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
為什麼要對人友善?對誰友善?怎樣才能避免危險的友誼?
儘管今年來科學在普世促成很多改變,人還是需要人。對大多數人說來,泛泛之交並未能滿足需要;反之他們要求深厚的交情。這種交情達到足以深心信賴的地步。他們需要一個勇於負責、忠實可靠而在有需要時樂意予以援手的摯友。
理想的情況是,一個人大部份的感情需要均在基督徒的家庭關係內獲得滿足。兒童若有敬虔的父母和彼此相愛的兄弟姐妹便有很好的理由感覺滿足。在這種溫暖氣氛和交往中長大的兒童會成為快樂平衡的人而不致老是向別處尋求感情需要的滿足。
可是,即使在家中不乏友誼,兒童也可能有感覺有結交新朋友的需要。年齡相若的兒童所給與的切磋可以頗為有益。在另一方面,在家庭圈子內外缺乏友誼使許多孩子感覺寂寞。這乃是青少年當中一個普遍的難題。
許多父母們有鑑於此,便試圖滿足子女對友誼的殷切需求。他們可用的方法之一是在彼此之間養成一種更密切的關係。青少年的父母若讓他們有機會表達思想及幫助他們解決疑難和不安,他們便會覺得生活更加快樂。在坦白的討論中兒女可以從父母的鼓勵和教訓獲得保護。
有時另一個少年的友誼也可以給與所需的鼓勵。一位中年人寫及自己的少年說:「我在十餘歲時常鬧情緒,什麼原因卻記不起了。在一個特別糟的星期裡,我情緒低落到極點;我覺得自己醜惡不堪,無人了解及無人喜歡。在這個當兒電話響了。一位中學同學……打電話來。『有什麼不對嗎?』他聽到我的聲音時溫柔地問道。『你的聲音聽來好像你在全世界沒有一個朋友似的——我還未死呀!』這也許是我喜歡的甜言蜜語——可是二十年來我卻從未遺忘。在那天晚上我又重新有了笑容和生氣蓬勃了。」
怎樣交朋友
有些人在結交朋友方面似乎很有天才。有些人需要學習交友的藝術。而他們也能夠學會。還有些人則既無交友天才,也不願學習交友之道。他們需要幫助。無論你屬於哪一類,要交朋友就需要關心別人,關心他們的思想是什麼,感覺如何,以及為什麼憂愁。你必須同情地關懷別人所做的事。你必須接納別人的優點與弱點。你也必須樂於犧牲和幫助別人達到他們的目標。
美國詩人兼散文家萊夫·愛默遜有一次說:「結交朋友的唯一方法便是要作一個朋友。」倘若你需要朋友,幫助別人好了。這應該很容易辦得到,因為今日許多人都需要幫助。若有工作要完成的話,要自告奮勇去做。工作可以幫助人建立感情。
邀請別人到家裡吃頓飯或僅是喝杯茶或咖啡而清談一下也行。你可以說,「星期六晚上來我們家裡好嗎?」即使他們在這時間不方便前來,最低限度他們也知道你喜歡與他們多點交往。
也許友誼的起點是春風滿面地說聲「好嗎?」你必須表示喜歡別人。倘若你向別人微笑招呼,殷勤致意,你所得的反應可能會出乎你意料之外。
保持友誼的要訣
友誼與植物相似之處是必須培養。若要產生甜美有益的果子就必須加以灌溉和照料。
友誼並不會自動保持。反之這需要計劃。在我們每週辦事的時間表中,可以將交友活動包括在內。我們可以記下某些人的名字,以便上門探訪,打個電話或寄一封短簡問候,或送點禮物致意。我們多麼容易疏忽了朋友,只因他們是朋友。但熟諳交友藝術的人會計劃與某幾個朋友每星期或每月聚餐一次。
保持友誼的一項幫助是一起做事。例如一位朋友教另一位烹飪。在此之後,烹飪的喜樂可以使談話和生活都更為豐富。也有人鼓勵朋友偕遊或一同做事,例如參觀博物館,到公園散步或野餐等。
各處一方也許會阻止朋友敘首,可是溫暖的書信卻能打消這種隔膜。打個電話也可以使別人知道你關心他們。你也許能夠與老朋友一同渡假以重溫友誼。舊友重逢乃是最暢快的樂事之一。
解決難題
朋友之間有時也會產生嫉妒的難題。有些人可能希望你只與他們交往。可是友誼的意思也包括將朋友與別人分享。這樣行需要人有謙遜的態度。我們需要有能力抑制憤恨之心而不讓它阻撓和毒害感情。好朋友既不是暴君也不是奴婢;反之他們在這方面保持適當的平衡。
友誼也暗示到要約束自己。一旦變成彼得所謂「好管閒事」便很危險,因為這樣行很快便會破壞友誼了。因此檢討一下自己的言談是有益的。——彼得前書4:15。
再者,今日是一段忙碌的時候,我們不能期望別人經常探訪或招待我們。上帝所感示的箴言(25:17)說:「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煩厭你,恨惡你。」
當你應邀在晚上到朋友家裡赴宴時,明智的作法是不要叨擾主人太夜。通常客人去後還有許多東西要收拾,倘若逗留太久便會使主人十分辛苦了。有些人因為太晚告辭以致不像以往那麼長受邀請。有些為了年齡、健康的理由或必須早起而無法熬夜的人可能因為客人時常逗留得太晚而不敢像從前那麼慷慨好客。
與那一種人做朋友
也許持久友誼的最重要因素便是我們所選擇的朋友。許多人所犯的錯誤是結交朋友著重利害關係,他們選擇朋友是看朋友擁有什麼或對他們有什麼幫助而非因為朋友是怎樣的人。這種友誼通常無法保持得很久。
也有人交友僅為了登龍或提高身份。他們的友誼被自私的目的玷污了。「你要留心結交重要的人物,否則便無法上進,」他們說。這與基督徒所為相去何啻天壤。(雅各書2:1)基於自私的友誼是空虛和徒然的。——路加福音14:12-14。
選擇朋友時應以敬虔的方式有所取捨。甚至上帝在交友方面也有所取捨。上帝稱亞伯拉罕為朋友,因為亞伯拉罕對他具有信心。(雅各書2:23)詩篇第十五篇指出上帝為那些「寄居在他帳幕的人」定下崇高的標準——並非每個人都受到歡迎。耶穌基督也為想與他為友的人立下標準。他對門徒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約翰福音15:14。
你又如何呢?你在交友方面有所取捨嗎?在這方面你有可靠的指南嗎?既然我們會從朋友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擇交自然是明智之舉。
在質素方面,我們若選擇上帝和基督稱之為友的人為友,那就不會犯錯誤了。我們可以期望這樣的人具有愛心、忍耐、仁慈,良善和自制等美德。(加拉太書5:22,23)擁有這些美德的人自然會成為良友!沒有任何東西比對上帝的愛更能將朋友團結起來。正如聖經所載,路德向拿俄米說:「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路得記1:16,17。
獻了身的基督徒必須記得幾項安全的聖經原則作為擇友的標準。例如其中之一是:「濫交敗壞善行。」另一項原則是:「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上帝為敵。」(哥林多前書15:33;雅各書4:4)由此我們看出正確的擇交不但能夠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而且對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亦有直接影響。
既然我們想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就要明智地留心他的道的忠告避免與某些人交往。什麼人呢?例如保羅論及「貪愛錢財的人」——這些人終日以發財為念。他也舉出「違背父母,」「狂傲」和「不能自約」及「愛宴樂不愛上帝」的人。(提摩太後書3:2-5)這些人也絕不可與之為友。若能緊守聖經的這項忠告,你便會獲得真正的保護。
真正的朋友應該可信可靠。因此我們應該確知我們的朋友不是愛講我們閒話而傷害我們的那種人。關於這種「朋友」,聖經說:「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箴言17:9,17;18:24。
選擇志趣和目標與你相同的朋友也很重要。倘若你朋友的興趣會將你引到其他方向去,你便可能喪失你一生的目標了。這特別以希望一生忠心事奉上帝的人為然。
因此從上帝的道聖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真正的有誼。這種友誼可以促進基督徒的友愛,鼓勵坦白的思想交流,使人在患難中獲得安慰以及予人為人服務的機會。友誼令人生活更豐富,並且帶來極大的喜樂。所以要對人友善——要作一個朋友。
[第6頁的圖片]
邀請別人與你分享食物是建立友誼的好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