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話要熱心?
時維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仍在進行之際,法國總理維維安里訪問美國,在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發表演說。他雖然用法語演講,但一位不懂法語的聽眾卻說對他的演講著了迷。「我為演講的奇妙品質既感動而大為興奮」這位聽眾解釋說。
在另一方面,你也許曾經聽過一些毫不動人的演說,雖然你明白講者所說的每一個字。一位美國律師說;「我聽過本國許多名人演說都單調不堪。我很為聽眾難過。他們無法不打瞌睡。」
為什麼聽眾雖然不明白演詞,而演講仍可以生動有趣,甚至令人感動呢?可是,為什麼有些演講在語言方面雖然人人了解,卻是這麼沉悶以致令人打瞌睡呢?
什麼使演講動聽
答案大半繫於演講的方式。有一次一位老婦人向一個青年傳道員指出這件事實而令他畢生難忘。傳道員問婦人對他剛才所作的傳道演講有什麼評論。她承認演講的資料的確不錯,但是告訴傳道員說:「你若對自己所講的訊息不感覺興奮,又怎能期望我們受感動呢?」
這位婦人的確一語道破使演講動人的關鍵。那便是講者對所講的資料感覺興奮和熱心。他若是真的言出由衷,他那生動、熱誠的講法必能把握聽眾。他們會坐直傾聽。但講者若缺乏熱誠,他便會發現難於把握聽眾,儘管演講的內容十分豐富。
你無疑希望充滿熱心地說話。可是一個人的談話若缺乏此項特質又如何呢?慣常的原因何在?我們可以怎樣培養熱心這種品質呢?
天生的品質
可慶幸地,熱心是大多數人所具有的天生品質,特別以兒童為然。當你偶然經過一間學校時、請停下來聽聽兒童活潑的叫聲、笑聲和談話。他們的談話絕不會單調或沉悶!
或者你會聽過孩子的熱切懇求。「媽媽,求求你!」孩子懇求說。「讓我和其他女孩子出去玩玩吧。我們不會去得太久。我答應回家便清潔我的房間!請你准我去吧?」孩子說話時,聲音、眼色和面容都反映著懇求母親的允准。母親若遲疑不允,孩子便會眼淚盈眶,使懇求更加動人。
成年人通常不會完全失去這種天生的熱心。你曾聽過一位喜歡釣魚的人大談自己的收獲和怎樣使大魚上釣嗎?或者你會聽過一群婦女談論行將舉行的婚禮或其他社交事件嗎?無論男女,在與朋友們談得投機時,熱誠表現得多麼自然!他們的姿勢、面部表情、聲調的抑揚緩急、語意的強弱變化,往往是不期而然的。可是這個人若站在同一群朋友面前發表演說,情形又如何呢?
你知道得很清楚。自然、熱心的談話方式往往消失無遺,那人的演講既沉悶又無味。何以故呢?有什麼改變了呢?其實改變甚微。
講者的朋友這時也許增多幾個,排列成行地坐著而已。可是,真正的改變是眼不能見的。改變發生在講者的思想和態度方面。他也許變成羞怯窘困。他感覺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朋友則變成了他的批評者。若然,他就會對自己的說話能力失去自信,結果也失去了天生的熱誠。
在演講方面培養熱心
在演講方面培養熱心的首要條件是對聽眾作正確的估計。請記得,他們不會因為排列成行坐著便變成你的敵人。他們也不是批評家。反之,他們是你的朋友,他們前來聆聽你所講的訊息是要從其中學習。
為了培養熱誠,你對聽眾所講的話必需言出由衷。要相信你所講的東西。換句話說;僅將你所信的東西說出來。這是基本的條件,因為人無法以真正的熱心講出自己所不信的東西。
第三個條件與上述兩個有密切關係,那便是對你所講的訊息發生興趣。你有滿腔的意見,切望告訴別人。例如,想想一個對釣魚有興趣的人。
你很難期望他對朋友敘述妻子妹妹的婚禮計劃與敘述上次釣魚的經驗一般熱心。他對別人的婚禮安排的細節並不關心。這不是他的興趣所在。可是,釣竿輕輕一動,吊著魚餌浮了上來,魚怎樣上釣,拉魚上來如何吃力,這一切都使他深感興趣。因此他遂能熱心地談論這個問題。
熱心地演講的另一個條件是作充分準備以求熟悉你所討論的問題。談論釣魚經驗的人熟諳此道。無疑他在腦海中會將這段插曲覆述了多次。他確信沒有人對這故事比他知道得更多。這乃是熱心演講的重要因素。一個人若對他的講題僅是一知半解,便會發覺難於講得熱心。
培養熱心的另一條件是確信聽眾有聆聽你所講的必要。你若真心相信他們響應你所講的訊息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這無疑可以幫助你由衷地熱心作演講。你想傳達訊息的慾望是如此強烈,以致你將思想集中於所講的訊息之上而完全忘記了自己。
懷著此種動機的講者可以比作在半夜發現一層大廈火警的人。這人一心一意要向人發出警告。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他衝進大廈裡出力拍各人的門,喊道:「醒來!大廈著火了!立刻逃走吧!」他會怎樣講出這個消息呢?當然十分熱切地。
重新創造思想與感情
可是,一位講者看來符合上述的一切條件。他也許不怯場;他相信自己所說的話;他對講題具有真正的興趣;他準備得很充分;他甚至確信聽眾對訊息的反應與他們的生死有關。可是他講起來仍然缺乏熱心。何以故呢?難題究竟何在呢?
難題的所在可能是他其實並未想著他所說的話。他未有完全置身於其中。他需要的是再次經歷或回憶他對講題的感想,在感情上介入而非僅是用詞句覆述。例如,釣魚的人在敘述經驗時精神專注於水深及腰的急湍河流中。他回憶大魚上釣時的興奮和扯魚上來的起勁。他講述經驗時將思想和感情加以重新創造,因此講起來遂有聲有色。
在講台上的講者也需要同樣行。例如,他也許講一個關於耶穌基督所獻的贖價祭物的演講,這個議題他或者已講過多次。可是他在演講時需要全心全意想著耶穌的犧牲對他本身和聽眾的真正意義。他需要回想他對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作下這項安排的感激之心。他需要想念這件事為人類打開的奇妙希望——在重建的地上樂園中享有完美的健康和永久的幸福!他在講出時心中何等感動!——約翰福音3:16;啟示錄21:3,4。
若是如此,講者便不至於僅是傳達言詞或思想。反之他的感情也牽涉在內。他不但將整個頭腦,同時也將整個心貫注在講題上。因此,即使他以前曾多次講過同樣的思想,他也能以熱心講出。
對聽眾的愛
特別能幫助人熱心演講的是對聽眾懷有愛心。由於具有這種品質,講者不會將演講內容以就事論事或「信不信由你」的態度講出。反之,他會懷著父母對待兒女的態度。
或者孩子沒有左右張望便跑過馬路。父母知道這樣行的危險。因此父親懇切地告誡孩子,講話的聲色都含有緊急的意味。倘若孩子不加留意或一笑置之,父母便會作進一步的努力。他會以加倍的信念和熱心使孩子記得不先左右張望便跑過馬路的危險。
公眾演講者應該同樣地懷有懇切的願望要向聽眾傳達對他們有益的訊息。因此他會留意聽眾對他的話所發生的反應。倘若他們看來未曾信服或對某些理由未能清楚明白,他便會試以更大的熱心和努力使他們相信或幫助他們明白。
熱心的重要性
熱心是演講的生命線。永不要低估熱心的重要性。一個演講若缺乏熱心便會變成死氣沉沉,聽眾既不感動,也不信服。紐約公眾演講學校前任校長斐立賓評論說:
「大多數有識之士都喜歡認為世界會被理智和邏輯所感動。但令人傷心的真相是,世界是被感覺和情緒所推動的。一位講者若向你表示真正的誠摯、懇切和熱心,聽眾差不多總會受其打動。」
熱心可以說服人。紐約州最高法庭一位已故的法官說,一位意見與他不同的律師若以誠懇熱切的態度提出論據,他便會留心傾聽。結果使他認為律師也許是對的。
請考慮一下聖經所載的一個例子。耶穌在一日午間於井旁向一位撒瑪利亞婦人說話。耶穌用他神奇的洞察能力講出這個婦人在個人生活上的細節。她由此相信耶穌是上帝所應許的彌賽亞,於是跑進城裡向人報導這件事。聖經記載說;「那城裡有好些撒瑪利亞人信了耶穌,因為那婦人作見證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約翰福音4:6-39。
請想想!許多人僅因為婦人所說的話而信了耶穌——那時她還是個不道德的婦人!(約翰福音4:18)想像一下她在敘述耶穌的話時必定十分興奮和熱心。不錯,熱心可以令人信服;它使人認為講者所說的話是可靠的。
所以用熱心說話。要使議題充滿你的頭腦和心坎。要確信自己所準備的資料是真理。你若切望將意見傳達給別人,要讓這種強烈的慾望推使你講出由衷之言。你若講得至熱心,聽眾便不但樂於傾聽,並且會相信你所講的話而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