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3 11/8 7-9頁
  • 什麼人從「綠色革命」獲得最大利益?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什麼人從「綠色革命」獲得最大利益?
  • 警醒!1973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更急切的需要
  • 分配不均
  • 「綠色革命」可能變為「紅色」
  • 「綠色革命」怎樣了?
    警醒!1981年
  • 「綠色革命」是什麼?
    警醒!1973
  • 僅是「綠色革命」就夠了嗎?
    警醒!1973
  • 品種紛繁,生命攸關
    警醒!2001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3
《警》73 11/8 7-9頁

什麼人從「綠色革命」獲得最大利益?

當一般人讀到「綠色革命」所帶來的驚人豐收時,他會作下什麼結論呢?他大概會認為有愈來愈多的貧民有米果腹,飢民的數目便會日益減少了。

事實果然如此嗎?很不幸地,情形並非如此。需要最殷的人並未獲得最大益處。我們從農業專家解釋種植高產量新品種所需的條件便可以看出理由。

條件之一是,據印第安那大學病毒學教授佛拉沙解釋,新種「需要大量施肥」才能大量生產。因此肥料成為必需品。但在落後的國家裡,肥料未必能大量供應。

即使肥料供應充足,也要農民有力量購買才行。貧窮國家的農民大多數本身便十分貧困。因此,通常獲得較大利益的是買得起肥料的小康農民而不是挨饑抵餓的赤貧者。

更急切的需要

還有一樣需要甚至比肥料更為急切。在《印度的綠色革命》一書中,作者法蘭克爾聲稱:「粗短型小麥種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充分的水量供應。事實上,在植物的長成周期內作定時灌溉乃是獲致高產量的基本條件。」禾稻甚至比小麥更需要水。

灌溉與降雨不同。新種穀物無法依靠不確定的降雨。它們需要經常的灌溉。因此確保水量供應是必需的。灌溉的水可能以引水道從河流引來。但貧窮的地方往往沒有這些設備。大多數的地方是用水泵從地下抽水上來。

這一切都需要科學技術;挖掘運河需要有機械;製造水泵需要有工廠。再者,法蘭克爾說:「此外,新麥還需要複雜的農業設備才能獲致最高產量,如:改良的犁、圓鋤和耙以保持士壤水平的正確[否則灌溉便不切實際];播種機和施肥機作淺土種植和保持苗與苗間的間隔均等;此外也需要有植物保護設備以防止銹病和其他植物病。」

誰有力量購置這一切設備呢?唯獨那些原已相當富有的農民。

請留意保護設備是不可少的。這包括要大量運用殺蟲劑以保護新穀。殺蟲劑不但需要金錢購買,同時本身是一種染污物。可是,濫用殺蟲劑的人往往以兩害相衡取其輕為藉口。飢民所關心的不是殺蟲劑的長遠禍害。他只希望獲得食物果腹。然而,在後來要付出代價卻是無可避免的。

概括這些條件,《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聲稱:「只要靠新種並不能改革農業。若要充分發揮新種的遺傳性能,非有灌溉、大量肥料和殺蟲劑不行。」這一切都需要金錢。這正是又窮又餓的人所缺乏的。

分配不均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印度的綠色革命》一書聲稱:「新科技的利益分配得非常不均。」

《保存生命的方程式》一書支持這項結論,說:

「我們可以說『綠色革命』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我們必須記得印度有四分之三的耕地是沒有灌溉設備而以『乾地』耕作法為主的。主要為了這個理由,該國有很大部分土地尚未受到綠色革命所影響;在同樣廣大的地區中,只有小部分是『沙漠的綠洲』。

「受綠色革命影響的僅是少數而非大多數人,不僅由於環境因素,同時也因為大部分農民缺乏資源。……可望而不可即的改革在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造成了可能導致騷亂的難題。這便是綠色革命的高度評價中陰暗的一面。」

因此,總收穫和總收入雖有增加,分配卻甚為不均。例如,在印度的兩大產麥地帶,拜哈省和尤塔·柏勒第殊估計有百分之八十的耕地面積是八畝以下的。這意味到農民大多數沒有本錢去博取新科技的利益。在真正有急需的人當中,只有較少數蒙受利益。事實上,據說印度有一億八千五百萬務農為生的人其田地都在五畝以下。

同時,在許多貧窮國家中,佃農的耕地都不是自置而是從佃主租來的。近年來土地價格飛漲。在接近「綠色革命」有所收效的地帶,地價往往漲至三、四或五倍。結果租值亦隨之飛漲,佃農更加難於謀生。有些地主看出新的農作物有利可圖,遂決定自己耕種。於是地主將佃農逐出,使他們淪為無地可耕的工人。

農村地方無地工人的數目大得驚人。僅在印度一地,無地可耕的人據說達一億以上。隊此之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貧民擁擠在都市中。

在印度,這些無地的工人加上耕地不及五畝的貧農共達差不多三億人!這佔了印度農村人口的大部分。他們大多數過著赤貧的生活,平均收入據說每人每年僅得200盧比(約21美元)。

結果如何呢?《印度的綠色革命》聲稱這「其實將[貧民的]經濟情況導致完全惡化的地步。」一位經濟學家在《保存生命的方程式》一書中寫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因此,「綠色革命」所能幫助的僅是一些最不需要幫助的人。在全球的落後的國家中,這形成了一個極為棘手的難題。

「綠色革命」可能變為「紅色」

難題的廣泛程度從印度總理甘地夫人的話可以見之。在對印度各省省長發表的演說中,她說:「現時的警告是,綠色革命除非與基於社會公平的革命相輔而行,否則綠色革命便無法保持綠色。」

弦外之音是綠色革命可以變成「紅色」,意即變成共產主義以反抗貧窮、飢餓和不平。這是一件曾經屢次發生過的事。窮人目擊自己的環境日益惡化,而別人,特別是富人,卻因新科技大有所獲,於是憤然反抗。

我們不應該以為這僅是一個國家的特殊情況而已。反之這其實是普遍的情形而不是例外。哥倫比亞一位農業部官員在該國的糧食會議中告訴與會者說:「綠色革命正避開需要最殷的人。它加深了『有』與『無』之間的鴻溝。」

此外,澳洲的《通報》週刊說:「糧食供不應求主要不是一個農業難題而是一個經濟難題。事實上,大多數人貧窮到無力購買他們所需的較好食物,即使有這樣的食物供應。」不錯,甚至在美國也有此種情形存在。政府一方面付錢給農民以抑制生產,同時卻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營養不足,買不起適當的食物以維持良好健康。

鑑於這種情況,聯合國糧食農業機構首長波爾瑪在不久之前發表的一項報導中聲稱:「農產的增加在分配方面變得愈不均勻,結果在過去數年,飢餓與營養不足的人在數目上反而不斷增加。」

[第8頁的圖片]

「印度的綠色革命」一書解釋僅有少數人從中獲益,大多數窮人卻愈來愈窮。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