深感滿足,享有內心安寧。良心能夠指引我們,保護我們,也能推動我們。《詮釋者聖經》評論說:「人想做的事和他認為自己該做的事之間常有道鴻溝,人惟獨填平這道鴻溝,才能在思想和感情上保持健康。」人怎樣才能填平這道鴻溝呢?我們能夠模鑄並鍛鍊自己的良心嗎?下篇文章會探討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