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當擴闊自己的觀點嗎?
一場破壞性極大的地震蹂躪日本西部的神戶市,志願人員本著自我犧牲的精神,迅速趕到災區協助災民。一組醫生請求該市的衛生處供應藥物,卻受到當局一名負責人所峻拒。這名高級職員兼任某大市立醫院的院長,他希望災民到神戶市各醫院求醫,而不是由醫生在賑災中心為他們注射昂貴的藥物或進行靜脈注射。最後,當局還是允准醫生的請求,供應他們需用的藥物;然而,那名職員由於起初頑固死板,看來缺乏同情心,結果受到廣泛的批評。
你可能也曾由於某個操有權柄的人行事偏執,以致身受其害。或者你自己就有行事偏執的傾向。你能夠擴闊自己的觀點而得益嗎?
要對事情有全面的看法
人往往單從一個角度去看事物,結果囿限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人這樣做許多時是受到某些因素所影響,例如教育、人生經歷和背景等。人如果對事情有全面的看法,就能夠作出較明智的決定。舉例說,你如果正駕車駛過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那裡卻沒有交通燈,你只顧向前看是否明智呢?當然不是!同樣,你如果擴闊自己的思想,全面地去了解事情,就能夠幫助你作出明智的決定,同時以負責任的方式行事。這甚至可能保全性命。
在這方面,很可能我們人人都有改善的餘地。因此,要問問自己:「我可以在什麼方面擴闊自己的觀點而由此得益呢?」
你對別人的看法
你觀察別人的時候,所留意的是什麼呢?你傾向於認為別人的言行,不是出於善意就是出於惡意,彷彿不可能有其他動機似的嗎?你把別人對你的評論不是視作稱讚,就是視作侮辱嗎?別人不是完全對,就是完全錯嗎?人有這樣的觀點,就好比一個人拍攝秋天的景色,卻把四周色彩繽紛的景物視而不見,彷彿只看見黑白的影像似的。你是否許多時都特別留意別人品格上的瑕疵呢?要是這樣,你就像一個旅客看到其他遊人缺乏公德,扔了少許垃圾,就非常氣憤,甚至對四周美麗的景色也視若無睹了。——參看傳道書7:16。
我們想想耶和華對人所犯的過錯有什麼看法,無疑可以得益不淺。耶和華雖然知道人有許多弱點和過錯,卻沒有把注意只集中在這些事之上。詩篇的執筆者滿懷感激地說:「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篇130:3)犯過者只要衷心悔改,耶和華就願意不再計較他的過犯。不錯,上帝會寬宏大量地把這人的過犯一筆勾銷,以免讓這些過錯損害了這人與他的關係。(詩篇51:1;103:12)大衛王跟拔示巴通姦,犯了大罪,可是耶和華卻這樣論及大衛:「[他]一心順從我,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列王紀上14:8)上帝為什麼能夠這樣論述大衛呢?因為大衛悔改之後,上帝把注意集中在他的優點之上。耶和華考慮到一切有關的因素,決定繼續向他的僕人表現慈悲。
對於別人的缺點,基督耶穌十全十美地把上帝寬宏大量的看法反映出來。(約翰福音5:19)每逢面對使徒的缺點,耶穌總是慈悲為懷,富於了解。他深深意識到,不完美的人即使「靈……是熱切的,肉體卻軟弱了」。(馬太福音26:41)由於這緣故,耶穌能夠保持耐心,以富於了解的方式處理門徒的弱點和過錯。他絕沒有把注意集中在門徒的缺點之上,相反,他敏於留意他們的優點。
有一次,使徒為了他們當中誰看來地位最重要的問題而爭辯,耶穌於是糾正他們,然後說:「我在考驗中,緊緊跟我在一起的就是你們。我父親同我訂立了契約,把王國賜給我,我也照樣同你們訂立契約,把王國賜給你們,使你們在我的王國裡,在我的桌子上吃喝,又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部族。」(路加福音22:24-30)不錯,雖然使徒們有不少缺點,耶穌卻沒有忘記他們對他的忠心和愛戴。(箴言17:17)耶穌堅信使徒們能夠做得好,也願意做得好,於是跟他們締結了一個契約,讓他們承受天上的王國。不錯,耶穌「愛他們直到終結」。——約翰福音13:1。
因此,假如別人性格上的怪癖或過錯令你反感,要效法耶和華和耶穌的榜樣。要擴闊自己的思想,考慮所有因素。只要以合理的眼光看事物,你就會較容易賞識和喜愛你的弟兄了。
物質施予
基督徒能夠從施予尋得喜樂。可是,我們的施予是否僅限於某種形式呢?例如,我們是否僅通過傳道工作去作出施予呢?(馬太福音24:14;28:19,20)你能否擴闊自己的思想,考慮到別人的物質需要或身體福利,並且在這方面作出施予嗎?當然,所有基督徒都明白,屬靈的施予是至為重要的。(約翰福音6:26,27;使徒行傳1:8)可是,即使屬靈的施予極為重要,物質的施予也是基督徒不可忽略的。——雅各書2:15,16。
我們只要細想一下會眾裡和世界各地弟兄的急切需要,就能夠看出自己可以在什麼方面幫助他們。經濟狀況較好的弟兄向其他弟兄作出慷慨施予,弟兄之間就能夠彼此均等了。這樣,所有弟兄的需要都可以獲得照料。一位基督徒長老這樣說:「假如世上某個地區的弟兄急需援助,其他地區的弟兄就會向他們伸出援手。假如他們沒有能力這樣做,另一些地區的弟兄就會提供協助。因此,無論在世上哪個地區,弟兄的需要都獲得適當的照料。這個國際性的弟兄團體的確十分奇妙。」——哥林多後書8:13-15;彼得前書2:17。
一位基督徒姊妹熱切渴望出席東歐的一個國際大會,卻無法如願以償。可是,她聽聞當地的弟兄十分缺乏聖經,於是託某個能夠出席大會的弟兄把捐款帶到當地,以便讓當地的弟兄購買聖經。藉著這樣做,她能夠享有施予的快樂,得以協助外地的弟兄。——使徒行傳20:35。
聖經教育工作正在世界各地不斷擴展。藉著開闊思想,你也許能夠在這件工作上作出更大貢獻,從而使自己和別人都大感快樂。——申命記15:7;箴言11:24;腓立比書4:14-19。
向人提出勸告
每逢我們要向人提出勸告或糾正,如果我們富於體貼、通情達理,就能夠贏得屬靈弟兄的尊重,也提出真正有效的協助。人許多時都有個毛病,就是只根據幾件事實,沒有弄清楚事情的全貌,就妄下結論。這只會使人覺得我們思想褊狹,甚至思想閉塞,就像耶穌日子的宗教領袖一樣;這些人喜歡用無數的規條奴役人,叫人難以擔當。(馬太福音23:2-4)另一方面,我們如果避免走極端,根據聖經原則提出優良的勸告,盡力效法耶和華,在思想上緊守正義的原則,同時平衡合理,表現慈悲,那麼,別人就會較容易接受和採用我們的建議。
多年前,有些來自幾群會眾的年輕弟兄一起參加運動。可是,他們當中後來形成了競爭的精神,甚至彼此口角。當地的長老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由於意識到年輕人需要消遣,長老並沒有建議他們完全停止體育活動。(以弗所書5:17;提摩太前書4:8)然而,長老卻懷著堅定而合理的態度,提醒他們競爭精神可以導致什麼後果。此外,長老也提出優良的建議,例如請一些較年長而能夠負責任的弟兄在場。年輕的弟兄看出長老的建議的確明智合理,因此樂意聽從。不但如此,他們對長老也更尊重和敬愛。
盡力擴闊思想
即使你並不是蓄意懷有偏見,但你仍要作出努力,才能擴闊自己的思想。你研讀上帝話語的時候,要沉思其中的內容,以求領會和明白耶和華的想法。(詩篇139:17)要設法了解聖經的話的背後理由,以及所牽涉的原則。此外,也要盡力以耶和華的觀點去評估事物。這樣做是跟大衛的禱告一致的:「耶和華啊,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將你的路教訓我!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詩篇25:4,5。
你努力擴闊自己的視角,必定會得益不淺。益處之一是你會以通情達理、富於了解見稱。你在不同情況下向人提出協助時,也更能夠以平衡合理、富於了解的方式行事,從而促進基督徒弟兄團體的團結與和諧。
[第12頁的圖片]
慷慨的施予不但使別人得益,也為施予者帶來喜樂,並且使天父的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