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牠們作V字形飛行
根據美國加州工藝學院兩位空氣動力學專家最近所作的結論,候鳥大量遷移時作V字形飛行自有其切合實際的理由,看來雀鳥以此方式飛行可以彼此推動而加長飛行路程達百份31之多。此種理論差不多完全根據空氣動力學定律而非來自觀察雀鳥的飛行。可是專家們對V字形角度及飛行距離所得的結論如與觀察候鳥飛行所得的結論十分相似。
根據他們的結論,每隻鳥飛行時在翼尖留下一股強烈的向上氣流或向上的空氣動力。隨後的鳥若趁機以這種方式上升,便可以更容易前進。這很像鷹或滑翔機師所用的方法,即利用上升的氣流繼續升空,雀鳥以此方式飛行減少了前進的速度,可是卻伸展了飛行的路程,既然候鳥須要遷移幾千哩的路程,你可以體會到這種飛行方式遠較切合實際。
你也許以為在V字形方式的飛行中,帶頭的鳥吃力得多。可是專家們的計算卻指出,帶頭雀鳥兩旁的鳥兒在這種飛行方式中所形成的向上氣流足以幫助牠前進,但這卻視乎雀鳥的飛行距離及V字的形式如何而定。很可能帶頭的鳥的確要花更多力氣,因此牠必須是最強壯或最善於飛行的鳥。同時V字兩端最外方的鳥若稍為落後也可以減少牠們的負擔。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幫助雀鳥在這種飛行方式上保持適當的位置呢?分析指出鳥兒若越位趨前便立刻會感到工作負擔增加了。這會使牠退回適當的位置上。牠若落後則工作可能減少,但也許有一種「社會壓力」逼使牠追上去。分析家推斷加拿大野雁在飛行時不斷鳴叫其實是要催促懶惰的鳥兒保持飛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