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守》73 10/1 605-606頁
  • 古代希臘,哲學之家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古代希臘,哲學之家
  •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以彼古羅派和斯多亞派
  • 比希臘哲學更偉大的東西
  • 斯多葛派
    洞悉聖經(下冊)
  • 伊壁鳩魯派
    洞悉聖經(下冊)
  • 哲學
    洞悉聖經(下冊)
  • 要慎防「伊壁鳩魯派」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97年
查看更多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73年
《守》73 10/1 605-606頁

古代希臘,哲學之家

古代希臘人,特別是住在雅典的人,與哲學有極大關係。他們企圖以邏輯和推想來解決宇宙及生活上的主要問題。他們沉迷於清談。第一世紀有一位醫生報導說:「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使徒行傳17:21。

古代希臘人的哲學與基督徒所傳的訊息大相逕庭。當使徒保羅在雅典時,「有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門的學士與他爭論。」有人輕蔑地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什麼?」(使徒行傳17:18)他們將保羅看作胡言亂語者,僅將散漫的知識雜亂無章地傳來傳去而已。可是這些哲學家的學問真的有價值嗎?我們試考慮一下:

以彼古羅派和斯多亞派

以彼古羅派哲學家們提倡在生活上盡情享樂,但不要行之過份以免樂極生悲。他們所提倡的不是肉體的歡娛而是精神的享受。

不必要的欲求必須加以抑制。這種哲學勸人不可牽涉到可能引起難以滿足的慾望的種種事物。他們求知的目的是要免除宗教上的恐懼與迷信。他們所要排除的兩項主要恐懼便是對諸神和對死亡的恐懼。

這種哲學將犯法視為『不智』僅因為犯法有被察覺和受罰的羞辱。過著害怕被發覺或受罰的生活並沒有快樂。

在以彼古羅派看來,美德和道德本身並無價值。它們祇在作為獲致快樂的工具時才被看作有益。他們的友誼也是以自私為基礎,那便是,『它能為擁有者帶來快樂。』

以彼古羅派相信有多神存在,但認為這些神遠離地球,也不關懷人類。因此對諸神禱告和獻祭是無用的。以彼古羅派不信諸神會創造宇宙。也不信這些神能為禍為福。根據這種哲學,諸神不能幫助任何人獲得快樂。他們將生命看作是在機械式的宇宙中偶然存在的。死亡被認為是凡物的終結,使人從生活的噩夢中得大解脫。以彼古羅派相信人亦有個由原子構成的靈魂,在身體死去時也隨之消失。

既然強調享樂,以彼古羅派的哲學會令人過著有目的的生活嗎?它有提供穩確的希望嗎?不,甚至這種哲學的創立者,以彼古羅,也將生活稱為「苦味的賜予」。

可是斯多亞派有更好的貢獻嗎?不,他們也和以彼古羅派一樣,與上帝毫無關係。斯多亞派甚至不信上帝是一個人物。他們認為凡物都是這個非人物的神的一部份,人類靈魂也由此而來。他們相信靈魂在身體死後繼續存在。斯多亞派中有些人認為靈魂最終會與宇宙同歸於盡。

斯多亞派認為若要達到最高目標,快樂,人應該用理性去了解和追隨支配宇宙的自然律則。對他們說來,過著道德的生活便是『追隨自然』。在他們的估計中,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對苦樂都無動於中。他們相信凡事皆有定數。倘若難題太大,斯多亞派認為自殺是無可厚非的。

斯多亞派也像以彼古羅派一樣,企圖以自己的方法來獲得快樂。但他們卻無法達到目標。何以故呢?因為他們不明白耶和華上帝才是真正智慧之源,離開了他便沒有真正的快樂。在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哲學產生之前的許多世紀,受感示的執筆者已承認:「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

比希臘哲學更偉大的東西

使徒保羅所傳的訊息正是以彼古羅和斯多亞兩派人士所需要的。這項訊息透露快樂是從與造物主建立正確關係而來。他既不是一位非人物的上帝,也不是與人類相隔太遠。使徒保羅說: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他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使徒行傳17:24-27。

雖然以彼古羅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都沒有透露死者有什麼令人安慰的希望,保羅卻基於可靠的證據提出希望說:「[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徒行傳17:31)保羅說這幾句話的時候,復活後的主耶穌基督向之顯現的五百多人大多數還活著,可以為這件事實作證。(哥林多前書15:6)因此上帝對於復活和將來的審判的保證是信而有徵的。

聽過保羅說話的有些聽眾,包括亞略巴古的一名法官,都了解到斯多亞和以彼古羅兩派的哲學對人毫無貢獻。因此他們遂歸信了基督教而受浸。——使徒行傳17:33,34。

同樣地,今日有數以萬計的人已認識到「我們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的哲學徒然使人生活空虛和沒有意義。(哥林多前書15:32)他們發現承認上帝存在而服從他的律法使人在生活上獲得有目的的指南。因為律法與古代希臘哲學不同,它是以對上帝的愛和對同胞作無私的關懷為基礎的。(羅馬書13:10;哥林多前書10:24;約翰一書5:3)因此耶和華見證人邀請各地人士查考上帝的道和親自察看它是否甚至在這二十世紀也能為人規劃一種最好的生活方式。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