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第7章注釋
猶太人 在約翰福音,這個詞在不同的語境裡有不同的意思。「猶太人」可以泛指屬於猶太民族的人、住在猶地亞的人,以及在耶路撒冷城裡或附近居住的人。這個詞還可以用來指一群特定的猶太人,他們固守由人添加在摩西法典之上的傳統,而這些傳統往往跟法典的精神相違背。(太15:3-6)在這些「猶太人」當中,最有勢力的就是仇視耶穌的猶太宗教領袖。從上下文可以看出,「猶太人」一詞在這段記載以及約翰福音第7章的其他一些經文裡,指的都是猶太宗教領袖。(約7:13,15,35上;另見詞語解釋)
住棚節 這是《希臘語經卷》唯一一次提到住棚節的地方。這裡說的是公元32年秋季的住棚節。(另見詞語解釋以及附錄B15)
猶太人 在這裡,「猶太人」可能指聚集在耶路撒冷過住棚節的一般民眾,但也可能指猶太宗教領袖。(另見約7:1的注釋)
猶太人 看來指的是猶太宗教領袖。(另見約7:1的注釋)
猶太人 這裡指的看來是猶太宗教領袖,這一點可以從第19節耶穌問他們的話看出來,他說:「你們為什麼要殺我?」(另見約7:1的注釋)
沒有上過學府求學 又譯「沒有受過教導」。耶穌不是沒有受過教育,他只是沒有在猶太宗教導師任教的高等學府接受過教育。
聖經 直譯「字」。在原文裡,「認識(精通)字」是一個慣用語,意思是「知書識字」,在這裡看來指「精通聖經」。
照著自己的主意 又譯「自作主張」,直譯「出於我自己」。身為上帝的首要代表,耶穌總是聽從耶和華的吩咐,按照耶和華的指示說話。
割禮 見詞語解釋。
在安息日為人施行割禮 摩西法典規定,以色列男子都必須接受割禮,而且必須在出生後第八天這樣做。(利12:2,3)割禮對以色列人非常重要,就算那天剛好是他們極其重視的安息日,也要施行割禮。(另見詞語解釋「割禮」)
那些首領 這裡說的是猶太人的首領。耶穌在地上傳道時,以色列既受羅馬帝國統治,也受猶太人的首領管轄。猶太人的首領中最顯要的群體就是公議會,由包括大祭司在內的71位長老組成。羅馬政府把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公議會,讓他們負責管理猶太人的事務。(另見詞語解釋「公議會」)
我是他的代表 直譯「我是在他旁邊的」。原文用了希臘語介詞pa·raʹ(字面意思是「在……旁邊」),這不僅表明耶穌是上帝派來的,也強調他就在耶和華身邊,彼此關係密切。在這個意義上,耶穌是上帝的「代表」。
差役 指耶路撒冷聖殿的守衛。看來,他們是為公議會辦事並由祭司長管轄的。他們的職責跟宗教警察類似。
猶太人 由於上下文提到了祭司長和法利賽派的人(約7:32,45),這裡的「猶太人」看來是指猶太宗教領袖。(另見約7:1的注釋)
散居……的猶太人 直譯「流散在外的人」。在這裡,希臘語詞di·a·spo·raʹ指的是住在以色列以外的猶太人。猶太人流散各地(歷史上稱為「大流散」)是因為他們被其他民族征服而被迫離開故土,首先是在公元前8世紀被亞述人征服時,然後是在公元前7世紀被巴比倫人征服時。(王下17:22,23;24:12-17;耶52:28-30)只有一小部分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以色列,其餘的人仍然散居各地。(賽10:21,22)到公元前5世紀,在波斯帝國的127個省裡,看來都有猶太人的聚居地。(斯1:1;3:8)在約翰福音7:35,這個詞特別用來指那些散居在「希臘人中間」的猶太人。公元1世紀,在以色列以外的地方,例如敘利亞、小亞細亞、埃及,以及羅馬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包括希臘和羅馬),很多說希臘語的地區都有猶太人聚居。由於猶太人積極幫助人歸信猶太教,結果很多人都對耶和華以及他給猶太人的法典有所了解。(太23:15)公元33年五旬節,來自很多不同地方的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人都到耶路撒冷過節,而他們都聽到關於耶穌的好消息。因此,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境內散居一事,促進了基督教的快速傳播。
最後一天 指的是住棚節的第七天,即猶太曆提斯利月二十一日。這一天也稱為「這個節期的大日子」。(申16:13;另見約7:2的注釋;詞語解釋「住棚節」以及附錄B15)
正如聖經說 看來,耶穌不是直接引用了某一節經文,而是間接提到了以賽亞書44:3;58:11以及撒迦利亞書14:8等經文的內容。兩年多以前,耶穌跟那個撒馬利亞女人談到「活水」時,強調了得到這種水的人會獲得的益處。(約4:10,14)但在本節經文,耶穌表明「活水」也會從「信從」他的人裡面「流出來」;當門徒把這種水分享給別人時,就好比有這種水從他們裡面流出來了。(約7:37-39)《希臘語經卷》中的很多記載都表明,從公元33年五旬節開始,耶穌的門徒在領受了神聖力量之後,就受到推動跟所有願意聆聽的人分享這種能帶給人生命的水。(徒5:28;西1:23)
有活水的江河流出來 耶穌可能是在借用當時住棚節期間的一個習俗來教導人,這個習俗就是:在早晨獻祭的時候,祭司會把從西羅亞池取來的水連同酒倒在祭壇上。(另見約7:2的注釋;詞語解釋「住棚節」以及附錄B15)《希伯來語經卷》並沒有提及住棚節的這個習俗,這個習俗是後來添加的。大部分學者認為,祭司在節期的七天裡都會按照這個習俗去做,到第八天就不再這麼做了。節期的第一天是安息日,當天祭司倒出的水是前一天從西羅亞池取來放在聖殿裡的。隨後的幾天,負責取水的祭司會拿一個金器皿到西羅亞池去打水。他會算準返回聖殿的時間,確保自己在其他祭司準備把祭物放在祭壇上的那一刻到達。他穿過水門進入祭司院的時候,會有一些祭司三次吹響號筒來宣告他已經抵達。接著,水會被倒進一個連接到祭壇底部的盆裡,與此同時酒也會被倒進另一個盆裡。然後,聖殿會響起伴奏的音樂和「頌讚詩篇」的歌聲(詩113-118),這時參與崇拜活動的人會朝著祭壇揮舞棕櫚枝。這個儀式可能會讓前來歡度節期的人想起以賽亞的預言:「你們會從帶來拯救的水泉歡歡喜喜地打水。」(賽12:3)
當時神聖力量還沒有賜下 神聖力量,直譯「普紐馬」,希臘語是pneuʹma。(另見詞語解釋「魯阿;普紐馬」)這個詞在本節經文出現了兩次,都是指上帝的神聖力量。耶穌和當時聽他講話的人都知道,從很久以前上帝就開始運用自己的神聖力量(創1:2及腳注;撒下23:2;徒28:25),也把這股力量賜給他的忠心僕人(士3:9,10;11:29;15:14)。因此約翰在這裡說的顯然是,神聖力量會以一種嶄新的方式造福不完美的人。在之前的時代,上帝從沒有通過神聖力量呼召任何一個僕人到天上去。公元33年五旬節,得到榮耀的耶穌把他從耶和華那裡得到的神聖力量傾注到門徒身上。(徒2:4,33)這是上帝第一次讓不完美的人有希望成為靈體去天上生活。受神聖力量任命後,這些基督徒就能理解很多他們之前不能理解的事。
被詛咒的 法利賽派的人以及猶太人的首領驕傲自大、自以為義,看不起那些聽耶穌教導的民眾,還說他們是「被詛咒的」。這裡用的希臘語詞是e·paʹra·tos,含有蔑視的意味,暗示這個詞所形容的人受到了上帝的詛咒。猶太宗教領袖還用一個意思為「土民」的希伯來語詞ʽam ha·ʼaʹrets(安·哈阿雷茨)來表達對普通民眾的鄙視。其實,這個詞原本沒有不尊重的意思,而是用來指某個地方的居民,不僅包括窮苦卑微的人,也包括地位顯要的人。(創23:7,「當地的……人」;王下15:5,「人民」;結22:29,「這片土地上的人」)不過,到了耶穌的時代,這個詞專門用來指那些被視為不懂摩西法典的人,或那些沒有一絲不苟地遵守拉比傳統的人。後來拉比的著作就證實了這一點。很多宗教領袖都鄙視這樣的人,不肯跟他們來往或一起用餐,也不肯買他們的東西。
難道你也是來自加利利的嗎? 當尼哥德慕為耶穌辯護時(約7:51),法利賽派的人這麼問等於是說:「你是在維護他、支持他嗎?你這樣做不是自降身分,把自己弄得像個愚昧落後的加利利人一樣嗎?」這個問題顯然反映出這些猶地亞人對加利利人的鄙視。由於公議會和聖殿都在耶路撒冷,那裡無疑雲集了一大批法典的導師。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有句猶太諺語說:「找財富,去北方[加利利];求智慧,去南方[猶地亞]。」但有證據表明,加利利人並非不懂上帝的法典。加利利的各城各村都有法典的導師以及作為教育中心的會堂。(路5:17)對於尼哥德慕提出的問題,法利賽派的人的傲慢回應表明,他們根本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去了解耶穌的出生地其實是伯利恆。(彌5:2;約7:42)他們也沒有看出以賽亞的一個預言已經應驗,這個預言把彌賽亞的傳道活動比作「明亮的光」,而這道光會照耀在加利利。(賽9:1,2;太4:13-17)
不會有先知出自加利利 這樣說等於無視以賽亞書9:1,2的預言,經文預告「明亮的光」會出自加利利。有些學者進一步指出,法利賽派的人是在武斷地認定,微不足道的加利利既不會有先知興起,也從來沒有出過先知。法利賽派的人的看法其實跟歷史不符,因為先知約拿就來自加利利的迦特希弗,這座城距離耶穌長大的地方拿撒勒只有4公里,在拿撒勒的東北偏北方向。(王下14:25)
7:53
最早期的權威抄本都沒有約翰福音7:53-8:11的內容。這12節經文顯然是後來添加到約翰福音裡的。(另見附錄A3)這些經文既沒有出現在現存最早的兩份包含約翰福音的紙莎草紙抄本,即公元2世紀的《博德默爾紙莎草紙抄本2號》(P66)和《博德默爾紙莎草紙抄本14,15號》(P75),也沒有出現在公元4世紀的《西奈抄本》和《梵蒂岡抄本》。這些經文最早出現在公元5世紀的一份希臘語抄本(即《伯撒抄本》)裡,但公元9世紀前的其他希臘語抄本都沒有這些經文。早期大多數語言的聖經譯本也沒有包含這些經文。一些希臘語抄本把這些額外的話放在約翰福音的末尾,但另外一些抄本則把這些話放在路加福音21:38後面。不同的抄本把這些話放在不同的地方,這一點也證明這些內容是憑空杜撰的。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些經文不是約翰福音原文的一部分。
根據一些希臘語抄本和其他語言的譯本,這些經文的內容如下(在各抄本和譯本裡稍有不同):
53 他們就各自回家去了。
8 耶穌卻到橄欖山去。2 破曉時分,他又來到聖殿,民眾都來見他。於是他坐下來教導他們。3 抄經士和法利賽派的人帶了一個通姦時被捉住的婦人來,叫她站在中間,4 就對耶穌說:「老師,這個女人通姦的時候當場被捉住。5 摩西在法典上規定我們要用石頭打死這種女人。你說怎樣呢?」6 當然,他們這樣說是要試探耶穌,好得著把柄指控他。耶穌卻彎腰,用手指在地上寫起字來。7 他們不住地問他,他就站起來對他們說:「你們誰是無罪的,就先拿石頭打她吧。」8 他又彎腰繼續在地上寫字。9 聽見這句話的人卻由長老開始,一個一個地出去,單留下耶穌和原來站在眾人中間的女人。10 耶穌站起來對她說:「婦人,他們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11 她說:「先生,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