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親屬又怎樣呢?
1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許多不信的親屬。我們多麼渴望他們能夠同我們一起踏上永生的途徑!如果對方是我們的家人,我們自然更關心他們能否享有永遠的生命。即使經過多年的努力,親屬仍對真理不感興趣,我們也不該斷定他們永不會改變。
2 耶穌向人傳道的時候,「他的弟兄還沒有信從他」。(約7:5)曾經有一段時期,他的親屬甚至以為他瘋了。(可3:21)可是,耶穌從沒有放棄他們。他的幾個弟弟後來終於接受真理。(徒1:14)他同母異父的弟弟雅各成為基督徒會眾的中堅分子。(加1:18,19;2:9)如果你想看見自己的親人接受真理,千萬不要半途而廢;相反,要繼續跟他們談論王國的好消息。
3 要平易近人,而非盛氣凌人:耶穌傳道的方式叫人舒暢,他從沒有強迫別人接受真理。(太11:28,29)他不會說些聽眾聽不懂的事,令他們吃不消。要是你向親屬作見證,要每次給他們一杯,而不是一大桶真理之水!一位周遊監督評論說:「說話適可而止,往往能夠引起親人的好奇心,在作見證方面更有效。」藉著這樣做,甚至反對者也可能受到吸引,開始提出問題,最終對真理養成渴慕之心。——彼前2:2;可參閱哥林多前書3:1,2。
4 許多已婚的基督徒設法向不信的配偶作見證。他們把聖經書刊打開,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對方興趣的資料,結果作了優良的見證。一個姊妹不但打開聖經書刊吸引丈夫的興趣,還故意在丈夫聽得到的地方跟孩子研讀聖經,提出一些對丈夫有益的資料。姊妹有時會問丈夫:「我在今天的研讀裡學到這件事。你有什麼意見?」結果,她的丈夫接受了真理。
5 要尊重對方,切勿焦躁不耐:一個傳道員評論說,「親屬有權持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因此,對方表達意見的時候,要尊重他們的看法。如果對方要求我們不要向他們談論真理,就應該尊重他們的意願。(傳3:7;彼前3:15)對方要是不感興趣,要保持忍耐、表現愛心、樂於聆聽,等待另一個適當的場合,才再次機巧地作見證。正如以下的事例表明,忍耐可以帶來豐盛的獎賞。一個基督徒丈夫受不信的妻子惡待了20年,但他一直保持忍耐。後來他的妻子終於改變態度。弟兄說:「我多麼感激耶和華,他幫助我培養恆忍的美德。現在我的忍耐有成果了:內子終於踏上永生的途徑!」
6 你的親屬又怎樣呢?要表現良好的基督徒行為,繼續為他們禱告,說不定「你可以把他們贏過來歸向耶和華」。——彼前3:1,2,英《新世》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