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熱的活燈
誰會想到小小的甲蟲竟是光學工程師夢想中的模型呢?不錯,某種稱為螢火蟲的甲蟲是個活的燈,可是牠們的光都沒有熱。螢火蟲的光在觸到時甚至沒有絲毫溫暖。人造電燈泡由於發熱而消耗了許多電力,可是造物主所創造的活燈卻能將百分之百的能化為光。
為什麼這些活燈,如螢火蟲,要發出光來呢?放光有什麼目的呢?誠然,放光的昆蟲使人覺得有趣,但其真正目的卻是在黑暗中找尋同類的異性,以滿足求偶的本能。
北美洲普通種類的雄螢火蟲在溫暖的晚上會乍明乍滅地發光,或上或下地飛翔。螢火蟲的光多數是黃色;但也有些種類所發的光是背包、藍色或橙色的。
螢火燈的燃料是一種稱為螢光素的化合物。當它與氧氣接觸時,便發生一種觸媒作用而觸發了產生無熱的光的過程。
每種螢火蟲——大約有2,000種——都有其獨特的閃爍方式,與各種雀鳥有其獨特歌聲無異。雌螢火蟲看見她所找尋的明滅訊號時便發出回答的閃爍。雌蟲很少響應異類的螢光。有時雌蟲會響應雄蟲所發與她相類的閃爍,但下次的閃光若是長度不對,她便不再「開掣」放光了。
雌螢火蟲在看到合乎理想的閃爍時,她便亮起燈來保持特定的明滅,直至雄蟲前來求偶為止。
可是,螢火蟲的訊號並非時常都收到繁衍種族的效果。有一類雌蟲能以誘惑方法捕食。她能模仿許多種雌蟲的響應訊號引誘異種的雄蟲前來,然後捕而食之。
東南亞和南太平洋有些放光蟲與北美螢火蟲的個別閃爍不同。這些螢火蟲可以調節明滅程度而協調一致地閃爍。牠們能以有規則的螢光照明全樹。
有一位遊客描述他在菲律賓的民答那峨島所見說:「那裡有兩棵樹,大小與蘋果樹相若,彼此距離約100呎每天晚上伏在樹上的螢光蟲同時發光,首先是一樹通明,然後是另一樹。每棵樹必定伏著數以千計的螢火蟲,然而,發光的時間完全相同以致少有或永無一點螢光在錯誤的時間放出。……這種景象是這麼罕見和美麗,使我認為這是菲律賓最特出的奇事之一。」
有人認為這是雄螢火蟲將光聚攏起來,使雌蟲留意到牠們的所在。至於雄蟲怎能使自己的發光與鄰近的雄蟲一致還未為人所知,但牠們大多數是齊明齊滅,好像由一個開關掣控制一般。
另一種神祕景象便是南美那些稱為「火車蟲」的活燈。這種毛蟲長約三吋,有異乎尋常的發光設備。牠的頭上有枝大紅燈——牠是以發出紅光知名的少數昆蟲之一。沿著體長另有十一對綠白色的光。當所有的光亮起來時,牠看上去好像電炬通明的火車。火車蟲的紅色頭燈是獨立的,當其他光體亮著峙,它可以亮著,但其他的光熄滅時,它也可以單獨亮著。
火車蟲的祕密是什麼呢?牠與螢火蟲的祕密相同。只有紅光是例外。怎會如此呢?光上有濾過器罩著使其變紅嗎?不是,由於光的本身富於紅色素。至於紅色素怎麼產生,科學界還未完全了解。
科學家們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效地廣泛運用造物主所創造的活燈的冷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