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防仁慈受到濫用
1 耶和華的子民向來以仁慈、慷慨著稱。這樣的精神往往藉著物質施予表現出來,因為我們都努力效法耶穌在他那感人比喻裡談及的好心的撒馬利亞人。(路10:29-37)可是,有些不配獲得援助的人可能試圖利用我們的仁慈。因此,我們對別人表現的愛心必須與「正確的知識和全備的辨識力」保持平衡。——腓1:9,《新世》。
2 在會眾裡:例如,一個人也許說他失業了,或者用其他藉口向人求助,但其實他並沒有積極找工作,反而倚賴別人向他提供生活的必需品。論到這樣的人,使徒保羅吩咐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3:10。
3 『時機和無法預見的遭遇』會臨到我們眾人,所以,我們如果真的在物質上有需要,例如缺乏「日用的飲食」,我們無需過度憂慮,因為耶和華自會向所有愛戴他和遵行他旨意的人提供一切所需。(傳9:11,《新世》;太6:11,31,32)有需要的人可能發覺最好告訴一位長老。各長老也許知道政府設有公共援助計劃;他們也許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辦理申請手續,或者了解申請的資格。無論怎樣,各長老可以衡量求助者的個別環境,以考慮怎樣辦。——可參閱提摩太前書5:3-16。
4 周遊騙子:社方繼續收到報告,說有些會眾給周遊的騙子訛騙了金錢財物。這是不足為奇的,因為聖經警告說:「惡人和騙子必越來越壞,他們欺騙人,也必受欺騙。」(提後3:13,《新譯》)這些騙子通常聲稱他們身陷困境,亟需人資助回鄉的旅費和糧食。他們可能語氣誠懇,可是,在大多數的事例上,他們都不是耶和華見證人,只不過冒充而已。
5 如果有陌生人向你求助,最好把事情跟會眾的長老商討一下;長老可以帶頭決定求助的人是否我們的弟兄。一般來說,長老應當致電給求助者的會眾長老,探知這人在會眾裡的實況。真正的傳道員如有不時之需而要向人求助,他們應該體會到,這樣的查詢是必需的,是為了保護弟兄姊妹的緣故。另一方面,這樣的查詢能夠把騙子的身分揭露出來。當然,我們無需對所有不認識的人過度猜疑,但必須小心提防邪惡的騙子。——也可參閱《月報》80/11,第4頁。
6 睿智的所羅門王勸告說:「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箴3:27)我們要明智地運用辨識力,這樣就可以一方面提防仁慈受到濫用,而同時繼續向人表現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