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道就是真理」
亞述——窮兵黷武的帝國
在今日的世界裡,軍國主義居於重要的地位。目下一般人均認為國家安全有賴於軍事力量。列國將巨量金錢花在維持軍力和軍隊方面。有時甚至政府的權力也操在軍人手中。
軍國主義當然不是一件新事。在左右古代世界的霸權中,亞述是個傑出的軍國主義帝國。曾有一個時候,「亞述」這名稱令人聞之喪膽。它的大軍征服許多城市、國家和民族。在公元前第八世紀,亞述王西拿基立通過他的發言人拉伯沙基誇口說:「列國的神有那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列王紀下18:33。
亞述人對待戰俘十分殘忍。有些俘虜被活生生燒死或剝皮。有些被釘在尖柱頂上,這些柱子由他們的腹部穿入胸腔。還有些人被挖去眼睛,他們的鼻、耳和手指被切掉。俘虜時常被人用繩子牽著走,而這些繩子繫在穿過俘虜鼻子或嘴唇的鉤子上。
亞述人對待頑抗者的殘忍手段傳揚出去無疑在軍事上對他們大為有利。由於懼怕成為亞述的凶殘手段的犧牲者,許多城市紛紛投降。這樣亞述不用費多大力量便達到他們的主要目的,即迫使被征服的人民進貢。他們甚至容許這些進貢的民族擁有相當的權力。在若干方面,這與現代強國的作風頗相似,只要它們在其他國家的商業利益獲得保障,它們便與之保持友好。
古代的亞述記錄大部份論及軍事的功跡。歷代的君王大言不慚地誇張他們的戰跡和殘酷,戰場的情景時常是宏偉宮殿裡浮雕的題材。奧斯汀賴爾德爵士根據考古學發現評論說:
「亞述的王宮必定極盡堂皇富麗之能事。……[在第一個殿裡]戰爭、圍城、勝利、狩獵的收穫,宗教儀式等場面均被雕塑在石膏上,髹以燦爛的色彩。在每幅雕刻的圖畫下面刻著描述其上場面的鑲銅碑銘。在雕刻品之上則描繪其他的事件——君王在太監和兵士侍候之下接見囚犯,與其他帝王結盟,或主持某些聖典。這些畫像都有鬆以彩色,設計精巧高雅的邊緣。象徵式的樹,有翅的牛和巨獸都在裝飾中十分顯著。在殿的前端豎著國王的巨像,打扮整齊站在天神面前禮拜,或從太監手中接過聖杯,有兵士、祭司或神祇侍候他。」
這段描述表明戰爭與宗教有密切的關係。亞述王是至高的亞述神亞薩的大祭司,而戰爭則是國教最真實的表現。狄格拉派立茲王一世論及所作的征戰說:「我主亞薩鼓勵我勇往向前。」亞述王帝亞薩班尼普在他的紀年表中說:「我奉亞薩、辛、沙瑪斯、拉曼、彼列、拿標、尼尼微的伊斯他、尼臬、尼哥和紐斯喬諸神之命進軍瑪尼,大獲全勝。」沙根王經常在出戰之前向伊斯他女神禱告求助。亞述軍隊進行時在隊首舉起諸神的旗號,顯然是木或金屬柱上的象徵物。他們十分重視兆頭,而兆頭則是藉著察看祭牲的肝,雀鳥的飛翔或觀察星座的位置而決定。
祭司從亞述軍隊的勝利得著很多好處,所以他們實際鼓勵人戰爭。W.B.萊特在《古代的城市》一書中說:「戰爭是國家的事業,祭司是戰爭永久的煽動者。他們大部份靠戰利品維持生活,而且比其他人優先享受戰利品,因為這個窮兵黷武的民族非常虔信宗教。」
從這種背境我們可以很容易了解為什麼聖經稱亞述的首都尼尼微「為流人血的城。」(那鴻書3:1)耶和華上帝對這城,實際上對整個亞述帝國,忍耐了很久。但是他通過他的先知指出尼尼微必定會成為荒場。例如西番雅先知在上帝感示之下論及耶和華會採取什麼行動,說:「[他會]使尼尼微荒涼,又乾旱如曠野。群畜,就是各國的走獸必臥在其中。」——西番雅書2:13,14。
這個預言終於在巴比倫王拿布普拉撒和瑪代人賽亞薩利斯的聯軍圍攻尼尼微時獲得應驗。這個城顯然被大軍焚毀,因為許多亞述浮雕均被火所損毀或有火燒和煙薰的痕跡。關於尼尼微,巴比倫的年代記報導:「他們將城中和廟宇的財物劫掠一空,使城[變成]一個廢堆。」這樣,隨著首都尼尼微的荒涼,強大的亞述帝國遂衰亡了。直至今日尼尼微還是個廢墟。在春天,牛羊在基仁吉土墩附近或上面吃草,兩個土墩中有一個說是該城的遺址。
亞述帝國的結局多麼有力地證明上帝的道的真確性,同時表明軍事力量並不是真正的保護!雖然這種軍國主義獲得祭司的支持,卻不能夠挽救亞述。同樣地,今日宗教領袖的祝福和贊同並不會使犯了流血罪的世人和國家不用在宇宙至尊主宰耶和華上帝面前為他們的強暴行為負責。所以,我們應當決心跟從上帝所嘉許的途徑,因為這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和保護。正如箴言18:10說:「耶和華的名是堅固臺。義人奔入便得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