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1/8 19-20頁
  • 地下奇觀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地下奇觀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耶他洞之行
  • 發現和採險
  • 遊覽開始
  • 令人驚嘆的形成過程
  • 上層的美術陳列室
  • 別有「洞」天
    警醒!2001年
  • 洞穴
    洞悉聖經(上冊)
  • 大理石洞穴
    警醒!2005年
  • 肯尼亞獨特的洞穴居民
    警醒!1992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1/8 19-20頁

地下奇觀

《儆醒!》雜誌駐黎巴嫩通訊員報導

沒有一位雕刻家能雕出地球內部所表現的奇美。這裡是一處令人目眩神迷的奇異地方——有五顏六色的鐘乳石和石筍,精美的石室,明亮如水晶的湖水。

世上不少地方有地下巨穴。而黎巴嫩的巨穴卻以美麗著名——輝煌的耶他鐘乳洞。它們處於黎巴嫩山脈中,離蔚藍的地中海不遠。

耶他洞之行

最近我們決定前往參觀這些鐘乳洞。從貝魯特出發,我們沿著地中海一帶駕車約三十分鐘便抵達都格河。此河的發源地便是耶他洞。

此地是古代世界的軍事要衝。法老王曾在這裡大戰赫人。敘利亞諸王從這條路去征服推羅和西頓。在威士柏西安將軍率領下的羅馬兵團通過這條路去敉平耶路撒冷的叛亂。可是他們都沒有察覺近在咫尺的地下奇美境界!

發現和採險

耶他洞僅在一百多年前才被人發現。一位名叫湯遜的美國人在狩獵之際在山洞中覓地藏身。他聽聞潺潺水聲,於是好奇而小心地循聲前往。他非常驚異地來到地底湖的岸上。由於前路茫茫,他便向黑暗處鳴槍。答案來了——是個大空谷的回音。耶他洞於是在1836年被人發現。

三十七年之後,在1873年,貝魯特水務局的兩位工程師,麥士和和白里士,作進一步的探險而發現了都格河的發源地。他們是首先看見彩色繽粉的鐘乳石和石筍的人。此後有更多的人前往探險而發現更多的奇觀。最後有人到達了洞穴的最深處——全長達四哩以上!

有一處地方是最勇敢的洞穴探險家才敢上去的,洞穴的頂達200呎高!這個裝飾華麗的洞穴在1955年開放。任人參觀。1958年在河上超過160呎高之處又有人發現上層石室;其中有數以千計的鐘乳石。它在1967年八月正式開放。

遊覽開始

我們抵達洞穴內部時,留意到空氣比外面冷得多。耶他巨穴的溫度終年常在華氏59°左右。來到有水之處時,我們踏上平底船式的輕舟,懷著極大的期待心情向地洞內部前進。

船夫站在船頭,熟練地用長竿在黑暗中撐著小舟前進。水道相當寬闊,可是不久便轉入狹路了。右面有一塊巨石,早期探險家稱之為「軟木塞」,因為它擋住去路使他們不敢前進。通過這裡時,我們開始看到各種各色的鐘乳石。

這些優美的鐘乳石掛在洞頂,像巨大的冰柱、簾幕、吊燈、垂珠般垂下來。顏色多麼絢爛——褐色、紅色、白色!同時,洞底突出許多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石筍。有些像巨大的柱子和樹木;有一條看上去極像比薩斜塔。其他則像細頸罎、水母、甚至人和動物的形狀。多處的石筍連接著下垂的鐘乳石而組成堅固的石柱。

令人驚嘆的形成過程

令人驚異地,偉大的雕刻家僅用極簡單的工具便鑿出這些藝術傑作。石灰石和水是基本成分。事實上,鐘乳石一詞的意思是「點滴的石」。

首先是水從上面的地土滲入洞裡,帶著從石灰石分解出來的碳酸鈣徵粒。掛在洞頂的水滴蒸發得很慢,留下來的碳酸鈣在洞頂組成環形結晶體。結晶愈積愈多,水滴則繼續慢慢蒸發而將沉澱物留下。

有時尚未完全蒸發的水滴墜了下來,沉澱物便形成顛倒的鐘乳石,亦即石筍。這些石形成得極慢。我們看到一條驚人的大柱。每麼壯麗!它一定有五十呎高!

耶他洞並不是世界最大的地穴。美國肯塔基州的巨型地洞有150哩以上的探險隧道!可是,在耶他洞中卻可以泛著輕舟,在清澈晶瑩的湖水上悠然欣賞美景。

上層的美術陳列室

經過二十五分鐘在平靜的地底湖泛舟之後,我們還有四十分鐘的旅程,參觀引人入勝的上層美術陳列室。那裡的奇景毫不遜色。

上層美術陳列室有各種形狀的鐘乳石和石筍——或紅或綠地像寶石般輝煌燦爛。有些看來像成林的松樹。一切鐘乳石中最美麗的是稀有的白色方解石,它由純粹的碳酸鈣形成。

大多數形成物都是顏色混合的。碳酸從土壤中提出礦物質,它們組成各種顏色。鐵形成黃色、橙棕和紅色。錳形成黑色,而銅則呈青綠或微藍。難怪地下的境界是如此可愛了。

寧靜與幽寂使我們只能細語。鐘乳石滴落石筍的水聲打破了寂靜。上層美術陳列室使人感到它像個巨大的音樂廳,而事實上,它的目的正是如此!在這感人的環境中聆聽音樂是何等美妙!

不錯,偉大的雕刻家鑿出了一個悅人眼目的地下奇觀。難怪我們參觀耶他洞的人都不覺由衷地讚美造物主。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