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灰心
美國紐約布洛克林一位五十三歲的婦人癱瘓在床已二十一年。另一個婦人看著她五歲大的女兒因白血球過多症日趨軟弱而終於死去。有一對父母因兒女的反叛態度日益猖獗而灰心喪氣。數以千計的人正在遭遇失業。
由於生活壓力日增,看來造成灰心的因素也隨之增大。我們所有人豈不是一再面臨令人失意的情況嗎?有什麼辦法可以克服灰心呢?
將目光放在自身之外
真正的解決辦法是要認識你自身之外的一項助力來源。也許你從未認真考慮過這件事,可是考慮一下聖經對這件事的說法會帶來真正裨益。聖經敦促我們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詩篇55:22。
這的確是力量和勇氣的一項來源!上帝關心我們和能夠給予我們助力。可是我們需要接受他的幫助才行。我們可以考慮一下應該怎樣行。
你也許因為有人在某方面看不起你而感到失意。你為了自憐而鬱鬱不樂。這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可能使你愈來愈灰心,但在另一方面,你可以問問:上帝贊成什麼作法?
答案不是來自某種神祕方式。反之,耶和華上帝以他感示人寫下的道去指導我們。他的道勸告說:「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撒羅尼迦前書5:15)因此,與其採取消極、自憐的態度,不如採取積極行動為佳。什麼積極行動呢?
上帝之道的一項基本原則使我們獲知端倪,說:「施比受更為[快樂]」。(使徒行傳20:35)請試試這樣行。不要將思想集中在自己身上,反之要看看可以為人做些什麼。跟從上帝這項訓示的人有不少已克服了灰心。他們甚至在嚴重的健康難題下發現人生的真樂。請考慮一下上述的癱瘓婦人。
在1950年代初期她不幸因手術而致癱瘓。她很有理由為這種經歷所苦而失去人生樂趣。但事實卻不然。她對世事真正關懷。她孜孜不倦地閱讀,通曉世事,並將所學到的知識與別人分享。事實上,除了與朋友接觸之外,她記下一些遭遇不幸的人,寫信或致電話給他們。
最近她和一對女兒被人殺害的父母通話,這對父母對她的關懷深為感激。同時,她在電視節目看到一位癌症後期的病人。她記下他所住的市鎮,隨後打電話問候,並將上帝答應在他王國政府的公義統治下免除一切疾病的應許的安慰信息相告。——馬太福音6:9,10;啟示錄21:3,4。
這位婦人解釋說:「我是這樣忙碌以致幾乎永不感到灰心。有這麼多的書要閱讀和研究,日中又要撥出時間將所學與我所希望告訴的人分享。我感謝耶和華給我們新事物制度的肯確應許。最重要的是,這個希望使生活有真正的喜樂。」——彼得後書3:13。
同樣地,我們若仰望上帝幫助,用心造就別人或自己家中的成員,灰心便不會在我們的生活上出現。那位有個五歲的女兒患了白血球過多症的母親將她在上帝的新規制裡生活的希望與女兒分享。這為後者帶來多大的舒解與鼓勵!那位母親寫道:
「她在病徵出現之後僅活了三個月。她的病在骨裡。我們雖然不以真相告訴她,但她很聰明和儆覺。……她說:『我知道躺在墳墓的日子已不遠。這不過像在晚上睡去,一覺醒來已在耶和華的新規制中;那時我能夠與動物玩耍,所有惡人都不在了。』
「你無法想像我們看到這樣的信心時的安慰。在死前的早晨,她說:『媽媽,不要哭。我會在新規制見到你。』……生命是多麼寶貴,上帝賜給我們的復活希望是何等美好和奇妙!」
當面臨失業時
今日,失業特別是愈來愈多人的灰心來源。不少家主害怕不能維持家人的生活。然而,你若遭遇失業,坐在家裡著急並不能改善情況。倘若職業介紹所無能為力,你可以自作計劃。考慮一下:在別種工作上可以找到職位嗎?你是否可以為人作點服務,如清潔、髹漆、園藝、修理工作或其他?將可能的計劃與朋友商討也許可以獲得良好的建議。不錯,收入或者比以前差一點,但你若獲得生活的必需品,這豈不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嗎?——提摩太前書6:6-8。
耶穌基督教他的門徒禱告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他提醒他們:「不要為明天憂慮。」(馬太福音6:11,34)你有將這個訓示應用在生活上嗎?學會了為今天足用的東西而感激,卻不為將來憂慮的人享有更大的人生樂趣。再者,不將快樂放在物質方面,而是建築在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之上的人很有理由感覺自信,因為上帝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5,6。
與兒女有關的難題
因兒女的叛逆態度而感覺灰心的父母有什麼辦法呢?在此種情形之下,也要仰望耶和華的指引才能獲得鼓勵和希望。上帝的道指出,不良的交往乃是行差踏錯的主要來源。因此,為了消除不良的影響,聖經鼓勵父母們不要僅向兒女『訂下律法』,而且要撥出時間與兒女相處,告訴他們關於耶和華上帝和他的公義條件。你有這樣行嗎?——哥林多前書15:33;申命記6:1,4-9。
這需要真正的努力。不要僅是命令兒女,「做這事!」或「不要做那事」。預先考慮對他們說些什麼和怎樣說法是有益的。父母們若歡迎兒女發表意見而不是急於批評他們的見解,家庭的溝通便會改善。這樣行往往能造成較好的家庭氣氛。
可是,即使你作了努力,孩子若依然怙惡不悛,那便要鼓起勇氣來。記得聖經記載浪子在暫時抗拒父親的指導之後再悔改回頭。同樣的情形曾發生過許多次。——路加福音15:11-32。
不論你面臨什麼難題,永不要忘記禱告以尋求耶和華上帝的指導和幫助。這的確是真理:「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詩篇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