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鳥的飛行
《儆醒!》雜誌駐英國通訊員報導
1953年夏季,在完成征服額非爾士峰之後,艾文希拉建爵士和坦辛諾基很驚異地看到一隻大鳥在27,000呎(8,200公尺)上空飛行。這項報導使鳥類學家和鳥類愛好者大感興趣。結果引起一些問題如:與此有關的是那一類的鳥?若為求生之故,這類或別類的鳥能飛得更高嗎?
鳥類學家深知雀鳥在為求生本能所驅時會飛得高於平時。這樣行也許是要避免碰撞途中的障礙物如山嶺等。或者,牠們也許為了找尋美味的昆蟲。棲息於低地的雀鳥在遷移時會比任何時候飛得較高。據觀察所得,有些候鳥如鵜鶘、野鴨、和鶴均會高飛3,000至8,000呎(900至2,400公尺)。田鳧和雲雀高飛至6,000呎(1,800公尺)以上,千鳥和磯鷂曾飛上10,000至12,000呎(3,000至3,700公尺)。在每個例子上,雀鳥所飛的高度都足以使牠們避開途中的障礙物。牠們會飛得更高嗎?
據觀察結果的報告,答案是「肯定」的。若干年前在喜馬拉雅山,據報有兩種低地鳥——麻鷸和長嘴鷸——曾在20,000呎(6,000公尺)上空飛翔。
有人觀察到高飛的候鳥在天氣惡劣時會降下低飛。這表明牠們並不拘限於一定的飛行模式,反之,牠們憑本能選擇低飛而不飛在風暴之上以期通過風暴。
飛行的型式
一切飛行型式可以分為鼓翼、翱翔或滑翔三類。翱翔和滑翔只有相當大的鳥才能做到。這兩種飛行型式在本能上自然低速,但需要額外的揚力。鳥的大翼及其重量(發出巨大動力)可以供應所需的揚力。《雀鳥》一書(《生活自然文庫》中的一卷)詳細地指出:「翱翔的鳥兩翼面積廣闊而重量不大,可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1)翼面寬廣,尾作扇形的,例如禿鷹、鷹和兀鷹,(2)兩翼特長而相當狹窄的海洋上空流浪者如海鷗、軍艦鳥和信天翁等。」
鳥翼的形狀和大小與身體重量的關係也是決定飛行型式的因素。例如,翼幅較大而身體較重的鳥要更多鼓翼才能在空中不墜。蜂鳥要不斷急轉才能飛在空中。較大的鳥如鷓鴣和海鴨鼓翼極快,牠們也能滑翔,但僅限於短程。另一方面,蒼鷺和鵜鶘等大鳥身體較翼幅為小,鼓翼也較慢。
跳躍的鳥
甚至我們時常在園中欣賞到的跳躍的鳥也是熟練的旅行家。山鳥、畫眉鳥、鳴雀、山雀和細小精壯的鷦鷯都是經常的遠方旅行者。
每年秋季有大批雀鳥離開斯干的納維亞和東歐的巢飛往英國西、南部享受較溫暖的冬季。然後在春天飛回原地,英國東岸的雷達觀察顯示小鳥到達時的速度通常在時速30哩(48公里)以下,高度不超過3,000呎(900公尺)。
雀鳥若能繼續留在空中一段長時期,飛行速度可能成為影響高飛能力的因素。此外,長時間飛行也取決於各種雀鳥的特有飛行型式。型式——不論是鼓翼、翱翔或兩者兼備——則主要取決於鳥翼的結構和大小,以及體重和胸肌的發達。
適應能力對遷移的重要
候鳥若要飛越高山以去到最終目的地,就必須具備特殊的耐力。這需要一種驚人的高度適應能力,而大多數長途飛行候鳥的適應能力是取決於有能力在體內貯藏大量脂肪的。若干種鳥在長途飛行之前,體重可能比平時增加至雙倍。
上升的溫暖氣流和不同風速的效果
雀鳥也會利用溫暖氣流。當這種氣流開始以柱狀暖空氣上升時在下面被冷空氣截斷。暖氣流於是像個巨大暖氣泡沫般急速上升。當暖氣流上升時,海鷗、禿鷹等鳥遂扶搖直上。歐洲候鳥中最壯觀的白鸛在一開始就利用這些暖氣流作長途南遷。牠們從西班牙、荷蘭或萊恩河一帶出發,乘暖氣流高飛然後向西南滑翔至直布羅陀海峽和越過非洲。
鸛鳥也和其他雀鳥一樣,先在上空翱翔然後開始滑翔。鳥類學家形容滑翔為最簡單的飛行方式。它比鼓翼或盤旋較為單純和省力。無疑你曾觀察過燕子又來又去地滑翔,僅需拍幾下翼就能作出悠長和優雅的飛行。不少雀鳥在著陸之前先作滑翔,其中較顯著的是整隊飛行的雁和鵜鶘。
可是,滑翔鳥中效率最高的莫如信天翁。例如,信天翁類中的阿房鳥在一年中以九個月時間在南半球飛翔。牠們利用洋面和50呎(15公尺)上空的不同風速滑翔。較高的氣流由於不須抵抗海浪的摩擦而較強和較快,使鳥也滑翔得較速。然後,在氣流速度較緩時,牠遂以高速展翅上騰。
高飛的蜂鳥
既然許多大鳥是以高飛能力著稱,據報若干種蜂鳥在16,000呎(4,900公尺)上空飛翔似乎是件怪事。這種小鳥是能夠在剎那間向後飛的罕有雀鳥之一。牠們鼓翼的迅速也令人驚異。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紅喉蜂鳥每秒鐘能拍翼50至70次似乎難以令人置信!鵜鶘正好與此相反,牠每秒鐘只需拍翼1.3次便可在空中保持飛行。
顯然,有人懷疑細小的蜂鳥怎麼會有足夠的精力飛到16,000呎(4,900公尺)高空。答案很簡單。蜂鳥所到的高處是在終年積雪的厄瓜多爾的安第斯山區附近,山脈的峰巒從8,000呎(2,400公尺)至20,000呎(6,000公尺)以上。這些特殊的鳥是以棲息在安第斯山高處為人所知,牠們在飛行時有個良好的開始使牠可以高飛。
「在高處棲息的鳥」
因此,其他「在高處棲息的鳥」也飛得高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有安第斯兀鷹,這種巨鳥與加州兀鷹的大小相若,住在安第斯山最高處。那末,這些巨鳥之一被人看見在安第斯山12,958呎(3,950公尺)高峰以上的6,700呎(2,040公尺)上空從容飛翔是不足為奇的。
候鳥高飛的已知最高紀錄也許是數年前在喜馬拉雅山最高峰上所見的一群大雁。當科學家們在拍攝印度上空的太陽照片時,看見雁群排開V字陣勢飛渡額非爾士峰頂,高度約為29,000呎(8,800公尺)。
艾文希拉里和他的嚮導所見的高飛鳥又如何?沒有人能辨認出來。牠可能是大鷹類中的髭兀鷹。這些髭兀鷹有時被人看到在額非爾士峰一帶的24,000呎至25,000呎(7,300至7,600公尺)上空飛翔。
這些雀鳥,例如高飛雁、兀鷹或髭兀鷹在必要時能飛得更高嗎?極有可能!
[第21頁的圖片]
加州兀鷹
鵜鶘
沙鷗
信天翁
鳴雀
蜂鳥
海鴨
長嘴鷸
東方金千鳥
加拿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