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精讀本》
  • 路加福音第22章注釋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路加福音第22章注釋
  •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相似資料
  • 馬太福音第26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馬可福音第14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約翰福音第12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 路加福音第9章注釋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查看更多
聖經新世界譯本(精讀本)
路加福音第22章注釋

路加福音

第22章注釋

22:1

無酵節,也稱為逾越節 嚴格來說,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和無酵節(尼散月十五到二十一日)是不同的節期。(利23:5,6;民28:16,17;另見附錄B15)但在耶穌的時代,這兩個節期已經變得密不可分,結果包括尼散月十四日在內的這八天被人們視為一個節期。約瑟夫斯曾提到「一個為期八天的節期」,並說「這個節期被稱為『無酵節』」。路加福音22:1-6記載的事件,發生在公元33年猶太曆尼散月十二日。(另見附錄B12)

22:3

加略人 見太10:4的注釋。

22:4

守殿官 希臘語原文直譯為「隊長們」,但路加福音22:52給這個希臘語詞加了「聖殿的」這個修飾語,說明他們是哪一種隊長。他們負責督導那些聖殿的守衛。本節經文也用了「守殿官」這個譯法,讓譯文更清楚易懂。在聖經執筆者中,只有路加提到這些官員。(徒4:1;5:24,26)當一些人跟猶大密謀用看似合法的方式逮捕耶穌時,他們可能也在場參與討論。

22:5

銀子 根據馬太福音26:15,這筆錢的數目是「30塊銀子」。在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馬太提到出賣耶穌的報酬具體是多少。「30塊銀子」可能是指30個在泰爾鑄造的舍客勒銀幣。這個數目看來反映出那些祭司長多麼鄙視耶穌,因為根據法典,30舍客勒是一個奴隸的身價。(出21:32)類似的事也發生在撒迦利亞身上,他在上帝的子民中做先知。當他要求不忠的以色列人為他所做的工作給他報酬時,他們付的也是「30塊銀子」,這說明他們認為他就只值一個奴隸的價錢。(亞11:12,13)

22:7

無酵節到了 正如路加福音22:1的注釋說明的那樣,在耶穌的時代,逾越節(尼散月十四日)和無酵節(尼散月十五到二十一日)已經變得密不可分,結果包括尼散月十四日在內的這八天有時統稱為「無酵節」。(另見附錄B15)本節經文說的是尼散月十四日,因為經文接著說「在這一天要宰殺逾越節的祭牲」。(出12:6,15,17,18;利23:5;申16:1-7)第7-13節記載的事件看來發生在尼散月十三日的下午,也就是人們準備逾越節晚餐的時候,當天日落之後尼散月十四日就會開始。(另見附錄B12)

22:14

時候到了 也就是黃昏到了,這標誌著尼散月十四日的開始。(另見附錄A7和B12)

22:17

接過杯來 這裡談到杯,是因為在耶穌的時代人們慶祝逾越節時會用杯子盛酒傳著喝。(路22:15)聖經沒有提過以色列人在埃及守逾越節時使用酒,耶和華也沒有吩咐他們這樣做。因此,在逾越節晚餐上拿幾杯酒傳著喝的這個傳統,看來是後來才形成的。耶穌並沒有譴責人在吃逾越節晚餐時喝酒,他自己也在「禱告感謝」上帝後跟使徒一起喝了逾越節的酒。後來,他在創立「主的晚餐」時也拿起一杯酒給他們喝。(路22:20)

22:19

拿起餅來……掰開 見太26:26的注釋。

指的是 見太26:26的注釋。

22:20

晚餐 顯然指耶穌在創立「主的晚餐」之前,跟門徒一起吃的逾越節晚餐。耶穌明顯是按照當時普遍受人接納的習俗慶祝逾越節的。他沒有引入任何新的安排去改變或打斷這個慶祝儀式。這樣,生來就是猶太人的耶穌遵守了摩西法典的規定。既然耶穌已經按照法典守完逾越節,這個時候就可以創立新的晚餐儀式,紀念當天他即將面對的死亡。

憑我的血訂立的新約 在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路加記載耶穌在這個場合談到「新約」,這個詞讓人聯想到耶利米書31:31的話。耶和華跟那些受神聖力量任命的基督徒訂立的新約,是因耶穌的贖價犧牲而生效的。(來8:10)在這裡,耶穌提到「約」和「血」,這跟摩西在西奈山上用的詞類似。當時,摩西以居間人的身分主持訂立法典之約的儀式。(出24:8;來9:19-21)正如牛羊的血使上帝跟以色列人訂立的法典之約生效,耶穌的血則使耶和華跟「上帝的以色列」訂立的新約生效。對「上帝的以色列」來說,新約在公元33年五旬節開始生效。(來9:14,15)

……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有些抄本沒有第19節後半段(「是為你們犧牲的……」)和第20節,但早期的權威抄本是有這些內容的。(關於希臘語文本是怎樣根據古抄本確立的,另見附錄A3的更多資料)

22:21

你們看,出賣我的人正跟我一起 第21-23節的記載顯然不是嚴格按照時間順序跟上文連接的。比較一下馬太福音26:20-29、馬可福音14:17-25以及約翰福音13:21-30就可以看出,猶大在耶穌創立「主的晚餐」之前已經離開。後來耶穌稱讚使徒,說他們在他受考驗時沒有離棄他,那時猶大肯定不在場,因為耶穌不可能這樣稱讚猶大。另外,耶穌也不可能跟猶大「立約」,讓他「同得王國」。(路22:28-30)

22:22

離去 有些學者認為,這是「離世」的委婉說法。

22:25

恩主 希臘語是eu·er·geʹtes(直譯「[向別人]施恩的人」),這個詞常被當作榮譽頭銜,用來尊稱王室貴族或有名望的人,特別是公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基督的門徒當中,那些「帶頭的」不該像世上的統治者一樣自視為「恩主」,認為別人應該對他們感恩戴德。(路22:26)

22:26

帶頭的 譯作「帶頭」的希臘語詞he·geʹo·mai也出現在希伯來書13:7,17,24,用來描述監督在基督徒會眾裡的工作。

為人服務 這裡用的是希臘語動詞di·a·ko·neʹo,相關的名詞是di·aʹko·nos(僕人),指那些不斷謙卑地為別人服務的人。聖經曾用這個名詞來指:基督(羅15:8);基督的僕人,不論男女(羅16:1;林前3:5-7;西1:23);助理僕人(腓1:1;提前3:8);家裡的僕人(約2:5,9);政府官員(羅13:4)。

22:27

服務 希臘語是di·a·ko·neʹo,這個動詞在本節經文出現了兩次。(另見路22:26的注釋)

22:29

我也跟你們立約,讓你們也同得王國 譯作「立約」的希臘語動詞是di·a·tiʹthe·mai,跟意思為「約」的名詞di·a·theʹke相關。在使徒行傳3:25、希伯來書8:10和10:16,這兩個詞同時出現,組成譯作「訂立……誓約」或「立……約」的詞組。在本節經文裡,耶穌談到了兩個約,一個是他和天父之間的約,一個是他和那些被上帝挑選到天上去的門徒之間的約,這些門徒會跟他在王國裡一起施行統治。

22:30

跟我同席吃喝 跟某人同席吃喝,意味著大家以朋友相待,享有和睦的關係。因此,如果人有殊榮經常跟王同席吃喝,就表明這個人備受恩寵,跟王關係密切。(王上2:7)耶穌在這裡向忠心的門徒承諾,他們會跟他享有這樣的關係。(路22:28-30;參看路13:29;啟19:9)

22:31

要篩你們……像篩小麥一樣 在聖經時代,人們會把經過脫穀、揚穀的小麥放進篩子裡,然後用力搖晃篩子,使小麥的籽實漏下去,跟麥稭和麥糠分開。(另見太3:12的注釋)由於耶穌即將經歷的種種考驗,他的門徒也會受到考驗。耶穌把門徒將要面對考驗一事比作「篩小麥」。

22:32

回頭 又譯「回來」。看來耶穌指的是彼得失足後回頭改過。彼得之所以會失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既過度自信又懼怕人。(參看箴29:25)

22:34

雞 四卷福音書都提到了雞叫,但只有馬可的記載增加了一個細節,說雞會叫兩次。(太26:34,74,75;可14:30,72;路22:60,61;約13:38;18:27)根據《密西拿》,在耶穌的時代耶路撒冷確實有人飼養公雞,這證明聖經的記載是可靠的。這裡說的「雞叫」可能發生在凌晨時分。(另見可13:35的注釋)

22:40

要不斷禱告 這次的勸勉看來是對11個忠心使徒說的,顯然只有路加記錄了下來。(參看平行記載太26:36,37)當晚耶穌再次提出相同的勸勉,這次除了路加福音22:46,平行記載馬太福音26:41和馬可福音14:38也記錄了。耶穌第二次的勸勉,只是對陪他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三個門徒說的。(太26:37-39;可14:33-35)路加記載耶穌曾兩次提出這個勸勉(路22:40,46),這證明他在寫福音書時特別強調跟禱告有關的事。還有一些跟耶穌禱告有關的記載也是其他福音書沒有的,例如路加福音3:21;5:16;6:12;9:18,28;11:1;23:46。

22:42

求你為我撤去這個杯 見可14:36的注釋。

22:43

一個天使 在四卷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路加提到有一個天使從天上來到,給耶穌加添力量。

22:44

他的汗珠如血滴似的 路加也許是打了個比喻,目的是說明基督的汗珠好像血滴似的,或者描述他的汗流出來時,就像血從傷口滴出來一樣。另外,有些人認為耶穌的血也許從皮膚滲出,跟汗混合在一起。根據報導,有人曾在承受極大壓力時出現這種情況。血或血的成分的確有可能從完好的血管壁滲出,這個現象稱為「血細胞滲出」。有一種病就稱為「血汗症」,病人可能會排出帶血或帶血色的汗,或者排出含血的體液,導致汗珠像血滴一樣的情況。當然,耶穌的情況到底是怎樣,以上都只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滴在地上 一些早期抄本有第43,44節,但其他抄本則沒有。不過,大多數聖經譯本都有這兩節經文。

22:50

他們有一個人 根據平行記載約翰福音18:10,拿劍「向大祭司的奴隸砍去」的人是西門·彼得,而那個奴隸的名字叫馬勒古。(另見約18:10的注釋)

向大祭司的奴隸砍去 見約18:10的注釋。

22:51

醫好了他 在四卷福音書的執筆者中,只有路加提到耶穌醫好了大祭司的這個奴隸。(太26:51;可14:47;約18:10)

22:53

時候 直譯「小時」。希臘語是hoʹra,在這裡用作比喻,指一段相對較短的時間。

黑暗掌權了 這裡說的「黑暗」指的是在比喻意義上處於黑暗的人。(參看西1:13)使徒行傳26:18在談到「黑暗」的同時,也談到了「撒但的權下」。撒但促使人做出黑暗的行為,導致耶穌被處決,在這個意義上撒但掌權了。例如,路加福音22:3談到加略人猶大時說,「撒但進了他的心」,之後他就出賣了耶穌。(創3:15;約13:27-30)

22:60

雞就叫了 見可14:72的注釋。

22:64

先知你說吧 有些譯本翻譯為:「說預言吧!」但這些人不是要耶穌預告什麼,而是要他靠著上帝的啟示說出打他的是誰。本節經文表明,迫害耶穌的人當時蒙住了他的臉。因此,這些人是故意刁難被人蒙住雙眼的耶穌,要他說出打他的是誰。(另見太26:68的注釋)

22:66

長老議會 希臘語是pre·sby·teʹri·on。一個相關的希臘語詞是pre·sbyʹte·ros(直譯「較年長的男子」),在聖經裡主要指那些在社區和國族裡擁有權力和職責的人。雖然這個詞有時指年紀較長的人(例如路15:25中的「大兒子」和徒2:17中的「老年人」),但並不限於指實際年齡比較大的人。本節經文裡的「長老議會」顯然是指公議會,也就是位於耶路撒冷的猶太最高法庭,由祭司長、抄經士和長老組成。聖經常常同時提及這三個群體。(太16:21;27:41;可8:31;11:27;14:43,53;15:1;路9:22;20:1;另見詞語解釋「長老」以及本節經文的注釋:他們的公議會大廳)

他們的公議會大廳 又譯「他們的公議會」。公議會指位於耶路撒冷的猶太最高法庭。譯作「公議會大廳」或「公議會」的希臘語詞是sy·neʹdri·on,字面意思是「一同坐下」。雖然這個詞泛指集會或會議,但在以色列可以指宗教方面的司法機構或法庭。這個希臘語詞既可以指組成這個法庭的成員,也可以指法庭所在的建築物或地點。(另見太5:22的注釋;詞語解釋「公議會」;附錄B12,其中標示了公議會大廳的可能位置)

22:69

人子 見太8:20的注釋。

在大能者上帝的右邊 在統治者的右邊意味著地位僅次於統治者。(詩110:1;徒7:55,56)譯作「大能者……的右邊」的希臘語詞組,也出現在平行記載馬太福音26:64和馬可福音14:62。本節經文說人子會坐在「大能者上帝的右邊」,這暗示耶穌將會獲賜大能或權力。(可14:62;另見太26:64的注釋)

22:70

對,我是 直譯「你們自己說了」。原文的說法是表示確認的慣用語。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