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聽覺能力
你若擁有優良的聽覺,這無疑是你一項真正寶貴的東西。請想想!你會聽到小鳥美妙的歌聲、溪流的潺潺和所愛的人的聲音。通過耳朵,你能聽見救生的信號,如汽車的喇叭、警笛或火災警報等。
可是,你對自己的驚人聽覺真的曾作過深深的考慮嗎?其他生物所擁有的聽覺又如何?簡略地研究一下也是十分引人入勝的。
你是怎能聽得到的?
察看一下圖畫所示,你會見到你的耳朵像個喇叭形的器官貼在頭旁。這部分僅是耳部而已。耳部捕捉音波,將之從外耳道送入內部。外耳道有細毛和產生蠟質耳垢的腺體。它們有什麼作用呢?為了阻止塵埃、昆蟲等進入內部而造成損害。
當音波到達外耳道終點時,它們衝擊那由細小而拉緊的薄膜所組成的耳鼓。這樣的結果所產生的振動被稱為耳小骨的三塊細骨所擴大和傳播。這三塊小骨通常按照形狀稱為錘骨、砧骨和鐙骨。鐙骨「打開」了「前庭窗」的薄膜,將振動傳至充滿液體的內耳。音波並且通過「前庭窗」下的「耳蝸窗」進入內耳。有些音波甚至由頭骨傳入內耳之中。
在內耳中央前庭之上的是幾條半規管。管內流動的液體使你能保持身體的平衡。可是,聽覺是和耳蝸有關的。音波通過液體振動耳蝸的基底膜。這種動盪又使那些由皮層器官組成的有毛細胞發生振動。這些振動遂刺激那附著在有毛細胞之上的神經。最後,這些神經,通過聽覺神經,以電流刺激方式將信息傳至腦內的聽覺中樞。這些過程都是為人所知的,可是一個人怎能了解這些信號還是一項使科學界人士困惑的問題。
聽覺的程度
你無法盡聽周遭的每一音響,這是值得感謝的。襁褓中的嬰兒的聽覺音域是從15至30,000週波(即每秒的振動次數)。可是低於15週波的聲音也可以聽得到。因為,有時你會聽到自己的心跳,甚至骨骼和肌肉的動作聲音!
雖然限於某種程度,你的聽覺音域卻仍舊十分驚人。音域雖因人而異,但一般人所能忍受的最強音響可比能聽到的最輕音響大2,000,000,000,000倍之多!不錯,人類的耳在必要時可以擴展至最大的敏感度適應範圍。
當然,不完美的人類隨著年齡漸長,經驗增加,聽覺能力也逐漸衰退。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內耳中的組織失去彈性也是因素之一。據報在嬰兒時聽得到的30,000週波最高音域,在八十歲時會降至4,000週波。可是,這已經足夠應付普通的談話了。
造物主的傑作!
你的耳朵具備天生的保護機能以防禦太強的音響。當然,在耳畔突然響起爆炸的過度振動可以對構造複雜的聽覺器官造成無法復元的損害。但刺耳的高音若是徐徐傳達,則動作迅速的肌肉可以使『音量下降』。耳鼓的薄膜拉緊以減少振動,中耳肌肉會將耳小骨偏斜,因此鐙骨不致將這麼大的振動「從前庭窗」傳入內耳。
從鼻腔直達中耳的耳咽管也具備保護作用。這條導管既能傳送空氣,又能平衡耳鼓內外的氣壓。因此,當外間氣壓發生劇變時,耳鼓會受到保護而不致破裂。
請想想關於你所聽到的聲音。令人驚異的是,雖然看不出聲音的發源處,你也能辨別雷鳴和車輪轉動之聲,人的腳步和馬蹄的得之聲。再者,通常兩耳都是可以『收聽』聲音的。也許你跌落一個硬幣,但看不見它滾到那裡。可是,你聽到它墜地,或者反彈一兩次。然後你聽到它滾動和碰到椅子。最後,你聽到它跳動一下才倒下來。兩耳都能幫助你認出硬幣墜落之處。
關於人的耳朵,據報有很好的理由說:「一位工程師若要照人耳的功能去仿製一副機器,他便要將一副音響系統壓縮成一立方吋的大小,其中要包括電阻調整器、廣範圍機械分析器,可動式繼電增幅器、變換機械能和電氣能的多重通路變換器、保持水壓平衡的細緻系統和內部雙程通訊系統。但即使他能夠奇跡地造出這樣的小型機器,也不能希望它的功能和人耳相埒。」——華梭夫斯基,《生活雜誌》編輯合著的《聲音和聽覺》,第38頁。
不錯,人耳的確是一項傑作。它巧妙地顯示耶和華上帝,設計人耳的造物主,的無比智慧。——箴言20:12。
動物世界中的聽覺
你有理由對人類聽覺的奇妙深為感動。可是其他動物的聽覺又如何!人能看得到狗、貓、馬和猴子等的外耳,也知道這些動物對聲音有所反應。同時,雀鳥雖然沒有外耳,但大多數人都知道牠們能聽。事實上,雀鳥的聽覺音域與人差不多。蛇又如何?牠們能聽嗎?
有些博物學家辯稱蛇是沒有聽覺的。但實際上,最近的發現顯示蛇也有聽覺器官,且能聽得不錯。例如,研究家夏得連和金寶爾發現,不但是土中傳播的振動,而且空氣中傳播的聲音也能引起三種蛇類的電氣反應。關於大蟒蛇,他們寫道:「倘若腦反應被認為表示聽覺,則蛇類可以聽到空中傳播的聲音。」——《科學雜誌》1969年三月十四日,163卷3872號,1222頁。
聖經暗示眼鏡蛇能「聽行法術者的聲音」。(詩篇58:4,5)關於這點,1954年一月十日的紐約時報聲稱:「巴的摩爾西乃山醫院的病理學家馬殊博士是世界著名的研究眼鏡蛇毒的權威人士之一。……馬殊博士報導由於研究眼鏡蛇和眼鏡蛇毒,他熟識不少受過高深教育,來自印度各地的印度教醫師。這些醫師一致認為眼鏡蛇對某些曲調的簫聲和笛聲會發生反應。某些音樂比其他音樂更能刺激這類動物,醫師們報導說。印度兒童在傍晚時若在郊區遊戲,便會受到警告不可唱引蛇的歌曲以免其聞歌而出,他說。馬殊博士評論莎士比亞的作品再三稱蛇是聾的……僅是覆述俗世的誤解而已。在另一方面,馬殊博士說,在詩篇第58章5節執筆者作相反的暗示,蛇類能聽,是對的……。與某些博物學家的聲稱正相反,馬殊博士說,蛇能被聲音而不是被弄蛇者的動作所『迷惑』。他勸人將教科書修正。」
昆蟲又如何?
有些研究家下結論說並非所有昆蟲都能聽。可是,這些小動物中卻有幾種具備傑出的聽覺能力。有些昆蟲能對低於人類聽覺音域的聲音發生反應。其他的昆蟲則能察覺到高於人類感覺程度的兩個音階以上。
昆蟲的聽覺器官是多樣性的,它往往位於不尋常的地方。短角蚱蜢的耳鼓是在腹部兩旁。雄蚱蜢吸引異性是用附在後足的針摩擦前翅兩旁以發出聲音。雌蚱蜢『聽聞樂聲』遂決定成為他的配偶。
螽斯和蟋蟀也是有「耳」的。在那裡呢?就在你們稱之前足的「膝」下。當然,這僅是幾個小孔。可是所有雌螽斯都必須聽到雄性的求偶之聲而循聲前往相遇!
驚人的回聲位置決定法
有些動物具備聽覺感是非常特別的。牠們的器官具有回聲位置決定作用。這些動物發出高頻率的聲音以聽取物體反射的回聲而立刻作出反應。例如,槌鯨便是用這種方法以躲避海底障礙物。
以運用回聲位置決定法著名的飛翔哺乳動物是蝙蝠。你若放一隻蝙蝠在完全黑暗的房中,他能隨意飛翔而不會碰著牆壁或其他物體。因為這種動物發出高頻率的音波;當音波衝擊物體時,牠們聽取回聲。牠們有時發出每秒鐘鼓動200次以上的音波!藉著演譯從回聲發出的信息,他可以選出安全的路徑。
蝙蝠也利用牠的驚人引路設備去察出可作美食的昆蟲所在。可是牠怎能察出物體回聲與準美食的回聲之間的分別在人看來至今還是個謎。憑著這種本領,有些蝙蝠可以捕食在障礙物(葉子)之上的昆蟲。
另一項驚人要素便是蝙蝠不聽自己發出的音波。牠每次發出音波時,耳肌隨著收縮藉此牠會不聽音波,而只聽到回聲。再者,每頭蝙蝠可能各自具備和跟從本身的音波方式,因此數百頭蝙蝠群集一起時不會發生大混亂。
造物主賜予蝙蝠的發聲和聽覺器官是多麼奇妙的系統!據說:「科學家們估計,以重量和電力比率計算,蝙蝠的音波探測器的敏感度比任何人造雷達或聲納大十億倍。」——《動物世界的奇妙和神祕》,占士·保凌著。
保護你的聽覺能力
不論你察看動物抑或考慮本身,你無疑會承認聽覺能力確是驚人的。你當然希望照顧和保護你的聽覺器官。
在這現代世界裡,你的耳朵會被許多不受歡迎的噪音所嘈吵。噪音染污在不少地方已成為頗大的難題。例如,你若必須在機器聲音過大的地方工作,運用耳塞是值得推薦的。它們也許能保護你的耳免受損害或削弱聽覺。
你若是個吸煙者,保護聽覺的另一方法是戒絕吸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內耳動脈硬化。結果,減少血液的流行使流入內耳所必需的養分也為之減少。內耳需靠這些營養才能擔任生活上的重要角色。
永不要用硬物如髮夾或火柴枝等去探耳。探耳時若是弄破皮膚,便可能導至傳染。
你有時常接受耳的檢查嗎?定期檢查是好的。為了保護你的驚人聽覺能力,這樣行是值得的。
[第27頁的附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人類的耳
耳郭
耳骨
錘骨
半規管
砧骨
前庭
聽神經
耳蝸
耳咽管
耳鼓
外耳道
前庭窗
耳蝸窗