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第1章注釋
馬太 譯作「馬太」的希臘語名字可能是譯作「瑪他提雅」的希伯來語名字的別稱。(代上15:18)「瑪他提雅」的意思是「耶和華的禮物」。
馬太福音 沒有任何一個福音書的執筆者曾在他們的記錄中,明確提到自己就是執筆者。福音書的原文顯然沒有經卷的名稱。在一些抄本中,馬太福音的卷名是Eu·ag·geʹli·on Ka·taʹ Math·thaiʹon(直譯「根據馬太的好消息」或「根據馬太的福音」),而有些抄本的卷名較短,寫作Ka·taʹ Math·thaiʹon(直譯「根據馬太」)。沒有人確切知道這些卷名是什麼時候加上去,或開始使用的,但有些學者估計是在公元2世紀,因為在2世紀末或3世紀初的福音書抄本中,一些抄本有上述較長的卷名。至於使用「福音」(意思是「好消息」)這個詞,有些學者說,這可能是源自馬可執筆的經卷的第一句話:「關於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好消息是這樣開始的。」人們使用這些含有執筆者名字的卷名,可能是出於實際的需要,因為這樣可以區分不同的經卷。
亞伯拉罕的子孫 上帝曾向亞伯拉罕承諾,地上的萬國將會因他的一個後代而贏得福分。馬太的寫作對象是猶太人,因此他的經卷一開始就列出耶穌的族譜,從法律的角度強調,耶穌就是那個實現耶和華對亞伯拉罕的承諾的後代。
大衛的子孫 這個稱呼表示,在大衛的世系中,耶穌就是實現耶和華跟大衛訂立的「王國之約」的那個後代。(撒下7:11-16;詩89:3,4)
子孫 直譯「兒子」。在這個族譜中,這個詞的希臘語原文可以指兒子、孫子或後代。
耶穌基督的族譜 馬太沿著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世系列出耶穌的祖先,而路加則是沿著大衛的另一個兒子拿單的世系記錄的。(太1:6,7;路3:31)馬太記錄的族譜表明,耶穌在法律上有權繼承大衛的王位,因為耶穌在法律上是所羅門的子孫約瑟的兒子。另一方面,路加顯然是沿著馬利亞的世系追溯耶穌的祖先,表明耶穌在血統上是大衛的子孫。
基督 基督是一個頭銜,源自希臘語詞Khri·stosʹ,相當於「彌賽亞」(源自希伯來語詞ma·shiʹach),這兩個頭銜的意思都是「受任命的人」或「受膏者」。在聖經時代,人們會舉行儀式,把油倒在統治者的頭上,確認這個人正式受到任命(膏立)。
族譜 又譯「歷史記錄」「世系記錄」或「歷史書」,希臘語是Biʹblos ge·neʹse·os(geʹne·sis的一個詞形),這是馬太福音一開篇就出現的詞語。希臘語詞geʹne·sis的字面意思是「起源」「出生」或「世系」。《七十子譯本》用這個詞來翻譯意義相近的希伯來語詞toh·le·dhohthʹ。在創世記中,toh·le·dhohthʹ這個詞通常譯作「歷史」。(創2:4;5:1;6:9;10:1;11:10,27;25:12,19;36:1,9;37:2)
父親 在「是……的父親」(直譯「生下」)這個詞組中,「父親」一詞除了指父親,也可以指祖父或家族中的男性祖輩。(太1:8,11)
塔瑪 馬太在彌賽亞的族譜中提到五個婦女,塔瑪是第一個。其他四個分別是:喇合和路得(第5節),她們都不是以色列人;「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第6節);馬利亞(第16節)。這些婦女被記錄在以男性為主的族譜上,可能是因為她們成為耶穌的祖先的過程有一些特別之處。
大衛王 這個族譜雖然提到了許多王,但只有說到大衛時用了「王」這個頭銜。在聖經中,統治以色列的王朝稱為「大衛家族」。(王上12:19,20)馬太在第1節裡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是要強調王國這個主題,並且讓人看出耶穌有權繼承上帝承諾賜給大衛子孫的王位。(撒下7:11-16)
烏利亞的妻子 指的是拔示巴。她的丈夫烏利亞是赫提人,是大衛手下的外族將士。(撒下11:3;23:8,39)
約蘭是烏西雅的父親 這裡的「父親」一詞是指父系家族中的男性祖輩,這樣的用法在族譜中很常見。根據歷代志上3:11,12,大衛世系中從約蘭到烏西雅(也叫亞撒利雅)之間還有三個邪惡的君王(亞哈謝、約阿施、亞瑪謝),但在馬太的記載中被省略了。
父親 這裡的「父親」一詞是指「祖父」,因為約西亞實際上是約雅敬的父親,而約雅敬是「耶哥尼雅」(也叫約雅斤或哥尼雅)的父親。(王下24:6;代上3:15-17;斯2:6;耶22:24)
撒拉鐵是所羅巴伯的父親 雖然在很多經文中,撒拉鐵被稱為所羅巴伯的父親(拉3:2,8;5:2;尼12:1;該1:1,12,14;2:2,23;路3:27),但也有經文說,撒拉鐵的兄弟比大雅是所羅巴伯的父親。(代上3:19)所羅巴伯可能是比大雅的親生兒子,但顯然他在法律上被視為撒拉鐵的兒子。(另見路3:27的注釋)
約瑟 馬太在描述約瑟跟耶穌的關係時,沒有用「是……的父親」這種表達方式。(另見太1:2的注釋)經文只是說:「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馬利亞生了稱為基督的耶穌。」馬太記錄的族譜顯示,雖然耶穌不是約瑟的親生兒子,但他是約瑟的養子,因此是大衛的合法繼承人。路加的族譜則顯示,因為耶穌的母親是馬利亞,所以他在血統上是大衛的後代。
訂了婚 猶太人認為,訂婚是具有約束力的。訂了婚的男女會被視為已經結了婚,不過要等到完婚後才可以住在一起。
神聖力量 在《希臘語經卷》中,這是希臘語詞pneuʹma(普紐馬)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另見詞語解釋)
丈夫……離婚 既然訂了婚的人被視為已經結了婚,約瑟就可以被稱為馬利亞的丈夫,而馬利亞就是約瑟的妻子。(太1:20)他們的婚約需要通過離婚才能取消。
耶和華 在這個中文譯本的正文裡,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在《希臘語經卷》中出現了241次,這裡是第一次。在這241次當中,上帝的名字有4次在原文裡是以縮寫形式出現的。(另見附錄C)
耶和華的天使 這個詞組在《希伯來語經卷》中出現過很多次,第一次是在創世記16:7。這個詞組在《七十子譯本》的早期抄本中出現時,希臘語詞agʹge·los(意思是「天使」或「使者」)的後面都有用希伯來字母寫成的上帝的名字。在以色列的納里耳赫貝耳(Nahal Hever,又譯「哈弗乾河」)發現的《七十子譯本》古卷中,撒迦利亞書3:5,6就用了這樣的寫法。根據專家鑑定,這個抄本的年代介於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年之間。(另見附錄C)有些聖經譯本在翻譯這節經文的「耶和華的天使」時,也保留了上帝的名字。(另見附錄A5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太1:20)
大衛的子孫 為了幫助約瑟做好準備聆聽接下來的信息,天使用「大衛的子孫」來稱呼他,讓他想起上帝跟大衛立約時許下的承諾。(另見太1:1,6的注釋)
接你的妻子馬利亞回家 根據猶太習俗,男女二人訂婚的時候,他們的婚姻關係就開始了,而結婚的程序要等到新郎把新娘接到自己的家裡才完成。一般來說,迎娶新娘的日子是預先選定的,當天也會舉行慶祝儀式。男方以此公開表明,他跟這個女子已經結為夫妻。這樣,他們的婚姻就會為眾人所知,得到承認並被記錄下來,而且具有約束力。(創24:67;另見太1:18,19的注釋)
懷孕 直譯「產生」。在第16節中的「生了」,以及在第2-16節中的「是……的父親」,都譯自同一個希臘語詞。(另見太1:2的注釋)
耶穌 這個名字相當於希伯來語名字「耶書亞」或「約書亞」,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
應驗耶和華通過先知所說的話 馬太福音多次出現類似的話,這顯然是要向他的寫作對象猶太人強調,耶穌就是上帝承諾派來的彌賽亞。(太2:15,23;4:14;8:17;12:17;13:35;21:4;26:56;27:9)
耶和華 下面的第23節引用了以賽亞書7:14,經文說給人徵兆的是耶和華。(另見附錄C3的簡介和太1:22)這是馬太第一次引用《希伯來語經卷》的經文。
看哪! 希臘語是i·douʹ,這個詞常被用來提醒讀者注意接下來發生的事,鼓勵讀者想像當時的場景或留意敘述中提到的細節,也被用來強調或介紹一些新的或令人驚訝的事物。這個詞除了譯作「看哪」,也會按照語境翻作其他詞語,有時則會省略不譯。在《希臘語經卷》,這個詞經常出現在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啟示錄裡。跟這個詞對應的希伯來語詞也經常出現在《希伯來語經卷》中。
處女 在上帝的指引下,馬太在這裡引用了《七十子譯本》中以賽亞書7:14的經文,並且應用在耶穌的母親身上。《七十子譯本》的以賽亞書7:14用了希臘語詞par·theʹnos來翻譯希伯來語詞ʽal·mahʹ。希臘語詞par·theʹnos指的是「處女」,也就是「從來沒有發生過性關係的人」,而希伯來語詞ʽal·mahʹ的含義比較廣,可以指「處女」或「年輕女子」。
以馬內利 這個希伯來語名字也出現在以賽亞書7:14和8:8,10。「以馬內利」是聖經裡一個含有預言意義的名字,可以讓人認出誰是彌賽亞。
耶和華 見太1:20的注釋,以及附錄C3的簡介和太1:24。
跟她行房 直譯「認識她」。在聖經的希臘語中,「認識」這個詞可以是「跟某人發生性關係」的委婉說法。通常譯作「認識」的希伯來語詞也有同樣的用法,這個詞在創世記4:1和撒母耳記上1:19等經文裡都譯作「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