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月報》 5/02 3-6頁
  • 要隨處宣講好消息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要隨處宣講好消息
  • 王國傳道月報-2002年
王國傳道月報-2002年
《月報》 5/02 3-6頁

要隨處宣講好消息

1 早期的基督徒熱心傳道。在耶穌基督復活後不到30年,王國的信息就已經「傳遍天下受造的眾生」。(西1:23)他們用什麼方法作見證呢?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挨家逐戶傳道。(徒20:20)可是,他們也效法耶穌的榜樣,隨處宣講好消息。——約4:6,7,39;徒17:17。

2 今天,耶和華見證人也以挨家逐戶傳道著稱。可是,香港越來越多公共屋邨和私人屋苑有嚴密的保安措施,結果傳道員不容易進去逐戶傳道。向管理處投訴的住戶也比以往多了。有些管理員本來很欣賞我們的工作,但為了保住職業,不得不請我們離開。少數樓房更張貼告示,表示不歡迎傳道活動。英語會眾的傳道員在地區重整後,不再有逐戶傳道的地區。我們可以怎樣繼續讓配得的人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呢?——太10:11。

3 我們應該盡量繼續挨家逐戶傳道。我們進入樓房的人數、探訪的時間、應對的態度等,當然應該更謹慎靈巧,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反感或衝突。可是,隨著社會轉變,我們傳道的方式也要轉變。現在是時候學會和習慣隨處宣揚好消息了。在很多國家地區,包括傳道工作受禁制的地區,傳道員久已習慣隨處宣揚好消息。在香港和澳門,英語會眾的弟兄姊妹幾乎完全用逐戶以外的方式傳道,而且取得優良的成果,獲得耶和華所賜的福。

4 有越來越多傳道員正付出特別的努力,在任何可以找到人的公眾地方作見證。這些傳道員起初也有點畏縮和緊張,因為他們習慣以挨家逐戶的方式傳道。可是,現在他們的感覺又怎樣呢?

5 一個經驗豐富的弟兄說:「這給我的傳道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另一個弟兄說:「這令我繼續專心致志地做傳道。」一個年長的先驅發覺:「這樣做使我在頭腦、身體和靈性上都十分振奮……,我可說是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傳道員發現,他現在找到很多以往從未跟耶和華見證人交談過的人。連年輕人也興致勃勃地參與這件工作。一個青年人表達自己的感想說:「我能跟這麼多人談話,樂趣也大得多!」另一個青年人說:「我從來沒有分發過這麼多的書刊!」這一切經驗,全都來自經常有傳道員探訪的地區。

6 分區監督帶頭:「這個世界的景象不斷改變」,所以分區監督不時留意他們每週的傳道安排,盡力讓更多人聽見好消息。(林前7:31)多年以來,分區監督都安排週中各日的早上逐戶傳道,下午做續訪或主持聖經研究。這個安排也許在某些地區仍舊可行。可是,分區監督可以靈活地決定在探訪會眾的一週內,用某些時間做商店見證或街頭見證,或安排一小隊勝任的傳道員到商業大樓、商場、公園、或其他公眾地方作見證。同樣,傳道員可以更加善用傳道時間,接觸更多人。

7 有些長老團發覺會眾要改善某些類型的見證工作,於是請分區監督幫助他們訓練幾個傳道員從事這些活動。這些傳道員跟分區監督一起工作,得到很大幫助。傳道員受過訓練後,就可以轉而訓練其他人。(提後2:2)結果,有更多人接觸到好消息。

8 當然,你不用等到分區監督探訪的時候,才嘗試以上各種見證工作。以下好些建議,在你們的地區實行出來也許會頗有成效:

9 街頭見證:週中早上,有些住宅區很少人在家。人們究竟到哪裡去了?住戶可能上班或買東西去了。你曾在街頭嘗試接觸這些人嗎?這種形式的見證工作只要做得恰當,是卓有成效的。與其拿著雜誌站定在一個地點,不如主動走到人面前,友善地交談。你不必向所有路人作見證。你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悠閒的人,例如在路上漫步、在路旁的車上等候或正在等候公共汽車的人。你可以先友善地打個招呼,然後看看對方有什麼反應。如果對方樂意跟你說話,你可以提及一件你認為他會感興趣的事,然後問他有什麼意見。《月報》刊登的雜誌介紹詞,有不少可以用在街頭見證工作上。

10 一位分區監督請6個傳道員跟他和他妻子一起做街頭見證。結果怎樣呢?「那個早上真不錯,沒有誰『不在家』。我們分發了80本雜誌和很多傳單,而且跟好幾個人談得很暢快。有一個傳道員還是頭一次做街頭見證,他禁不住說:『我認識真理已經好幾年,一直不懂得做街頭見證,真是坐失良機。』過了幾天,會眾積存的雜誌都通通給分發精光!」

11 這位分區監督探訪另一群會眾的時候,知道在一天清早,有幾個傳道員做街頭見證,但成績卻不很理想。作見證期間,一個姊妹只跟兩個人說過話,其餘的路人都忙著上班。分區監督於是建議他們,在那天早上晚一點回到同一個地點做街頭見證。他們照著做,還在那兒留到中午。姊妹晚一點在那裡傳道,成績果然好多了。其中一人分發了31本雜誌、15本冊子,取得7個人的姓名地址,而且開始了兩個聖經研究呢!其他傳道員也有類似的成績,他們十分鼓舞。

12 如果有人看來對真理很感興趣,不妨試試取得他的姓名、地址和電話號碼。與其直接索取這些個人資料,不如婉轉一點,說:「很高興能跟你說話。我想改天再跟你談談,不知道有什麼辦法沒有?」或者你可以問對方:「請問可以怎樣找到你?」有傳道員發現,不少人比較樂意提供手機號碼、傳呼機號碼或辦公地點的電話號碼。很多人都很樂意讓傳道員再探訪他們。有些人喜歡參加我們的聚會,所以要帶充足的地址傳單,尤其是《你想加深對聖經的認識嗎?》。

13 要是對聖經感興趣的人住在另一群會眾的地區,你就應該把有關資料轉交給那群會眾,好讓當地的弟兄進一步幫助他們。請重溫1994年7月《月報》「通過有效的街頭見證找出感興趣的人」一文。讀過後,不妨安排在合適的時間做街頭見證,這樣就可以遇到更多人了。

14 坐車坐船時作見證:一天早上,幾名先驅打算在本地一所學校附近,向等候公共汽車的人作見證。他們跟好些人談得很攏,可是,正談得興致勃勃的時候,車就來了,談話就中斷了。先驅們後來想到一個解決辦法,就是登上公共汽車,在車上繼續向乘客作見證。到達終站之後,先驅們沿來路回程,照樣向人作見證。他們來來回回幾次後,有以下的成績:分發了超過200本雜誌,開始了6個聖經研究。有些乘客很樂意說出自己的地址和電話號碼,讓傳道員續訪他們。第二個星期,先驅又回到車站,照上週的方法再作見證。這一次他們分發了164本雜誌,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一名乘客在分站上了車,在惟一的空位上坐了下來,旁邊是一個先驅。他看了看弟兄,笑著說:「不用說,你有一本《守望台》給我,是吧?」

15 很多傳道員都在乘公共汽車、『小巴』、渡輪、地鐵、火車、飛機的時候向人作見證,成果不錯。怎樣跟身旁的乘客聊起來呢?一個12歲的傳道員乘公共汽車的時候,想引起身旁小女孩的好奇心,就用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拿起一本《警醒!》來看。這個方法果然奏效。女孩問傳道員那是什麼雜誌,傳道員回答說,雜誌探討青年人要應付的問題,又說他自己看了,得益很大,相信女孩也會喜歡看。女孩欣然接受了雜誌。他們的談話給另外兩個年輕人聽見了,他們也向傳道員索取了幾本。說到這裡,司機把汽車停在路旁,回過頭來問他們,雜誌究竟有什麼好處。聽過解釋後,司機也接受了兩本。當然,如果這個傳道員帶不夠雜誌,就不能分發給所有表現興趣的人了!

16 在公園和大型商場作見證:在公園、休憩處和大型商場作見證,是向人傳講王國信息的好方法。你試過嗎?要留意環境,看有誰不太忙或正在等人,然後上前說句友善的話。如果聊得上,就可以婉轉地把話題轉到王國信息。傳道員單獨工作比較好,但要有其他傳道員在附近。不要太引人注目,比如帶很大的傳道袋。要機警謹慎。在一個地點工作一會兒,就到別的地點比較好。如果對方不想跟你說話,就要有禮貌地離去,再找別人聊聊。有一個弟兄用這個方法作見證,結果在一個月內分發了90本雜誌。

17 有的人上公園散散心,有的人帶小孩去玩。我們不想打擾他們,但這也是作見證的好機會。有一個弟兄跟園丁聊起來,發現他很關心毒品問題和兒女的前途。於是弟兄跟他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經常在公園裡教他學習聖經。

18 大型購物商場往往是作非正式見證的好地方。傳道員可以坐在長椅上,友善地同其他坐下來歇息的人交談。如果對方有興趣,就靈巧地送一份傳單或雜誌給他,而且嘗試安排續訪。他們在這裡談幾分鐘,在那裡又談幾分鐘,有時坐著,有時邊走邊找合適的交談對象。當然,我們用這個方法做非正式見證的時候,不要太引人注目。

19 打招呼的時候,語調要親切友善。不妨提出一個問題,然後留心聽對方的意見。要留心聽他說,讓對方看出你重視他的意見。只要可行,就表示同意。

20 一個姊妹向一個年長婦人談到經濟問題。婦人立刻產生共鳴,談得很攏。姊妹取得婦人的姓名地址,在同一個星期就續訪了她。

21 在工商地區作見證:有些會眾的地區中,有一部分是工商地區,其中大部分是零售商店、工商企業、服務機構等。如果這些機構很密集的話,負責安排傳道地區的弟兄可以編製特別的地圖卡,方便傳道員專門探訪;如果這些機構分散在住宅區內,傳道員可以在探訪住宅之餘也探訪這些商店和企業。長老應該請勝任的傳道員定期探訪商業區。這一切安排,都是為了隨處宣揚好消息。

22 你要是沒有在工商地區作過見證,現在卻受邀請參與這種工作,一個讓你「放開膽量」的好方法是,先探訪幾家小商店,待自信心大了一點之後,才探訪規模較大的公司、工廠和服務機構。(帖前2:2)在工商地區作見證的時候,衣著應該跟參加聚會的時候一樣端莊得體,有上班辦公的形像。如果你探訪商店,要盡可能在店員沒有顧客的時候才走進去;如果你探訪企業機構,不妨請求跟經理或負責人說話,表明你帶來了一些有益的資料,讓公司用來協助員工。態度要親切,說話要簡短扼要。你表明來意或離開的時候不用道歉。許多商店或企業都尊重顧客和服務對象,所以不會介意有人為了正當事務到訪。

23 跟店員打過招呼後,可以說:「做生意的人都很忙碌,不容易遇到他們在家,所以我們專程到這裡探訪你,把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留給你看。」然後只用一兩句話評論你要介紹的雜誌。

24 跟公司的負責人見面的時候,可以說:「您好。很多公司都很重視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員工的生活壓力大,工作效率就會下降。所以我們義務提供一種服務,帶來一些免費的資料,讓公司提供給員工參考,幫助他們成功應付生活的種種問題。例如,這裡有一期《警醒!》(或《守望台》),探討某某問題,介紹聖經裡有什麼忠告切實可行。」最後說:「我們深信你自己會喜歡讀讀這篇文章。貴公司如果希望索取更多本送給員工,我們都很樂意提供。」

25 如果有其他雇員在場,而且環境容許,你可以接著說:「請問我可以跟你的雇員簡單說幾句話嗎?」經理如果同意,就得記住,既然你答應只說幾句話,經理自然期望你會守信。如果有雇員希望跟你詳談,最好安排到這人的家裡探訪。

26 有一個小鎮,傳道員跟分區監督一起探訪工商地區。有幾個傳道員以往從沒做過這種工作,起初有點害怕,但做了一會兒後,就覺得輕鬆自在,樂在其中。不到一小時,他們已經向37個人作了見證,分發了24本雜誌和4本冊子。一個弟兄發覺,他們平均一個月做逐戶見證遇到的人,還不及在工商地區一小時內接觸到的人多!

27 製造機會,隨處傳道:耶穌並不只在正式的場合向人作見證。每逢有機會,他都向人宣講好消息。(太9:9;路19:1-10;約4:6-15)請留意一些傳道員怎樣製造機會向人傳道。

28 有些傳道員喜歡在學校門外,向等候兒女下課的父母作見證。由於很多父母都會早20分鐘到達學校,所以傳道員可以善用時間,找一個聖經題目跟他們談談。

29 如果我們的雜誌有專題論述某一類人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很多先驅都會設法特別接觸這些人。例如,《警醒!》2000年11月8日刊登載了「護士勞苦功高」的專題文章。香港有些傳道員帶著這期雜誌去探訪區內幾家醫院、療養院和護士宿舍,反應非常好,總共分發了120本雜誌。在其他國家,有傳道員帶了探討家庭生活和虐兒問題的雜誌去探訪家庭福利機構,機構的負責人告訴姊妹,如果日後雜誌有類似題目,就帶些給他們。在一些會眾,傳道監督安排勝任的傳道員用《警醒!》2001年7月22日刊有關志願工作人員的文章,向區內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作見證,讓人看出耶和華見證人關心社區裡不同的人。如果會眾還有《警醒!》2002年3月8日刊(封面標題:「春風化雨」),不妨安排勝任的傳道員探訪區內的學校。

30 一位區域監督報告說,他跟妻子常常在雜貨店購物時作非正式見證。他們在商店並不十分擁擠的時候才去買東西,在那個時候,顧客大都悠閒地溜達。這樣,他們能跟不少人展開有意義的交談。

31 你會眾的地區範圍內,有某些地點適宜安排非正式的見證工作嗎?這是長老團可以考慮的事。香港有一群會眾定期安排傳道員在機場作非正式見證,分發了幾十本書刊。有時候,有些旅客所來自的國家,傳道員很少。如果旅客表現興趣,傳道員就會給他們傳單或雜誌。香港有一群會眾,一些能說普通話的傳道員購買了海洋公園的年票,每星期都在那裡留意機會向內地旅客作見證,介紹簡化字的書刊。在你自己會眾的地區範圍內,有適合向內地遊客作見證的地點嗎?

32 有些傳道員每逢不獲准進入會眾的某些地區,例如一些保安嚴密的住宅,就留意向當值的守衛或管理處的經理作見證。同樣方法也可以用在裝有閘門的屋邨。一位分區監督用這個方法,跟幾個傳道員探訪了七幢住宅大樓。在每幢大廈,他們都對管理處的經理說,他們雖然不能以常用的方法探訪住戶,但希望經理獲得最新的雜誌。七幢大樓的經理都欣然接受了雜誌,還請傳道員把下一期帶給他們!

33 至於這些大樓中的住戶,傳道員可以通過電話作見證。關於電話見證,1993年8月《月報》的副刊「用電話作見證——可以接觸到許多人」一文,載有不少實用的建議。

34 盡你所能,隨處傳道:為了履行我們獻身誓言,我們應該對傳講王國信息懷有迫切感。為了在別人方便的時候找到他們,我們要把自己的方便擱在一旁,「無論如何都要救些人」。跟使徒保羅一樣,耶和華手下所有獻了身的僕人都應該說:「為了好消息,我願意做任何事,好向眾人傳講好消息。」——林前9:22,23。

35 保羅還說:「所以,我最喜歡誇耀自己軟弱的一面,好叫基督的力量像帳幕一樣覆庇我。……因為我什麼時候軟弱,什麼時候就大有力量。」(林後12:9,10)換句話說,沒有人可以憑著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這件工作。我們需要向耶和華禱告,求他賜聖靈給我們。我們可以確信,只要我們求耶和華賜予力量,他必定會應允我們的禱告。我們對別人的愛心會推動我們,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人,都尋找機會傳講好消息。我們的傳道工作並不限於某幾種形式或某幾種地區。我們關心的是人,尋找的是人,所以我們會決心隨走隨傳,在任何有人的地方宣揚好消息。為什麼不試試在下星期,把這份副刊的其中一個建議實踐出來呢?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