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因材施教
1 我們傳道教人,要因材施教。有一次,使徒保羅向哥林多的基督徒提到他在教導方面的心得,說:「對什麼人,我就做什麼人,無論如何都要救些人。」(林前9:20-23)保羅這番話表明基督徒要因材施教。所以當我們跟聖經學生討論《知識》書的時候,切記要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導。
2 比如說,我們跟聖經學生討論《知識》第1章以前,最好先讓學生看出宇宙萬物是上帝創造的。當討論到第1章第8段有關亞當夏娃的資料時,要探詢學生對聖經創世記的看法。如果學生需要更多證據,才相信聖經的創世記載,我們可以跟他討論《造物主》第6章一些段落。
3 當聖經學生研讀《知識》第2章有關聖經的真實性時,他知道聖經先知書的成書年份嗎?他看出那些年份著實證明聖經預言真確可信嗎?如果學生不大明白,你可以翻開《新世界譯本》,請學生參看「聖經各卷成書年份表」,然後教導學生日後準備課文時可以怎樣善用這個圖表。
4 華人大都不認識聖經的人物、事跡,也不知道哪個年代有哪些人物、發生了哪些大事。比如說,《知識》第3章第8段提到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學生很可能對這些聖經人物一無所知。這時候,何不給學生看看《故事》書,向他展示相關的圖畫呢?這樣學生就能從討論的資料得益更大。
5 當討論《知識》第9章有關死人的情況時,聖經學生會覺得第3至6段的資料難明嗎?如果學生理解不了,就不妨運用《新世界譯本》的「聖經討論話題」20甲和32乙,根據其中的論點和經文簡單解釋,然後才繼續討論《知識》第9章第7段以後的資料。
6 我們跟聖經學生討論《知識》書的時候,針對學生的背景和理解能力進行教導,就是效法保羅的榜樣。這也表明我們「無論如何都要救些人」。——林前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