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台線上書庫
守望台
線上書庫
中文繁體(國語)
  • 聖經
  • 出版物
  • 聚會
  • 《警》74 6/8 3-5頁
  • 億萬人問:我們吃什麼?

你選擇的內容沒有影片。

抱歉,載入影片時出現錯誤。

  • 億萬人問:我們吃什麼?
  • 警醒!1974
  • 小標題
  • 相似資料
  • 「本不應發生」的饑荒
  • 亞洲和非洲糧食歉收
  • 其他地方有多少存糧
  • 收成打破記錄, 但卻糧食短缺原因何在?
    警醒!1975
  • 饑荒的威脅真實到什麼程度?
    警醒!1976
  • 「綠色革命」是什麼?
    警醒!1973
  • 饑荒具有什麼意義?
    守望台宣揚耶和華的王國-1983年
查看更多
警醒!1974
《警》74 6/8 3-5頁

億萬人問:我們吃什麼?

印度鄉村一名農夫離開乾旱龜裂的田地,帶著他唯一的小牛去市場出售。他將這頭牲畜換了什麼呢?十二束香蕉!這個人,像印度其他億萬人一樣,正饑火中燒!

不僅印度為然,在亞洲其他地方、非洲大部分地方和世界各地,千百萬人正問道:「我們吃什麼呢?」

情況已危急到促使有些專家預言國際饑荒將會在數月之內來臨。

「本不應發生」的饑荒

誠然,某些地方,例如印度,會不時發生饑荒。但近年的糧荒均與前不同。一位五十歲的印度政府公務員說:「我有生以來從未見過饑荒如此嚴重。」使情形更惡化的是饑荒是「本不應發生的」。但數年前豈不是已有人發出警告將有饑荒來臨嗎?

不錯,是的。事實上《饑荒——1975年》(1967年出版)一書引述艾威爾博士的預言說:「世界正站在有史以來最大饑荒的門檻上。倘若現時的趨勢繼續下去,看來在1970年代初葉,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饑荒便會達到嚴重程度。……這些饑荒會規模極大而影響到億萬的人。」

諸如此類的警告不斷從糧食專家們發出。可是有一件事發生使這些可怕的預言暫時靜下來。

在六十年代中葉,所謂的「綠色革命」開始而受到廣泛的宣傳。科學家培養出特別高產量的米麥新品種,這使許多人有恃無恐地以為飢餓行將被「征服」了。預言饑荒的聲音遂沉寂下去。

可是,現在「綠色革命」的希望看來已成泡影。《紐約時報》說:「應許帶來糧食生產新紀元和永遠終止饑荒的亞洲綠色革命在1972年遭受嚴重挫折。」社論同時指出:「綠色革命其實從未如有些人所形容的那麼青蔥,現在看來更行將枯謝了。」

亞洲和非洲糧食歉收

不錯,在一年多之前「綠色革命」尚看來頗為成功,科技好像已獲得勝利。1971年的收穫季節結束之後,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充滿自信地宣布印度不會再輸入穀物。

但不及一年之後,該國從打破紀錄的豐收轉為面對全國的糧食危機。前年在印度一省中有百分之50的玉米沒有收成;能夠生長的禾稻僅有百分之30。全國穀物收穫降至正常水準的百分之60。人們被迫枵腹從公。有人預言情形會更加惡化——不僅以印度為然。

昨年阿富汗的饑荒情況「僅有一部分向外界報導,」《南華西報》說。阿富汗人迫得紛紛離開鄉村,掘草和植物的根來吃。有些人被迫賣去耕牛、土地甚至屋頂的木材來購買可以買到的食物。據報盈千累萬的人已經餓死。

糧食短缺的報導也從亞洲各國如印尼、孟加拉、巴勒斯坦、高棉、寮國和土耳其等紛至沓來。南韓和泰國也告歉收。

俄國和中國大陸也大受歉收之苦。「蘇聯遭遇本世紀最壞的歉收,」加拿大《觀察報》論及1972年的收穫季節說。俄國被迫購買差不多2,000,000,000美元的外國穀物以應「急需」,大部分從美國輸入。馬鈴薯和蔬菜也宣告減產。俄國大歉收的難題影響到整個經濟情況,以致農業部長需要更換。

中國大陸在1972年的棉花、胡麻和花生也告減產。自1949年共產黨得勢以來,這是官方承認歉收的極少次數之一。

非洲也受到糧食短缺的嚴重影響。羅得西亞農會聲稱該國穀物產量減少了百分之50而造成了「國家悲劇」。毛里塔尼亞的缺糧情形據稱「極為嚴重」。據估計該國差不多有百分之80的牛群已經死去;穀物產量僅及正常水平的五分之一。

南非在1973年初的歉收使農民損失達三億二千萬美元。馬利、查德、上伏塔等撒哈拉沙漠以下諸國受到最嚴重的打擊。而桑比亞、波士灣拿、斯威士蘭、中非共和國、塞內加爾、達荷美、喀麥隆和尼日利亞也受到糧食歉收的影響。中、南美洲各地亦傳來糧食短缺的消息。

不錯,「世界正站在饑荒的門檻上,」聯合國糧農組長波爾瑪警告說。他在1973年二月勸告任何需要幫助的國家應該與別國「現在就作妥安排」。

但其他國家是否能夠無限度地幫助別人呢?以農業產量高的各國情況又如何呢?

其他地方有多少存糧

美國的情形怎樣呢?它雖然未受農產失收所打擊,現在卻已差不多有二千五百萬多人無法享受所謂「小康之家的生活」——換言之,他們要挨窮,有時甚至挨餓。

同時美國糧食價格正不斷上漲!在1972年,美國糧食零售價格比前一年高百分之4.8,1973年仍繼續升高。加拿大的糧食價格在1972年上升了百分之8.6。

價格的步步高陞是受存糧數量影響所致。供不應求便會使價格升高。1972年美國的「第二號堅硬小麥」每蒲式耳價格上漲了百分之61,主要是由於供應蘇聯的需求。正如圖表所示,現在美國的存糧己消失了。

前年澳洲由於大旱,小麥收成不及預期產量之半。阿根廷在1971年的小麥收穫被形容為「令人失望」。緬甸(有時被稱為「東南亞的飯碗」)的存糧現在也極為有限。

可以了解地,有愈來愈多專家認定少數農產豐富的國家不能無限量地供應世界其他國家的需求。早在1969年哈佛大學的基臘普教授已指出:

「對世界情況有極重要影響的一個因素是,農產豐富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和阿根廷的存糧正在迅速枯竭中。……這使洞悉未來情況的人士懷有極大隱憂。……難題在美國更特別尖銳,因為我們被視為穀物的主要供應者。……當饑荒臨到,而糧食供給不再能夠應付時,我們便要面臨究竟誰能生存的可怕問題了。」

1973年加拿大一位負責管制小麥的官員受人詢問該國是否能夠繼績供應世界的需求,他回答說:「你不能將你所沒有的東西出售或贈送給人。」

全人類所面臨的糧食危機是真正存在的。有解決辦法嗎?為了答覆這個問題,我們必需首先決定現在蹂躪人間的饑荒是什麼促成的。

[第4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糧食價格(美元計算)

1971 1973

25¢ 一磅 55¢ 一磅

79¢ 一磅 99¢ 一磅

45¢ 一打 72¢ 一打

[第5頁的圖表]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美國存穀業已消失

1963 1969 1973

23億9千9百萬蒲式耳 5億6千9百萬蒲式耳 供應枯竭

    中文繁體(國語)出版物(1956-2025)
    登出
    登入
    • 中文繁體(國語)
    • 分享
    • 設定
    • Copyright © 2025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
    • 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隱私設定
    • JW.ORG
    • 登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